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藥物對腫瘤選擇性的輸送,是納米醫學領域這十多年來一直致力研究的課題。利用納米粒子作為載體,可以提高抗腫瘤藥物的安全性和治療效果。目前,多種納米制劑已通過臨床批準,如多柔比星(DOXIL、Calyx 和 Myocet)、伊立替康(Onivyde)、紫杉醇(Abraxane)及長春新堿(Marqibo)等。然而,臨床實驗數據卻不是那么讓人樂觀,納米制劑中的大部分仍然未能到達腫瘤靶點。
一個解決策略是利用具有親和配體或是抗體對納米粒子進行修飾,以此來主動靶向腫瘤細胞。然而,近來一項大數據分析顯示主動靶向策略相比于被動靶向策略來說提高并不多,并且這種差異在臨床研究中效果并不明確。腫瘤內的微環境和腫瘤血管的低通透性也限制了納米藥劑順利進入腫瘤。
近日,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MGH)Ralph Weissleder 博士等研究人員利用活體顯微鏡和計算建模表明,單次低劑量(5 Gy)的放射治療可以誘發瞬時、動態、局部的腫瘤微血管的“爆裂”,從而增加血管的滲透性,使血管外的納米粒子更容易進入到腫瘤內。隨著腫瘤血管容積的擴大,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的數量也增多。這些腫瘤相關的巨噬細胞會吸收藥納米顆粒,從而誘導更多的藥物運載到腫瘤內。利用放療使血管“爆裂”同時吸引巨噬細胞,可以使納米藥物運載量提高 600%。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雜志上。
其實早在 2015 年,Weissleder 課題組就發現腫瘤相關的巨噬細胞可以提高納米藥劑的運載量(Nat. Commun.,2015, DOI: 10.1038/ncomms9692),同時放射治療可增加腫瘤血管的通透性也是眾人皆知的事實。但是,這種效果如何產生的?否有可能將其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大幅度增加藥物的運載量?這些問題引起了 Weissleder 教授的興趣。
研究人員使用荷瘤小鼠作為模型,發現放射治療會使腫瘤微環境產生很大的影響,其中血管容積和通透性,以及巨噬細胞的相對數量都會增加。這些變化直到放射治療后 3 至 4 天才出現,并且會在第 11 天消失。同時,對放射治療的乳腺癌或宮頸癌患者的活檢樣本進行分析,發現巨噬細胞的相對數量有著明顯的增加。
進一步的研究顯示,放射治療后三天開始,納米顆粒的攝入量翻了一倍。高分辨率體內顯微鏡顯示,腫瘤血管爆裂發生率在輻射后 3 天會增加,且鄰近巨噬細胞的較大體積血管概率更高。一量去除巨噬細胞,輻射誘導的變化以及納米粒子的攝取也會相應被阻止。而將放射治療與環磷酰胺(一種增強納米顆粒運載到腫瘤細胞的藥物)相結合,會導致更多納米粒子被腫瘤細胞攝入。
研究人員在小鼠腫瘤模型中證實了放射治療與納米藥劑相結合的功效,以及巨噬細胞所起的關鍵作用。在放射治療后三天內,納米藥劑能基本消除腫瘤;而如果巨噬細胞被耗盡,則治療效果會顯著降低。
文章第一作者 Miles A. Miller 教授展望道:“輻射和納米醫學的協同作用可以消除小鼠的腫瘤,這給臨床試驗提供了巨大的動力。而本研究中采用的治療方法和納米醫學藥物已被 FDA 批準,因此這種聯合治療策略可以較快在臨床中進行試驗。此外,鑒于巨噬細胞的關鍵作用,我們也將會特別關注腫瘤輻射和納米醫學與免疫治療的相關研究。”
構建結構均勻的納米碳對于納米技術、電子學、光學和生物醫學應用中的功能材料的發展至關重要。據近日發表在《自然·合成》雜志上的論文,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團隊已合成了一種帶狀分子納米碳,具有扭曲的莫比烏斯帶拓......
近日,暨南大學光子技術研究院研究員丁偉團隊和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路翠翠團隊、北京大學教授胡小永團隊合作,在片上拓撲彩虹器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納米尺度的芯片上觀測到顯著的拓撲彩虹效應。相關研究發表于......
近日,廣州大學教授王家海團隊聯合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邵敏華,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納米能源》。據介紹,近年來,便攜式電子設備的推廣及高度集成化、小型化的發展趨勢,對可充電鋰......
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給人類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了巨大威脅,目前來說對疾病的快速和靈敏診斷仍然是一個迫切且未滿足的需求。數字免疫分析技術由于其單分子檢測和絕對定量的能力,在近些年來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復雜......
科技日報北京4月21日電(記者張夢然)新生物療法的開發可能會從一種新技術中受益,該技術可在標準實驗室設置中快速分選單個活細胞。使用稱為“納米瓶”的微型碗狀水凝膠容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領導的一個研究小......
DNA納米結構是納米醫學應用中極具優勢的基因載體,但它們向細胞核的傳遞效率仍然很低。近日,香港中文大學的一個科研團隊提出了DNA納米結構的細胞內機械傳遞路徑,相關成果4月18日在線發表于《納米通訊》上......
春回大地,花紅柳綠。2022年第一期ANTOP獎也正式起航。由珠海歐美克申報的ANTOP“納米粒度及電位分析儀品質優秀獎”進入專家評審階段。獎項名稱:納米粒度及電位分析儀品質優秀獎獎項主體:NS-90......
納米和微塑料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全球問題,威脅著我們的生活環境。已有的研究表明,許多生物體,包括細菌、動物和植物,都會受到微塑料的影響。然而,人們對土壤生物中一個重要的生態類群——原生生物是否會受到微塑......
晶體管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柵極尺寸可以使得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體管,并帶來性能上的提升。近日,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教授任天令團隊在小尺寸晶體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現了具有亞1納米柵極長度的......
螳螂蝦被稱為“活化石”,起源于恐龍時代。螳螂蝦的復眼擁有數量眾多的小眼,這些小眼有序排列,能夠使其看到光的偏振特性,幫助自己捕獵或躲避天敵。可以說,螳螂蝦之所以能存活至今,與它擁有世界上最復雜的視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