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在表面等離激元的量子效率及傳播調控方面取得進展
表面等離激元是一種束縛在金屬和介質材料交界面上的表面電磁波,這種電磁波與金屬的振蕩電荷相互耦合在一起向前傳輸,其場分布被束縛在亞波長尺寸之下,突破了經典光學中的衍射極限,可作為未來納米光子器件和光子回路的信息載體。金屬納米線是一種基本的可以傳輸表面等離激元的準一維結構,可作為表面等離激元信號的傳輸通路,用于構建納米等離激元光子器件和光子回路。另一方面,金屬納米線具有顯著的局域電磁場增強效應,可以在納米尺度上增強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副研究員魏紅對金屬納米線中表面等離激元的物理性質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最近她在基于銀納米線的光和物質相互作用以及光傳播操控方面取得一些新進展。 首先,在單個量子點激發表面等離激元的量子效率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金屬納米結構的表面等離激元具有對電磁場的亞波長束縛能力,可以用于增強光與原子、分子、量子點等納米光源的相互作用。表面等離......閱讀全文
物理所在表面等離激元的量子效率及傳播調控方面取得進展
表面等離激元是一種束縛在金屬和介質材料交界面上的表面電磁波,這種電磁波與金屬的振蕩電荷相互耦合在一起向前傳輸,其場分布被束縛在亞波長尺寸之下,突破了經典光學中的衍射極限,可作為未來納米光子器件和光子回路的信息載體。金屬納米線是一種基本的可以傳輸表面等離激元的準一維結構,可作為表面等離激元信號的傳
量子點微芯片提高腫瘤療法效率
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與法國香檳—阿登大區南特大學和蘭斯大學的研究者合作,在量子點基礎上研發出一種微芯片,有助于發現高效激酶抑制劑(能夠降低活性的物質),這將有望使抗癌療法的效率提高許多倍。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報告》上。 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納米工程國際實驗室主要學者、法國蘭斯
光致發光和熒光量子效率計算
原理所謂光致發光(Photoluminescence簡稱PL),是指物體依賴外界光源 進行照射,從而獲得能量,產生激發導致發光的現象。也指物質吸收光子(或電磁波)后重新輻射出光子(或電磁波)的過程。光致發光過程包括熒光發光和磷光發光。從量子力學理論上,這一過程可以描述為物質吸收光子躍遷到
最新研究!奇異的量子效應如何提高量子計算機效率?
幾十年前,科學家預言存在一種奇異的量子效應——泡利阻塞,即如果一團氣體變得足夠冷且足夠致密,它就能隱形。美國和新西蘭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撰文指出,他們利用激光擠壓并冷卻鋰氣體等,使其密度和溫度變化到足以減少光散射量的程度,由此證明了泡利阻塞效應,未來有望利用其開發能抑制光的材料,進一步提
新型量子點白光LED發光效率創紀錄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道,土耳其科學家研制出了一種新型白光發光二極管(LED),發光效率達到創紀錄的105流明/瓦。研究人員稱,隨著進一步發展,這款LED的效率可達200流明/瓦以上,有望在家庭、辦公室等領域大顯身手,實現更節能環保的照明。 新型LED使用市售的藍色LED與柔性透鏡相結合制造
合成新型近紅外發光量子點光致發光量子效率可達25%
對于太陽能轉換器件和生物成像應用程序來說,使用發射近紅外光、具有顯著斯托克斯位移且再吸收損失小的材料非常重要。近期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系便合成了這樣一種新型材料——四元混合巨殼型量子點(InAs?In(Zn)P?ZnSe?ZnS)。這種新型量子點可以實現顯著斯托克斯位移,且光致發光量子效率可達25
理論物理所在量子場論研究中取得進展
如何得到一個自洽的量子引力理論是當今理論物理學的最大疑難之一,而近年來量子場論中關于“色因子和動量因子對偶”的相關研究有可能為科學家對量子引力的理解帶來深刻的變革。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楊剛首次在量子場論五圈水平實現了色因子和動量因子的對偶,是該方向上的重要進展,對于量子引力,特別是超
物理所合作在量子多體模擬和量子克隆研究中獲系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凝聚態理論和計算重點實驗室的范桁研究員與合作者一起在量子信息和量子計算等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分別在《物理評論X》、《物理評論快報》和《物理報告》刊登了研究成果。 量子計算和量子信息處理是人們利用量子力學的疊加性和量子糾纏等特性對量子態進
光記錄儀對光量子測定的效率
光照是植物生理活動的基礎,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境因子,因為只有光照條件下,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才能合成有機物,沒有光照,其他一切都是扯談。光是植物生理、生態和農業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環境因素。只有那些能被植物吸收并利用的這些光才是與光合或干物質積累有關。測量這部分光,并且以能量單位度量,作為光合效率或
物理所合作取得量子自旋液體研究新進展
量子自旋液體是諾貝爾獲得者P. W. Anderson在1973年首次提出的一種即使在零溫下也不會發生對稱性自發破缺的量子態。高溫超導發現之后,Anderson又嘗試從量子自旋液體角度來理解高溫超導的機理,由此進一步引發了對量子自旋液體的研究興趣。近年來,隨著大量強阻挫量子自旋材料的發現,對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