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稱: 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
地 址: 浙江省杭州市慶春路79號
電 話: 0571-87236570
辦公時間: 8:00-17:00
郵 編: 310003
名 稱: 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
地 址: 浙江省杭州市慶春路79號
電 話: 0571-87236570
辦公時間: 8:00-17:00
郵 編: 310003
6600萬年前,雄霸地球的恐龍消失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恐龍的滅絕?是小行星撞地球,是氣候變化,還是大面積火山爆發?答案或許不這么簡單——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
瘢痕疙瘩是一類皮膚瘢痕過度生長且無自愈傾向的疾病,常由痤瘡、蚊蟲叮咬、耳洞或其他創傷引起。早期通常不會引起患者重視,而當疾病逐漸發展,會形成大面積瘢痕腫塊,造成患者痛癢不適并影響美觀。由于該病的致病機......
8月26日,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Advance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歐陽波研究組的研究成果“RegulationofPD-L1through......
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網站日前報道,一名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在新西蘭接受了基因編輯臨床試驗,以期降低血膽固醇水平,從而防治心臟病。這項臨床試驗是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防治心臟病的一次新探索。據報道......
真菌的生存環境復雜,在自然界,真菌與細菌、植物、動物乃至人類的共存普遍存在。豐富的物種多樣性以及生存環境的多變,致使真菌進化出一套獨特的機制去應答環境并與環境中的生物進行交流。這種交流和對自然界的應答......
為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解開阻礙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落地的“細繩子”,天津近日出臺《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天津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深入調研分析,......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密西根學院但亞平教授課題組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CSNano》上發表其最新研究成果《AnalyticalTransientResponsesandGain-Bandwidth-Pro......
近日,環化學院納米所蘇倩倩副研究員團隊及其合作者在國際高水平期刊《AdvancedMaterials》(影響因子:30.849)上發表題為“Decipheringnanoparticletraffic......
線粒體是真核細胞能量代謝的主要場所,與動植物的生長發育密切相關,99%的線粒體蛋白由細胞核基因編碼,在細胞質中合成。線粒體外膜TOM轉位酶復合體負責絕大部分前體蛋白運輸進入線粒體,再通過其他轉位酶復合......
在生態系統中,物種間是否共存的直接表現是物種共現,物種共現可用于檢驗兩個或更多物種能否共存。剖析物種共現、共存的相關機制,既是生態學研究的熱點又是挑戰。此前研究表明,各種生物和非生物因素與物種生活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