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6日,PNAS雜志在線發表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肖杰博士團隊的研究成果,題為“Spatial organization of RNApolymeras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ranscription in Escherichia coli”。該工作揭示了RNA聚合酶(RNAP)簇的特征及其在細胞內空間分配模式不僅依賴于rRNA合成,并且更可能決定于類核的結構組織。
作者主要通過使用定量超分辨率單分子熒光成像來研究大腸桿菌細胞內RNAP的空間組織和轉錄活性,從而更進一步地檢測了RNAP轉錄工廠的假設。作者使用了可光活化的熒光蛋白融合在活細胞內定位RNAP,使用單分子熒光本為雜交來定位細胞內的新生rRNA,并使用三維結構光超分辨成像SIM探測了細胞內染色體DNA的結構組織。作者觀察到RNAP簇大概率位于細胞的中長軸,并在高營養媒介生長條件下和新生rRNA形成的簇高度重合,顯示RNAP簇參與活性rRNA的合成。此外,RNAP在細胞內的空間分布模式在所有測試條件下緊密跟隨類核的形態,而與相應測試條件下的rRNA轉錄活性無關。在促旋酶被抑制的條件下,DNA超螺旋更改而造成總體類核的空間組織發生變化,作者相應觀察到RNAP簇與新生rRNA簇在細胞內區域明顯擴展并占據更多細胞質空間。
綜上所述,該研究表明RNAP簇在大腸桿菌細胞快速生長條件下形成轉錄工廠,并作用于新生的rRNA合成位點以幫助高效轉錄。然而,RNAP簇及其在細胞內的空間分布不依賴于rRNA合成,并且更可能跟隨類核在細胞內的結構組織。這種RNAP簇在活細胞體內的空間組合有可能提供一種新的,不依賴于經典的RNAP招募模型的轉錄調控機制:RNAP簇有可能預先在需要快速大量轉錄的基因群上形成,并且根據細胞需求隨時待命轉錄。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大腸桿菌進行基因改造,使得它們通過吸收二氧化碳就可以生長。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onversionofEscher......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大腸桿菌進行基因改造,使得它們通過吸收二氧化碳就可以生長。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onversionofEscher......
近日,據《Cell》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報道,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創造出了一種新型大腸桿菌菌株,該菌株消耗二氧化碳作為能源,而不是有機化合物。這一成就凸顯了細菌新陳代謝的驚人可塑性,并為未來的碳中和生物生產提......
據澳新食品標準局(FSANZ)消息,2019年11月15日,澳新食品標準局發布召回通報,UdderDelights正在召回多款可能受大腸桿菌污染的奶酪產品。受召回產品的原產國為澳大利亞。這些產品的銷售......
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ElizabethL.Hohmann課題組發現,耐藥性大腸桿菌菌血癥可通過糞便菌群移植傳播。該研究10月30日在線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據悉,糞便微生物群移植(FMT)是一種......
2019年9月16日,PNAS雜志在線發表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肖杰博士團隊的研究成果,題為“SpatialorganizationofRNApolymeraseanditsrelationship......
2019年9月16日,PNAS雜志在線發表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肖杰博士團隊的研究成果,題為“SpatialorganizationofRNApolymeraseanditsrelationship......
2019年9月16日,PNAS雜志在線發表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肖杰博士團隊的研究成果,題為“SpatialorganizationofRNApolymeraseanditsrelationship......
2019年9月16日,PNAS雜志在線發表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肖杰博士團隊的研究成果,題為“SpatialorganizationofRNApolymeraseanditsrelationship......
香港科技大學17日宣布,該校研究團隊破解了人類體內大腸桿菌釋放的“大腸桿菌素-645”引致大腸癌的機制,有助推動預防大腸癌的研究。據科大研究人員介紹,雖然人類腸道中的大腸桿菌可以幫助消化食物和調節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