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醫學專家:不必因日核危機驚慌
3月11日,日本附近海域發生9.0級地震后,核電站的安全情況一直備受全球關注。但經過幾天的緊急搶救,福島地區緊張程度并未緩解,特別是15日早晨又傳來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發生爆炸的消息,網絡上也可以看到各種相關猜測和傳言,一時間“核輻射”成為公眾熱門話題。 福島不是切爾諾貝利 中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輻射安全所研究員陳興安曾擔任國際放射防護第二常委會委員,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后,他曾兩赴烏克蘭考察,其中一次還親臨4號核反應堆事故現場。他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很肯定地說:根據已經報道的情況和數字看,情況并不是那么嚴重,我國公眾沒有必要驚慌。 陳興安說,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屬于特大事故,級別是7級,有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到環境中;而現在福島核電站事故定的是4級,危險性差別很大。OECD(經合組織)的核能局2002年曾公布一份報告,評估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對公眾健康的影響結果。陳興安拿著這份報告說:“當時的結論......閱讀全文
深圳口岸成功研發核輻射監控系統
只要是核輻射超標,系統就能自動捕捉到“敵情”并發出報警聲。日前,深圳檢驗檢疫局自主研發的口岸核輻射實時視頻定位監控系統,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應用成果鑒定。 據透露,該系統通過直接懸掛于口岸通道上方監測探頭,與旅檢口岸原有體溫視頻監控系統同臺,實現行人無障礙通行,全通道監測行進中高
核輻射檢測儀的用途分類
一般來說購買核輻射檢測儀的客戶可大概分為4類: 1.安全組織,譬如警察局和消防隊、緊急反應組織、環保組織、危險物料處置、金屬回收公司、礦山等,他們接觸到各種放射性的機率較高。 2.港口、碼頭、機場等,這些地方因為人員及各類進出口貨物流量大,特別涉及到出入境人員受放射線污染的機率較高。 3.
上海核輻射水平檢測未現異常
上海市輻射環境監督站專家陸書玉14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上海擁有世界先進技術的超大流量的氣溶膠采樣裝置,能很快掌握空氣中放射性物質數據變化,大大提高應急反應的速度。目前檢測數據沒有發生異常變化,市民無需擔心。 陸書玉介紹說,上海監測站已密切監視日本核泄漏事故進展。目前上海有完善的
核輻射探測器發展趨勢
核輻射探測器發展趨勢主要是: ①研究同時能給出入射粒子位置、能量、時間等多種信息的組合型探測器和探測裝置。 ②充分利用電子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新成就,提高對探測器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的精確度,速度和對信息的利用率。微電子技術正促進微型化探測器的出現。 ③尋求更理想的探測介質和探測機制,
核輻射檢測儀的工作原理
х-γ輻射儀采用高靈敏的閃爍晶體作為探測器,反應速度快,用于監測各種放射性工作場所x,γ射線,輻射劑量率的專用儀器。和國內同類儀器相比,該儀器具有更寬的劑量率測量范圍,且能準確測量高能、低能x,γ射線,具有良好的能量響應特性。
核輻射檢測儀是怎樣的
用于測定核輻射的種類、能量及強度的儀器,稱為核輻射探測儀器; 按傳感器分為3類:氣體探測器、閃爍體探測器和半導體探測器。 1.氣體探測器氣體探測器如G-M(蓋革-米勒)計數管,根據淬滅氣體的不同又分為有機G-M管和鹵素G-M管; 還有流氣式大面積G-M計數管、端窗管;這
這幾個機器人不怕核輻射
國內首套核電應急機器人研制成功 還記得福島核事故處置中,核輻射“摧毀”機器人的恐怖嗎?記者19日從中科院成都光電技術研究所獲悉,由陸地、水下等4臺應急機器人為一組的國內首套核電應急機器人已在該所研制成功,并于去年11月底交付大亞灣核電站。 超強核輻射環境是人類的禁區,對普通的工程機器人同樣如
日本多地檢測到核輻射物質-福島核輻射量是通常6千倍
日本文部科學省16日宣布,在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約21公里處的福島縣浪江町附近檢測到每小時330微西弗的輻射量,這相當于是正常情況下的約6600倍。而這一地區屬于政府要求躲在室內的區域。 檢測工作于15日下午8點40分至50分在該核電站中心區域西北20公里處附近進行。監測車用2種檢測儀
我國在東北邊境啟動輻射應急監測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記者高敬)環境保護部3日下午發布消息,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已在我國東北邊境組織開展輻射應急監測。 根據中國地震局消息,9月3日11時30分,朝鮮(北緯41.35度,東經129.11度)發生6.3級地震,震源深度約0千米;9月3日11時38分,朝鮮(北緯41.21度
中國地震臺網:印尼班達海發生里氏6.0級地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網站消息,印尼班達海于北京時間15日19時29分,發生里氏6.0級地震,震中位于南緯7.4度、東經128.9度,震源深度150公里。
-國際地震專家:地震預測預報研究站在新高度
汶川地震以后,國內學術界和媒體都十分關注地震預報問題。近日,國際地震研究專家和學者會聚北京,召開了地震學與地震可預測性國際會議。會議期間,《科學時報》記者訪問了一部分在國際上得到公認的地震研究專家。他們既有一致性觀點,也存在科學問題解決途徑的分歧。 Max Wyss:追求真理是科學的本質
地震專家解析汶川地震災害救援最大難點
四川汶川五·一二大地震救援進入第四天,隨著重災區汶川縣救援獲得突破后,救援人員已經進入四川所有受災區縣。目前已迫近災后關鍵的七十二小時,被埋被困者的生命力也正逼近極限,中國的抗震救災進入全力攻堅階段。?眼下,汶川震災救援最大難點是什么??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譚先鋒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
汶川地震屬淺源地震破壞力度較大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楊維漢 譚浩 隋笑飛)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縣發生7.8級地震,上海、寧夏、云南、重慶等10多個省區市均有震感。有關專家對此次地震形成的原因、進一步發展趨勢和今后應注意的問題作出了初步分析。?據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民介紹,這次汶川發生地震是我國大陸內部地
專家:日本7.2級地震能量僅為汶川地震1/16
日本東北部發生7.2級地震,但災情卻遠比上月四川8級大地震輕微。有地震專家解釋,四川地震所釋放的能量要強大很多,是這次日本7.2級地震的16倍,兩處地形和建筑物結構也有所不同。同時,日本全球首個地震預報系統也對減低災情,發揮了重要效用。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盡管發生在日本東北部及中國四川的兩場地
瀘定6.8級地震:地震震害調查工作有序推進
記者7日從四川省地震局獲悉,甘孜州瀘定6.8級地震現場震害調查工作正在緊張進行,調查人員已調查點位78個(76個房屋烈度點,2個地災點)。 甘孜州瀘定6.8級地震發生后,四川省地震局派出19個災害、1個人員傷亡情況調查隊,以及1個無人機災情調查組共80余名工作人員赴震區開展調查工作。截至9月6
測輻射-知地震
當問地震學家何時能預測地震時,他們的回答通常是這樣的:在遙遠的未來和永遠不可能之間的某個時間點。盡管近年來已出現一些有希望的線索,但地震預報的歷史散落著各種錯誤的開始和偽科學。不過,一些科學家認為,地球地殼可能在破裂前以地下和大氣中電磁輻射異常的形式給出線索,而這些異常會在地震發生前的幾分鐘到
徐超:科學認識“核輻射”-冷靜面對勿恐慌
3月15日,在日本福島縣,工作人員對一名兒童進行核輻射測試。 日本大地震導致日本多座核電站停止運行。日本東京電力公司3月15日說,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反應堆上方有白色蒸汽冒出,4號機組出現爆炸并發生火情。 日本福島核電站的多個機組廠房相續發生爆炸并導致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泄漏,這讓
日本核輻射程度漸趨加劇-或迫使救援組織撤離
日本政府表示,當地時間15日晨6時10分左右,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反應堆附近傳來爆炸聲。早些時候的報道指出,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反應堆容器出現部分破損,這表明可能導致更為嚴重的核泄漏。據日本NHK電視臺報道,目前,當天風向朝北,風從太平洋吹向日本內陸,估計對日本影響較為嚴重。核污染的擴散和
專家評估日本核輻射影響-不會立即威脅民眾健康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13日說,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核輻射量已超過安全水平上限,但不會“立即威脅”民眾健康。 作為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運營機構,東京電力公司發布最新消息之際,其他國家的核能專家推斷日本核電站事件影響日本本土以外民眾健康的幾率“相當低”。 包括福島第一核電站在內,
地震局:中國地震預警工程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
中國地震局賑災應急救援司副司長苗崇剛4月18日在國新辦舉行聞發布會上說,中國地震預警工程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 苗崇剛說,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地震局正在實施國家地震安全工程項目,這個項目里,涉及到一部分地震預警的工程建設。 他介紹,今年的1月份,國務院專門召開了全國防震減災工作會議
瀘定6.8級地震發生時,手機均可接收地震預警信息
瀘定6.8級地震發生時,四川、重慶部分居民的手機中都提前接到了地震預警信息,其中一張來自重慶網友的預警截圖刷屏各大網站,“64秒后地震橫波到達重慶市江北區,震中四川瀘定,預警震級6.9級,震感較強”。一時間,“你手機的地震預警功能開了嗎”“僅需10秒教大家如何打開手機地震預警”等話題迅速充上熱搜。
支持地震救援-華瑞科力恒捐贈檢測儀器
2011年3月25日,華瑞科力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向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捐贈一批核輻射及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儀器,該批儀器將為奔赴地震災區進行應急救援的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提供安全保障。華瑞科力恒市場部和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出席了此次捐贈儀式。 3月11日,日本本州
面對“末日恐慌”,讓科學說話
3月15日中午,很多正在忙碌中的人收到這樣一條短信:BBC新聞臺最新消息:日本政府證實因第二波地震而波及的福島縣核電站,輻射外泄搶救失敗,已開始蔓延至亞洲區域國家。預計明日下午4點抵達菲律賓。 一時間,國內很多人談論的話題變為“核輻射真的要來了!” 下午15時左右,某網站在辟謠專區發
福島啟用“凍土墻”擋核輻射污水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31日正式啟用了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凍土擋水墻”。這一工程被視為福島第一核電站應對地下水核污染的重要對策。 福島第一核電站面向太平洋,坐落在一層含水層上方,西側為較高陸地。東京電力公司稱,每天有200噸地下水自西向東流入反應堆所在建筑的地下,變成帶核輻射的污水。東京電力公司每天不
我國核輻射信息將不定期發布
針對日本福島核事故可能對我國產生的影響,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5月3日權威發布: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通報,福島第一核電站狀況、現場及周邊環境輻射監測數據近期沒有明顯變化。 專家認為,連日來,我國內地和海域大氣及表層海水輻射水平監測結果無異常,對食品和飲用水的抽樣監
“日本核輻射海鮮”再掀核污染陰云
2011年3月,一場9級地震引發的海嘯襲擊了福島第一核電站,這場災難導致六座核反應堆中有三座出現事故。不出所料的是,2011年的這場核事故 向周圍地區擴散了大量的輻射物。為了測定核事故帶來的持續影響,2014年,科學家們進行了蝴蝶實驗,發現福島核電站周邊污染嚴重,動植物飽受摧殘。 2014年,
核輻射檢測儀的技術指標
探 測 器:φ30×25mm,NaI 閃爍晶體; 靈 敏 度:1µ;Sv/h≥350CPS; 能 量 閾:35Kev; 測量范圍:劑量率:0.01~350.00µ;Sv/h;累積劑量:0.00µ;Sv~10.00Sv; 能量范圍:38Kev~3Mev; 能
聞路紅博士:增進環境安全檢測儀器行業之間的交流
2011年8月31~9月1日,在第22屆多國儀器儀表學術會議暨展覽會期間,由儀器儀表學會主辦的科學儀器服務民生大會隆重召開。本屆學術大會期間特設有“環境與安全檢測技術學術交流會”分會場,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環境與安全檢測儀器分會秘書長聞路紅博士作為此次分會的組織者接受了本網記者的采訪,介紹
日本又一核電站輻射量增高-或因核燃料棒破損
4月26日,日本“3.11”地震海嘯引發核危機重災區的福島縣南相馬市飯館村,工作人員查看隨身攜帶的核輻射劑量檢測儀,目前一切指標尚屬正常范圍,這里已經劃作核災難疏散避難區。 2011年3月31日,日本福島縣一個避難所內,出生于3月15日嬰兒Nagashima?Rio
中國科協舉辦報告會解讀核輻射、食品安全等熱點
針對公眾普遍關注的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核污染等熱點問題,中國科協日前舉辦2011中國科協熱點問題學術報告會,并邀請國內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針對這些熱點問題,進行分析與評價,深入探討其成因與機理,提出相關應對策略和方法。 中國科學院計算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孫文科教授、中國核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