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生態水文過程集成研究”2010年度資助項目啟動
1月8日至1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研究計劃“黑河流域生態-水文過程集成研究”2010年度資助項目啟動會在蘭州召開。 26位項目負責人就項目實施的前期背景、技術路線、預期目標等向與會人員作了介紹。黑河計劃指導專家組副組長傅伯杰研究員作了“黑河計劃的實施思路與基礎框架”的報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副主任宋長青就2010年度黑河計劃項目申報、評議、評審要求,及先期啟動的重大研究計劃的管理模式進行了介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院士,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院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地球科學部主任程國棟院士出席了會議。 據悉,“黑河流域生態-水文過程集成研究”重大研究計劃以我國黑河流域為特定研究區域,圍繞重大研究計劃的總體目標和思路布署項目。預算總經費為1.5億元,預計執行期為8年,立項資助工作主要在前5年進行。“黑河流域生態-水文過程集成研究”重大研究計劃以我國黑河流域為典型研究區,......閱讀全文
福建實行重點流域生態補償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福建省重點流域生態補償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提出對閩江、九龍江、敖江三條流域實行生態補償辦法。三個流域共可籌集生態補償金不少于10億元,相比以往每年約3億元的整治專項資金,增加了2倍多。對水質狀況較好、水環境和生態保護貢獻大、節約用水多的市、縣加大補償。 福建省
“淮河流域水生態”課題啟動
“淮河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水生態凈化與水生態修復” 課題啟動會 11月26日至27日,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課題“淮河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水生態凈化與水生態修復”啟動會在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召開。來自南京大學、鄭州大學、安徽大學、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
修建大壩影響亞馬孫河流域生態
英國《自然》雜志在6月14日發表的一篇環境科學文章中稱,研究人員量化了大壩對整個亞馬孫河流域的生態影響,并嘗試展開討論:一方面,建造大壩發展水電可以帶來潛在的環保效益,但另一方面,又可能對這條以生物多樣性著稱的河流系統造成巨大破壞,這樣做的收益是否能超過成本? 位于南美洲北部的亞馬孫河是世界第
安徽三流域明年試點省級生態補償
12月19日,記者從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獲悉,我省明年起將在近年來污染事故糾紛頻發的澮河、目前水質尚好的青弋江和具有重要飲用水功能的大別山區域,率先開展省級生態補償試點。 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是解決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外部性、保護行政區際水資源開發權益、協調流域區際矛盾的重
黑河流域生態水文遙感試驗數據發布
日前,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獲悉,“黑河流域生態—水文過程綜合遙感觀測聯合試驗”(以下簡稱黑河生態水文遙感試驗)中游試驗數據正式在“黑河計劃數據管理中心”網站發布。 據該所研究員李新介紹,本次發布的數據主要包括航空遙感原始數據及其產品、非均勻下墊面地表蒸、散發的多尺度觀測
14部委密集調研 破題流域生態補償
沉寂數年之后,生態補償立法終于進入實操層面。 2010年4月26日,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的?《生態補償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起草工作正式啟動。7月5日,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要在西部加快實施有利于保護環境的生態補償政策。 自6月底開始,圍繞《條例》的調研工作密
海南啟動五大流域生態健康評估
海南省近日啟動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文瀾江、文教河五大流域生態健康評估,查找流域生態“病癥”,并對癥下藥,采取相應保護措施,切實改善流域生態環境狀況,提升其生態系統健康水平,確保海南省生態安全。 記者從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獲悉,南渡江上游松濤水庫段流域生態健康評估為首個啟動項目。
湘江流域推行生態補償 實施水質動態考核
湖南省環保廳、省財政廳、省水利廳近日聯合出臺《湘江流域生態補償(水質水量獎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根據《辦法》,湖南省將在對湘江流域上游水源地區給予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財力補償的基礎上,遵循按績效獎罰原則,對湘江流域跨市、縣斷面進行水質、水量目標考核獎罰。 《辦法》規定,根據
云貴川建立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7月,上游沒下暴雨,赤水河依然清澈。孕育了茅臺酒的赤水河,是長江上游重要支流,發源于云南鎮雄,蜿蜒512公里,流經云、貴、川三省,在四川合江匯入長江。整個赤水河流域,發展并不平衡。既有茅臺這樣市值千億元的企業,更有云南人口最多的貧困縣鎮雄。如何遏制流域內其他地區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沒有赤
“黑河流域生態”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開始申請
關于發布“黑河流域生態-水文過程集成研究”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指南的通告 國科金發計〔2014〕8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遵循“有限目標、穩定支持、集成升華、跨越發展”的總體思路,圍繞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科學前沿中的重大戰略需求,重點支持我國具有基礎和優勢的優先發展領域。重大研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