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7-29 22:01 原文鏈接: RTPCR經驗淺談

    做RNA病毒基因的RT-PCR成敗的關鍵首先在于RNA模板的制備。本人三年前做過一個正鏈RNA病毒全基因組分段擴增,設計方案是將全基因組分成7個片段,0.6kb-3.3kb不等,分別進行RT-PCR擴增,剛開始的三個月,我們課題組三個人辛辛苦苦,什么招都想過了,結果連一個片段都沒有拿到。后來有一個周末,我一個人安安靜靜做了一天,PCR跑膠的結果足以讓我興奮一個月:一下子隱隱約約出了3個片段!!!緊接著把膠里的弱帶切下,水溶并后做二次擴增(注:跑膠總會吧,在UV下,參照marker,將特異性高,且與預期大小相同的DNA帶切出,放在一個ep管里,加入適量無菌水,用槍頭將膠反復攪碎,高速離心,小心吸取2ul上清用作模板,進行第二次PCR擴增)很快,三個預期的片段都得到了理想的擴增。不到一個月,12kb的全基因組各片段全部收歸囊下。
    我這次成功的關鍵在于:提取RNA時,收集沉淀這一步。離心速度不要低于13000rpm(r=5cm),提高離心速度、延長離心時間,在離心前的沉淀也盡可能在低溫下長時間進行,這些時我本人總結出來的經驗。在后來的實驗中,幾乎每次RT-PCR都非常順利,除了材料本身就沒有目標基因。
    這一次談一下逆轉錄酶和逆轉錄反應的問題,在一般的逆轉錄反應中,較常用的是MMLV(鼠源的)和AMV(禽源的)兩種,現在更有各家公司推出的耐熱的(50-60度)、超長片段的逆轉錄酶,這方面具有專長的數gibco(現在并購于invitrogen)。
    我們實驗室使用的一般是MMLV,鼠源的酶,雖然活性比較低一點,但是對應的RNaseH活性也很低,在長時間的逆轉錄過程中,不會造成模板的降解,獲得cDNA的幾率大,適用于較長的cDNA鏈的合成。對于從細胞培養物中利用RT-PCR方法擴增mRNA豐度低的基因也很有效。但是AMV也有其自身的優點,酶的活性很高,擴增1kb以下的基因時比較常用,我知道臨床上血液檢測中有時使用AMV,省時,也省試劑。
    另外,MMLV逆轉錄反應的條件比較好掌握,反應液的組分簡單,AMV的反應液有的需要添加焦磷酸鈉(這種試劑不好找到)。
    反應溫度最好每次都控制不變,MMLV我每次都使用37度,雖然mannual上說使用特異性引物可以升到42度進行逆轉錄反應,但是有一次42度沒有擴增結果,改為37度卻擴出了所需要的帶(使用的20mer特異性引物),從此以后我一直使用37度,后來的結果也還可以。
    長片段逆轉錄,比如某些RNA病毒的全基因組RT-PCR擴增,10kb左右,可以選用上面提到的耐熱、RNaseH-的逆轉錄酶,可能比較貴一點,但是很多文獻報到能夠得到很好的擴增,本人嘗試過,說實話,可能沒有太認真去優化條件,很遺憾連設計的6kb都沒有得到擴增產物。由此,我建議大家不要輕易嘗試這個方法,一則擴增的難度確實存在,另外,擴增的忠實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不同的實驗目的也不一樣,一下子得到這樣長的片段,后續的改造也很困難。
    還有一個需要指出的問題是,有些同行喜歡一下子提很多RNA,加保護劑如RNase inhibiter等,凍存,以后長期使用,我不推薦這樣做。RNA在低量存在時非常容易降解,任何保存方法都比不上不保存^_^,我的做法是馬上做RT,不吃飯也要做上去,為了省去日后不盡的麻煩,切記切記!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