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10兆瓦砷化鎵太陽能電池制造基地落戶武漢
日前,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與湖北武漢市黃陂區政府簽訂投資合作協議,漢能薄膜發電將在黃陂臨空產業園投資建設10兆瓦砷化鎵(GaAs)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制造基地,該項目將成為全世界產量最大的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其中一期建設規模3兆瓦,并為實施項目設立項目公司。 這是漢能薄膜發電在2015年1月27日收購美國薄膜太陽能技術公司Alta Devices全部已發行股本之后,第一個在中國內地興建的砷化鎵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制造基地項目。 除了代為建設廠房,以供項目公司租賃之外,黃陂區政府承諾加大在當地市場對漢能薄膜發電太陽能產品的推廣應用力度,計劃在協議生效后的2年內,完成10萬套戶用薄膜發電系統和2萬畝光伏農業大棚建設推廣應用,或完成發電總量600兆瓦的建設目標,總金額約77億元人民幣。該計劃將推進武漢取得發展綠色能源、建設環保低碳城市的領先地位。 漢能薄膜發電是全球規......閱讀全文
納米薄膜催生發電奇想
一陣微風,能燒熱你家的電飯鍋;一片安靜的海,能點亮全中國的路燈。近日在北京召開的“納米能源與納米系統國際學術會議”上,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的“納米發電機”能夠完美利用一切輕柔的能量,比如風和浪。 “我們為什么要建大壩蓄水,讓水帶動發電機高速旋轉呢?因為低頻率的機械能難以
納米薄膜催生發電奇想
一陣微風,能燒熱你家的電飯鍋;一片安靜的海,能點亮全中國的路燈。近日在北京召開的“納米能源與納米系統國際學術會議”上,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的“納米發電機”能夠完美利用一切輕柔的能量,比如風和浪。 “我們為什么要建大壩蓄水,讓水帶動發電機高速旋轉呢?因為低頻率的機械能難以轉化
我國首個自主研發薄膜太陽能大棚發電系統投入使用
透明玻璃做成的農業大棚,不僅可以種菜、而且可以發電,還冬暖夏涼……這樣“神奇”的農業大棚在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縣已成為現實。日前, 由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研發檢測中心自主研發、具有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首個占地1畝的高效農業生態園—— 17千瓦薄膜太陽能溫室大棚在山東壽光縣正式建成并投入
新型玻璃薄膜既發電又隔熱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葉軒立團隊聯合教授黃飛團隊開發出一種同時具備發電和隔熱效果的半透明薄膜太陽電池。這類電池薄膜不僅具有高效的光電轉換效率,而且其隔熱效果也極為優異。研究顯示,這種同時具備發電和隔熱效果的太陽能電池薄膜理論上可使住戶節省超過五成的用電量,有望大幅提升家庭用電的能效水平。相關研究
太陽能薄膜發電西部市場潛力巨大 吸引全球領先企業布局
記者22日從漢能控股集團獲悉,該集團將在成都設薄膜發電旗艦店及體驗中心,從生產研發中心到市場渠道拓展,瞄準西部戶用薄膜發電市場。這是漢能啟動全渠道戰略布局的重要舉措,該集團覆蓋全國21個省市的60家店已開業。 漢能控股集團公司是太陽能薄膜發電企業,主要業務包括水電、風電、太陽能薄膜發電,在四川
世界上最大的CIS薄膜太陽能發電廠在德國并網
Solar Frontier公司和BELECTRIC公司于2012年5月24日宣布,已完成世界上最大的CIS薄膜太陽能發電廠的電網連接,見圖1。該設施位于德國勃蘭登堡的Bochow,由CommerzReal公司擁有,由HypoVereinsbank (HBV)/UniCredi
太陽能薄膜電池研究獲得重要進展
德國美因茨大學13日發表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參與的太陽能薄膜電池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有望使太陽能薄膜電池突破目前20%光電轉化率的紀錄。 目前光電轉化率最高的是銅銦鎵硒(CIGS)太陽能薄膜電池,可達20%,但與超過30%的理論值仍相距甚遠,其主要難題是材料中的
薄膜太陽能電池獲得新突破
在2014年7月10~11日舉辦的研討會“思考有機電子新方向”上,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創發分子功能研究組高級研究員尾坂格登臺發表演講,介紹了旨在應用于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高分子半導體的開發情況,演講題目為“基于分子設計的高分子半導體高階結構控制”。薄膜太陽能電池獲得新突破 一般來說,作為應用于有
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板
由Cu(銅)、In(銦)、Ga(鎵)、Se(硒)四種元素構成最佳比例的黃銅礦結晶薄膜太陽能電池,是組成電池板的關鍵技術。由于該產品具有光吸收能力強,發電穩定性好、轉化效率高,白天發電時間長、發電量高、生產成本低以及能源回收周期短等諸多優勢,CIGS太陽能電池已是太陽能電池產品的明日之星,可以與傳統的
漢能成全球最大薄膜太陽能企業
漢能控股集團在京舉行戰略發布會,正式宣布其薄膜太陽能組件年產能達到3GW,成為世界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以及太陽能發電系統集成商。 據了解,光伏產業目前有晶硅和薄膜兩種技術路線。晶硅太陽能電池優點是轉化率比較高,缺點是生產過程有污染,僅適用于強光環境,在弱光下不能發電。前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