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上對中國首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治療的關注和譴責后,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開始采取相關行動,制訂基因編輯監督標準。
上周四(2月14日),WHO宣布正在組建一個專家小組,組成咨詢委員會,以制定人類基因組編輯治理和監督的全球標準。根據WHO公布的簡短聲明,該委員會的目標是就人類基因組編輯的治理機制提出適當的建議。委員會成員將審查與實踐相關的科學、道德、社會和法律挑戰。
根據公告顯示,該委員會將包括18名成員,將于3月18-19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會議,審查目前的全球基因編輯小組的進展情況,并制定未來12-18個月的工作計劃。該委員會是在成員公開征集之后成立的,此次小組的所有成員將以獨立和個人身份任職,代表廣泛的學科、專業知識和經驗。WHO表示,將根據世衛組織利益聲明表中披露的信息對所有潛在的利益和沖突進行了評估。
成立這一委員會的起因當然很大程度上是來自2018年震驚全球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事件。賀建奎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來改變人體胚胎的DNA,稱其目的是為了保護新生兒免受HIV病毒的侵害。賀建奎使用基因編輯技術來禁用一種稱為CCR5的基因,該基因產生的蛋白質可以讓HIV病毒進入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實驗的胚胎各有一個患有艾滋病的父親。賀建奎表示,盡管這兩位艾滋病患者其實已經使用了強效的病毒抑制療法,但進行此次試驗是為了保護艾滋病患者所生的兒童免于感染艾滋病毒。
根據之前的報道,賀建奎在體外受精(IVF)期間對人體胚胎DNA進行了CRISPR編輯。感染艾滋病的父親的精子被清洗,以便將正常精子與存在HIV病毒的精液分開,隨后將單個精子插入單個卵中以產生胚胎,然后再應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對其進行編輯。當胚胎不到一周時,他再次檢查細胞并進行編輯,而胚胎的父母可以選擇是否在IVF過程中使用編輯或未編輯的胚胎。該研究結果宣布后,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對此表示震驚,特別是不知道這些編輯后的基因將如何傳遞給后代。研究人員表示,直接對胚胎進行編輯的方式與使用CRISPR技術改變一個人的基因以對抗疾病有很大的不同。
此后,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現已初步查明,該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賀建奎私自組織包括境外人員參加的項目團隊,蓄意逃避監管,使用安全性、有效性不確切的技術,實施國家明令禁止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賀建奎通過他人偽造倫理審查書,招募8對夫婦志愿者參與實驗。為規避艾滋病病毒攜帶者不得實施輔助生殖的相關規定,策劃他人頂替志愿者驗血,指使個別從業人員違規在人類胚胎上進行基因編輯并植入母體,最終有兩名志愿者懷孕,其中1名已生下雙胞胎女嬰“露露”和“娜娜”,另1名在懷孕中。其余6對志愿者有1對中途退出實驗,另外5對均未受孕。該行為嚴重違背倫理道德和科研誠信,嚴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在國內外造成惡劣影響。
兩周前,中國政府已經對賀建奎的基因編輯行為采取了行動。賀建奎已被轉移至公安機關,所有其他參與該項違法試驗的人員也將依法嚴肅處理。中國科學部也表示,堅決反對和抵制賀建奎所做的試驗,并將致力于完善中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科研倫理審查制度。
近日,第二屆(2024)動物基因編輯抗病育種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研討會上,《“動物基因編輯產業促進”倡議書》發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
近日,第二屆(2024)動物基因編輯抗病育種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研討會上,《“動物基因編輯產業促進”倡議書》發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
·一名杜氏肌營養不良患者在2期臨床試驗中去世,死于心臟驟停。這是輝瑞第二次宣布其DMD基因治療藥物fordadistrogenemovaparvovec在臨床試驗中出現死亡事件。當地時間2024年5月......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電力市場監管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就此,記者專訪了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同志。問:請問此次修訂背景是什么?自2005年10月《辦法》頒布實施以來,在維護公平、公正的電力市......
科技日報北京5月5日電 (記者張夢然)鍛煉對身體有益似乎已是公認常識,但這其實是一個籠統的認知,人們對其分子層面的奧秘還不甚了解。不清楚這一過程,會影響人們對鍛煉強度、類型以及相應疾病和健康......
在不斷探索以前未知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從溫泉、泥炭沼澤、糞便甚至酸奶中搜尋各種微生物。現在,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進步,他們可能只需按一下按鈕就可以設計出這些系統。據《自然》報道......
在不斷探索以前未知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從溫泉、泥炭沼澤、糞便甚至酸奶中搜尋各種微生物。現在,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進步,他們可能只需按一下按鈕就可以設計出這些系統。據《自然》報道......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在對癌癥遺傳易感性開展的一項新研究中,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國家癌癥研究所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確定了50個與腎癌發病風險相關的新區域。這一成果有助推進對癌......
5月3日,《細胞—代謝》(CellMetabolism)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劉興國團隊與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改寫了教科書中“線粒體基因組編碼13個蛋白”的論斷,首次發現線......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現在人們常說的“社恐”,其特征是會盡力回避處身公共場所或與人打交道;而“社牛”則與之恰恰相反。《自然·通訊》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果蠅體內一種調節社交網絡結構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