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星形膠質細胞,即包圍并支持大腦神經元的“看護”細胞,在晝夜節律(即身體24小時的生物鐘)中起著比之前理解的更重要的作用。星形膠質細胞之前被認為僅是支持調節晝夜節律的神經元,但是這項新的研究指出它們實際上能夠引導這種體內生物鐘的節奏,并且首次證實它們能夠控制哺乳動物日常行為的模式。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1月11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ell-autonomous clock of astrocytes drives circadian behavior in mammals”。
圖片來自Marco Brancaccio。
當晝夜節律被打亂時,這可能導致時差反應和睡眠障礙,而且還可能導致從精神疾病到癡呆癥、糖尿病和癌癥的一系列疾病。這項新研究的發現可能為開發新的治療方法鋪平道路。
晝夜節律因其在維持人體健康方面的作用而廣為人所知,而且雖然已發現身體中的許多不同類型的細胞都有自己的內部時鐘,但是這些時鐘的定時主要由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 SCN)控制。視交叉上核是下丘腦中的一個小的大腦區域,作為負責調節日常行為的主時鐘。
這項新的研究利用顯微成像技術觀察了SCN中的星形膠質細胞和神經元的詳細內部分子鐘定時。令人吃驚的是,結果表明盡管這兩種類型的細胞都有它們自己的生物鐘,但它們受到不同的調節,并且經觀察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里處于活躍狀態。他們發現這種微妙的相互作用對于保持整個SCN時鐘的有規律運行至關重要。
在取得這項初始的發現之后,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對經過遺傳改造沉默體內生物鐘的小鼠而言,它們的SCN功能和行為受到破壞,但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們發現單獨恢復星形膠質細胞中的遺傳功能性的時鐘能夠讓這些小鼠調節它們的日常活動。這意味著即使當星形膠質細胞是具有功能性的體內生物鐘的動物中的唯一細胞時,他們仍然觀察到小鼠的日常行為模式。當他們將這種行為模式與具有功能性的神經元時鐘的小鼠進行比較時,他們發現SCN中受調節活動的時間縮短了大約一個小時,這也反映在小鼠行為上,這就表明星形膠質細胞能夠控制動物的行為以適應它們自身的細胞特性。
這項研究還揭示出作為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一種神經遞質,谷氨酸作為化學信號,用于將SCN中的功能性星形膠質細胞的時間線索傳遞給無時鐘節律的神經元搭檔。作為論文第一作者的Marco Brancaccio博士說,“讓我們非常吃驚的是,星形膠質細胞在動物中產生傳播生物鐘定時信號方面與神經元一樣高效。我們從之前的研究中已了解到這些細胞在晝夜節律鐘中起作用,但我們當時并不知道它們能夠重新啟動神經元的晝夜節律功能。這為體內生物鐘的神經生物學增加了一個全新且意想不到的維度,并為未來的研究和開發治療的潛力提出了一些令人興奮的途徑。”
論文通信作者、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Michael Hastings博士補充道,“這是首次證實星形膠質細胞實際上能夠控制動物行為。這是神經科學領域的重大進步。”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地質地球所”)研究員李秋立團隊,從嫦娥五號帶回月壤樣本中找到3顆火山玻璃珠,證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可以追......
文|《中國科學報》見習記者江慶齡2016年,黃學輝加入上海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從頭開始組建植物數量遺傳學團隊。當時,黃學輝腦中已經有了一張“圖紙”,他要解決一個基礎的遺傳學問題——水稻的不同性狀受到......
“會不會是我沒記錄上?”當李玥璇激活幼鼠大腦中的ZISST神經元,首次觀察它們與母鼠分離后的哭叫行為時,發聲率幾乎趨于零的實驗結果令她感到非常訝異。為了確認這一結果,她連忙重復實驗。當相似的數據再次出......
單個神經元有5600個神經纖維與之相連。研究人員使用高分辨率電子顯微鏡對一小塊人類腦組織進行成像,生成了超過57,000個細胞和近1.5億個突觸的3D地圖。他們的發現揭示了細胞類型和連接的復雜細節,突......
“會不會是我看錯了?”當張礁石第一次觀察到這個特殊的新粒子生成現象時,他既矛盾又興奮,連忙找來了其他視頻數據。他瞪大眼睛,逐幀分析了畫面后,一個大膽的想法閃現出來:大部分新粒子并不是在云外流區形成的!......
軟體動物包含了巨大的差異,包括我們熟悉的蛤蜊和蝸牛,以及我們不太熟悉的具有復雜多成分骨骼的針孔動物(石鱉和蚓類)。古生代的化石表明,冠類軟體動物是由生物礦化的殼和硬膜結合而成的(如鱗片、棘和針狀體)。......
內質網(ER)中錯誤折疊蛋白的積累引發適應性應激反應,稱為未折疊蛋白反應(UPR),由內質網跨膜蛋白激酶和核糖核酸內切肌醇要求酶-1α(IRE1α)介導。近期,哈佛醫學院ClaudioHetz及Lau......
內質網(ER)中錯誤折疊蛋白的積累引發適應性應激反應,稱為未折疊蛋白反應(UPR),由內質網跨膜蛋白激酶和核糖核酸內切肌醇要求酶-1α(IRE1α)介導。近期,哈佛醫學院ClaudioHetz及Lau......
低聚糖在整個生物學中具有無數的功能。為了研究這些功能,需要對這些結構復雜的分子進行多步化學合成。由于低聚糖具有密集的立體中心和羥基,通過O-糖基化組裝低聚糖需要同時控制位點選擇性、立體選擇性和化學選擇......
氣候變化正在改變全球森林的結構和功能,因此迫切需要預測哪些森林最容易受到未來更熱、更干燥的影響。2023年12月7日,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RobertHeilmayr等人在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