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轉基因技術與應用創新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合作,使用核糖核苷酸(RNA)作為同源重組修復(HDR)的模板,成功獲得后代無轉基因成分的抗ALS抑制劑類除草劑水稻植株。這是在植物中首次成功利用RNA作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同源重組修復模板。相關研究論文北京時間3月19日凌晨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
論文通訊作者、作科所研究員夏蘭琴介紹,CRISPR/Cas基因組編輯技術自2012年被發明以來,已被廣泛應用于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諸多物種的基因組編輯。基因組編輯技術中,首先是Cas核酸內切酶在指導RNA引導下,在基因組特定位置進行切割,導致這些靶向位置的DNA雙鏈斷裂(DSB),此種DNA損傷可被細胞中的兩種修復途徑所修復。在多數物種中,非同源末端連接的修復途徑是DNA雙鏈斷裂最主要的修復途徑,而通過同源重組修復途徑(HDR)的概率特別低,無法高效將足量的修復模板(DRT)遞送到植物細胞。在植物中實現高效率的同源重組,并用于農作物中優異等位基因替換和重要農藝性狀改良,還面臨巨大挑戰。
研究人員首先利用微滴數字PCR對重組事件進行評估,證實了RNA作為同源重組修復模板,參與CRISPR/Cpf1系統介導的DNA同源重組修復的可行性。與通常使用的DNA修復模板不同,RNA修復模板可以在體內通過植物自身的轉錄系統持續產生,為同源重組修復提供足夠的修復模板。研究人員又利用此方法,成功獲得OsALS兩個氨基酸定點替換成功的抗ALS抑制劑類除草劑水稻植株,且通過子代分離得到了定點替換成功且無外源轉基因成分的植株。
據悉,通常情況下,農作物地方品種或近緣屬種中,含有大量優異農藝性狀等位基因。和常規栽培品種相比,這些優異等位基因只存在單個堿基或者多個堿基差異。通過常規育種方法引入這些基因或優異性狀,需要多年多代回交和雜交及材料選育,費時費力。通過CRISPR/Cas介導的同源重組技術,可快速引入優異等位基因,實現常規栽培品種相應等位基因的精準改良,進而加快定向創制農作物新種質的育種進程,對于農作物育種改良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10日了解到,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ell》在北京時間9日11時發表了中山大學與阿里云合作的科研成果,研究團隊利用云計算與AI技術發現了180個超群、16萬余種全新RNA病毒,是已知病毒種類的近30......
記者10月6日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該校棉花遺傳改良團隊開發出基于CRISPR/dCas13(Rx)的新型植物RNA甲基化編輯工具。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先進科學》雜志。N6-甲基腺苷(m6A)是真核生物......
南京醫科大學教授鄭科、郭雪江和副教授林明焰與中南大學教授、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副院長譚躍球等課題組合作,系統鑒定了哺乳動物生精細胞RNA結合蛋白、RNA結合結構域和非結構域元件,構建其男性不育相......
9月4日,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在《先進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其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開發出基于CRISPR/dCas13(Rx)的新型植物RNA甲基化編輯工具。以往對植物中m6A功能分析研究,多數......
拓撲異構酶I(TOP1,TopoisomeraseI)是一種能促使DNA放松并預防和消除轉錄過程中扭轉應力(torsionalstress)的重要酶類,然而,調節TOP1酶類活性背后的機制,目前研究人......
南京醫科大學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鄭科教授和郭雪江教授與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林明焰副教授及中南大學譚躍球教授等團隊合作,在Science期刊發表了題為:TheLandscape......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晁彥杰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RNAinteractomeofhypervirulentKlebsiellap......
由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成功開發出一種具有更高化學反應性和光敏性的RNA構建模塊,其可以顯著縮短用于生物技術和醫學研究的RNA芯片的生產時間。這些芯片的生產時間可縮短一半,效率提高7倍。該......
從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李偉研究員與周琪研究員團隊開發的逆轉座子基因工程新技術,首次實現以RNA為媒介的基因精準寫入,有望為遺傳病、腫瘤等疾病帶來更高效、更安全、更低成本的全新治療方式,為新一......
基因組DNA是生命的藍圖,對基因組DNA實現任意尺度的精準操作代表對生命藍圖進行修改繪制的底層能力,是基因工程技術發展的核心。以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為代表的技術進步實現了基因組單堿基和短序列尺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