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的血液檢測技術能幫助醫護人員快速判斷,有心絞痛癥狀的病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最新一學術期刊《柳葉刀》上刊登了這一成果。 由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團隊發現,受損的心臟細胞會向血液中釋放肌鈣蛋白,血液中這一物質的水平升高,病人患心臟病的幾率也相應提高。 為驗證這一判斷方法,研究人員對6000多名有心絞痛等癥狀的病人進行了相關測試并跟蹤觀察。結果顯示,病人的患病幾率與測試結果基本相符。 由于長久以來缺乏有效的快速檢測方法,許多因心絞痛而被送往醫院的病人都需要接受繁瑣的檢測和長時間觀察,才能最終判斷他們是否有患心臟病的風險,這給病人和醫院都帶來不小的負擔。 研究人員說,這項新的檢測技術能為醫院節省開支并提高工作效率,幫助醫護人員快速確認,哪些病人沒有心臟病風險,從而讓他們盡早出院。......閱讀全文
黃清華 據媒體報道,2011年深圳市某醫院全年做了70多例心臟外科手術,只有兩例死亡,然而過去一個月該醫院5例心臟外科手術中,4例患者都在手術后不久死亡。這4例手術
“現代醫學技術的精細化和專業化,需要醫技人員掌握更多的心血管疾病和放射學技術交叉學科的知識。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國目前的培訓系統在交叉學科知識的訓練存上在很大的不足。技術的進步要轉變成病人的獲益,關鍵的環節在于應用技術的醫療技術人員,即醫生和技師。如何使心血管科醫生對心臟中的影像知識更加清晰
目前我國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每年大概有150萬人,可其中只有約1萬人能夠做上手術,不到1%。據悉,我國臨床手術量僅次美國,已成第2大器官移植國。2010年11月14日播出的央視《經濟半小時》對此進行了關注,以下為節目實錄: 前一陣子我們報道了各地醫院出現的血荒。實際上,現在很多醫院緊缺的醫
價值的分子無上限,成本的分母有剛性約束。且看各路專家怎么解題。 “醫療資源浪費嚴重。全世界醫療資源浪費在20%~40%之間,我國一年的醫療費用為五六萬億,20%的浪費就是一萬多億,40%就是兩萬多億,非常的嚇人。” 8月17日在上海舉行的2019價值醫療高峰論壇上,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
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等處的科學家在干細胞研究發現取得新的進展,相關成果文章Assembly of Functional Ventricular Heart Muscle from Mouse Committed Ventricular Progenitor Cells發表在最新一期的Sci
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日前公布了十大醫學創新研究,并預測這十項研究將對2014年醫學領域產生重大的影響。排在首位的是一種仿生視網膜,它可以使近乎失明多年的患者恢復基本的視力。 該榜單從150項醫學創新提名中脫穎而出。首先,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110多名員工提名了150項醫學創新研究,
作者:熊宇1,邢輝2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1護理部 2檢驗科, 湖北 武漢 430022【摘要】 為了解標本采集量對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測定結果的影響,對不同采血量、不同紅細胞比容
人們所需的脂肪酸有三類: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我們常用的食用油通常都含人體需要的三種脂肪酸。無論是植物性或動物性油脂每克都有 9卡的熱量。但是植物性油含分解脂肪的物質,適度攝取是有益的,但并不表示其熱量較低。一般人認為植物油很安全,可以多吃,這個是錯誤的觀念,不
每年,將近有一百萬人因過于疲憊,在睡眠時會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癥,這是呼吸障礙所引起的問題,會在睡眠時出現喉部肌肉放松,并阻止空氣進入呼吸道。這種窒息狀況與肥胖、心臟疾病、糖尿病有一定關聯,盡管這種病癥有一定的征兆(如:大聲打鼾,白天疲勞),但卻很難被確診。 為什么呢?因為想要診斷睡眠呼
為配合社會發展需要,香港城市大學的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等離子體實驗室一直致力進行多項科研項目。2月13日,他們向媒體介紹了500千兆赫網絡分析系統,以及手機輻射測量儀器等研究成果。 城大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吳公保表示,目前最快的網絡頻率只有2.4千兆赫,若能提升至60千兆赫至77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出臺《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三大重磅文件,為中國快速發展的“互聯網+醫療”指明了方向。細化分類 促進行業規范“從心電圖上看,病人有心臟停搏的現象,情況十分危急。建議立即將患者轉至
6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網站上發布新聞,表示以2014年第30號公告形式頒布了《子宮刮匙》等120項推薦性醫療器械行業標準。這是今年6月1日起新修訂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施行后頒布的第一批醫療器械行業標準。標準的正式頒布將推動醫療器械監督管理,對保障醫療器械安全有效、促進醫療器
4月29日,CFDA發布公告,又有93項醫療器械行業標準已經審定通過,現予以公布。這93項行標包括:強制性標準28項,推薦性標準65項。 加上今年2月1日公布的93項行標和1項修改單,今年CFDA已經頒布了兩批共186項醫療器械行業標準。其中強制性標準42項,推薦性標準144項,還有YY 04
此前在公眾視野里默默無聞的屠喲喲獲得拉斯克獎,也重新點燃一個爭議:是否應該把“文革”期間政府一個大規模項目的成果歸功于一個人特殊時期的秘密任務 拉斯克獎獲獎者視頻訪談,屠呦呦正襟危坐,嚴肅宣布“我叫屠呦呦。”一句話說完,才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嘴角上翹,勉力笑了一下。也
6月1日上午,北京會議中心。當鐘南山院士走上主席臺,從徐匡迪名譽主席手里接過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時,參加中國工程院第13次院士大會的全體院士報以熱烈的掌聲。即將進入“80后”的鐘南山,曾在13年前的SARS之戰中一戰成名,也曾因前些年反對煙草技術專家進入院士行列而備受矚目。這位家喻戶曉的科學家,
科學界一直以來都有這樣的傳統:如果科學家找不到“小白鼠”,或者覺得讓他人冒險很不道德,那么就會自己“獻身”科學。自我實驗就像一首英雄主義的史詩,不過也散發著一絲絲瘋狂的氣息。下面展示的這10個瘋狂的自我實驗,看來也是一個比一個癲狂。 10. 音速急剎車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空軍需要知道飛行
經常暴露于輻射的人們在工作中佩戴的放射性劑量儀 數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試圖量化可能因醫療掃描或生活在日本受損福島核反應堆幾十公里內而受到的極低劑量電離輻射的風險。這些輻射對健康的影響是如此微小——當然前提是它們確實存在,以至于看上去幾乎不可能被探測到。如今,一項里程碑式的國際研究為長期暴露于
數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試圖量化可能因醫療掃描或生活在日本受損福島核反應堆幾十公里內而受到的極低劑量電離輻射的風險。這些輻射對健康的影響是如此微小——當然前提是它們確實存在,以至于看上去幾乎不可能被探測到。 如今,一項里程碑式的國際研究為長期暴露于低劑量輻射會增加罹患白血病風險的觀點提供了迄今為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離培育重要器官又近一步,不久可能使從人到人的移植成為歷史。專家已研發出三維打印技術,可用胚胎干細胞制造人體組織。這種由愛丁堡赫瑞-瓦特大學開發出的方法意味著病入膏肓的病人可輕易獲得肝臟、心臟和其他器官。 科學家已用這種方法培育出骨髓和皮膚。但他們也開始努力
12月6日晚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向廣東省衛生計生委通報,繼上周一名到過深圳的36歲女傭確診感染H7N9禽流感之后,又一名長期在深圳居住的80歲香港老人被確診,這也是香港確診的第二宗人感染禽流感個案,目前19名密切接觸者已被隔離。 香港這兩名確診患者都曾到過深圳或住在深圳,病毒源頭究竟在哪
NIH臨床研究中心 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14年工作中,外科腫瘤學家Steven Libutti充分利用了這個科研主導的醫院資源。當他在臨床中心做臨床人體試驗時,可以隨時使用回旋加速器制造同位素,護士可以每15分鐘采一次血樣和尿樣測試,而且可以免費使用內科醫生都爭相使用的最先進的成像設備。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外泌體相關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圖片來源:Nature 【1】Nature:一種特殊的“誘餌”外泌體機制或能保護宿主抵御細菌感染 doi:10.1038/s41586-020-2066-6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上的研
風起云涌的2016年已經接近尾聲,在這一年里,不僅大小熱點不斷,刷爆朋友圈的網絡流行語也頻出,表情包之多之奇更是登上了一個歷史新高度。根據網絡熱度排名,2016年十大網絡流行語出爐, 小編貼心奉上醫護版的流行語。 藍瘦香菇 火爆指數:★★★★★ 一小伙因為失戀,難過想哭,就錄下一段視頻,
15間公立醫院昨日起為全港4萬名服用“別嘌醇”的病人換藥 新華網消息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發霉”降尿酸藥事件令人擔心“藥物災難”一觸即發!據了解,生產700款藥品的歐化藥業還有5間“姊妹”藥廠,隸屬于一個藥業集團,有藥劑師表示,若歐化藥業使用的原材料出現問題,同一集團的藥廠藥物難免遭殃
在手術室外操作機械臂 吳醫生展示遙控器,做手術如對計算機玩游戲機 在英國萊斯特郡格蘭菲爾醫院,華裔醫生古拉姆·安德烈·吳,4月28日與5名醫護人員破天荒搖控機械臂做心臟手術,是全球首例。這項替70歲英國老翁克羅克醫治心律不整的手術,不但為醫學歷史翻開新一頁,還意味日后醫生或可遠在海外
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氣體。生活中的一氧化碳主要來自煤氣灶、火爐、燃煤取暖器、燃油發動機等的使用;活動板房、臨時安置房內使用火爐、火盆等木碳取暖,更易產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主要影響血液功能,使它運送氧氣的能力降低,同時它還影響細胞功能,使它們不能利用運送來的氧氣。由于缺氧,會造成對
一種已經用于治療艾滋病的藥物組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首次試驗的一種瘧疾治療方法。去年,一種對抗埃博拉病毒的新型抗病毒藥物宣告失敗。這些藥物中是否有一種能使COVID-19患者免于嚴重傷害或死亡?上周五,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了一項名為SOLIDARITY的大型全球試驗,以確定是否有治療這種新
孕婦產前檢測 健康的孕婦通過血液檢測來排除自己的小孩患有如唐氏綜合癥等這樣的疾病。血檢一周后,孕婦會被建議去做羊膜穿刺術等后續的檢測。若檢測結果都是健康的,孕婦接下來又會被建議去做癌癥篩查檢測。 最新的篩查試驗是檢測來自孕產婦血液中的胎盤DNA碎片,將所獲取的碎片進行測序,并參照人類特定部分
美國 人腦研究取得新成果,醫學與疾病防治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合成生物學成果紛呈。 2015年,美國科學家在人腦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8月,俄亥俄州立大學在實驗室中培育出近乎完全成型的人類大腦,盡管它只有鉛筆上橡皮擦那么大,發育程度與一個5周大胎兒的大腦相當,尚沒有任何意識,但具備人腦絕大多數細
將人工智能用于癌癥的早期篩查,大數據分析患上腫瘤的可能性,完全無紙化的“全程醫療”,甚至VR(虛擬現實)技術也可以用于醫療影像會診……記者17日在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發現,和往屆不同的是,這一屆“中國最大的醫療器械展”上,不少廠商帶來的“黑科技”更跨界和融合,不僅不高冷,而且能為患者真正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