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糧為綱”的耕地農業系統,大肥、大水、大農藥,力爭糧食連年高產。這不但使我國的主要農產品成本高于進口產品的到岸價,質差價高,賣不出去,還導致我國水土資源的短缺和污染,更導致食物污染。 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對農業發展現狀的描述。 “由此導致大家吃不上放心的食品,這很危險,農業結構的失誤不得了,現在不改不行了。”日前,在家中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任繼周如是說。92歲的他沒有停止思索和工作,現在仍然會覺得每天時間不夠用。 草地農業進入實踐 諸如糧改飼、糧草輪作、促進草牧業發展等,讓任繼周欣慰的是,他所推動的草地農業理念如今已經進入“十三五”規劃等國家戰略和農業部的具體工作中。 對任繼周等承擔的相關工作——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中國草地生態保障與食物安全戰略研究》,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作出“促進草業大發展”的批示。 其中在糧改飼方面,農業部從2015年開始在全國推進糧改飼試點工作。任繼周也正在幾省區布置自己......閱讀全文
專欄5 生態保護與節能減排領域標準化重點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加強森林、濕地、荒漠、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檢測、評價以及生態系統服務、外來生物入侵預警、生態風險評估、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野生動植物及瀕危物種保護、水土保持、自然保護區、環境承載力等領域的標準制定與實施,實現生態資源的可持續
1.組織農業科研攻關 在瓶頸性與緊迫性的科技領域超前部署,在一些農業應用基礎與前沿高技術領域開展自主創新,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成果,構筑現代農業發展的技術高地。 ——新一代動植物新品種培育。重點研究動植物遺傳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技術,應用常規技術、轉基因技術、分子定向育種技術以及航天誘
糧食生產九連增之后,糧食供應總量仍趨緊,結構性矛盾仍存在,因而農業現代化不能建立在糧食和主要農產品進口的基礎上。糧食安,天下安。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四化同步發展,農業是基礎。然而,城鎮化在消耗大量優質耕地的同時,也使農村青壯年勞力大量外流
糧食安全問題是每年代表委員重點關注的話題之一,但今年普遍角度有所不同,在“十三五”期間,如何鞏固和提升糧食產能成為焦點。這其中,如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更是糧食產能問題的核心要義。朱保成委員聯合牛盾、劉身利、劉平均等委員共同提出“實施健康土壤戰略、夯實糧食安全基礎”。 萬物土中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積極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也有許
“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將極大地推進農業生產的全程全面機械化,加速改造和優化傳統農業,促進信息化、智能化新興農業的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在2019年花城科技論壇暨農業人工智能峰會上如是說。他指出,農業人工智能已成為未來農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11月2日,由華南農業大學主
國發〔2016〕3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5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美麗中國
國家發布“土十條”,土壤安全再引關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開會,決定2018首屆全國土壤大會將于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網消息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首屆全國土壤大會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啟動大會上獲悉,由甘肅臨澤縣人民政府、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等20多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的“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在此
土壤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我國糧食產量近年來實現了十連增,但是,由于不平衡施肥等技術因素和農地產權不明晰等政策因素的長期影響,我國土壤因過度開發利用而持續嚴重退化,導致土壤的農業生產能力和生態環境調控能力下降。前不久公布的《2013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耕地質量問題凸顯,區域性退化問題
我國設施農業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對有效保障我國蔬菜、肉蛋奶等農產品季節性均衡供應,增加農民收入,改善城鄉居民生活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設施農業的投入產出比高,經濟效益可觀,可有效地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是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途徑。 但在,據統計資料,2
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檢測,一直是保障食品安全所強調的。然而,目前在我國主要的檢測方法還是市場銷售例行終端的抽樣檢測,有關專家提出:從源頭抓起,做好土壤選擇與分工是有效、高效保障食品安全的首要舉措。請關注——土壤選擇對食品安全影響有多大? 多年前
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全面分析國際國內形勢,認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具有充分條件也面臨艱
精準掌握農作物面積、物種分類以及作物養分、水分、病蟲害等狀況的數據,是農業走向現代化、智慧化不可獲取的環節,這離不開農業遙感衛星。前不久,由農業農村部作為牽頭用戶的高分六號衛星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農業有了專屬的“天眼”。 值得一提的是,高分六號衛星打破了我國農業遙感中高分辨率數據長期依賴國外同
3月5日(星期三 )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 李克強: 一、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是本屆政府依法履職的第一年,任務艱巨而繁重。面對世界經
精準掌握農作物面積、物種分類以及作物養分、水分、病蟲害等狀況的數據,是農業走向現代化、智慧化不可獲取的環節,這離不開農業遙感衛星。前不久,由農業農村部作為牽頭用戶的高分六號衛星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農業有了專屬的“天眼”。 值得一提的是,高分六號衛星打破了我國農業遙感中高分辨率數據長期依賴國
在古代,倉廩實思淫欲;在今天,倉廩實思安全。雖然安全的食品是九牛,不安全的食品只是一毛,可是由于媒體的放大,敏感的消費者都按倒過來的比例看待食品安全。古代民以食為天,有飯吃是天大的事;如今民以食為憂,食品極大豐富卻憂心忡忡,甚至杯弓蛇影。追求安全,消費者首選有機食品,認為有機食品等于安全食品。可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河北省唐山市正式成為全國15個、河北省唯一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唐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安全食品唐山造”品牌響徹大江南北。 唐山市農業資源稟賦獨特,特色農產品富集,素有“冀東糧倉”“魚米之鄉”的美譽,是京津優質安全農副產品供應基地。自2015年以來
任繼周 “近年來,‘三農’、‘三牧’問題的聯袂登場,是草業和農業面臨的重大危機。我呼吁扭轉觀念,打破‘以糧為綱’的思維模式,發展新型草地農業。”近日,在中國草學會草地生態專業委員會學術研討會、第四屆全國草業科學研究生論壇和《草業科學》創刊30周年學術研討會的講臺上,任繼周再次暢談了草地農業的重
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化肥、農藥已經成為中國主要的污染源之一。有機農業的出現,稱得上是對當今農業生產模式的反思。 停留在“化學農業”階段的中國農業,產業鏈呈線性。換句話說,農業只具有提供食物的功能。農產品生產主要靠化肥、農藥及激素類催長劑等物質來催產、催效,天然成分降低。 不能簡單地將不道
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粗放、不合理的農業生產方式,導致了農業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農業生產資源匱乏,農產品品質下降等一系列問題。農業部、財政部鑒于現行的農業耕作模式和施肥方式,根據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的新形勢新要求做出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工作的重大決策。測土配方施肥是國內外公認的比較成熟的現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從南到北縱貫7個氣候帶,從東到西橫跨4000米高差,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相應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也不相同。 我國耕地便是廣泛分布于如此多樣化的本底條件下,既有雨熱同期、風調雨順下的雨養農業,又有完全依賴灌溉的綠洲農業;既有高度規模化、機械化經營的連片農場,又有錯
生態農業 如果中國放棄了自身農業優勢,一味學美國,長期下去是非常危險的。發展美國式現代農業能夠預見的后果必然是:農業生態環境持續出現退化,大量小農戶破產倒閉;越來越多的農民棄農經商、進城謀生;中國吃飯問題要靠國際市場滿足;社會將在食物鏈供應環節出現動蕩危機。 今天,一提到農業,很多人必然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13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科學家基于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0億的推測和不同氣候變化的模型認為,有機農業或可以滿足全球的食物需求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但條件是減少食物浪費和肉類生產。 有機農業,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而采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
為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發展戰略,積極響應國家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各項指示精神,全面獲得影響生態環境的各項因素及情報,及時掌握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發展動態,推進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發展。按《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6)31號文件]及相關實施意見要求,在中國化工企業管理協
6月11日,國務院公布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意見中明確,要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發展社會研發機構,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發展民生科技。深化國際科技合作。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值得好好截圖。”5月31日,備受關注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正式出爐,對“土十條”的頒布,廣東省生態環境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 而對于從事農田污染治理和修復十多年的安徽志陽農業高科公司總經理呂治春來說,“土十條”頒布帶來的效應更是立竿見
#aabbccdd9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9{border:1px solid #666666}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推薦獎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提名專家/推薦單位2310893-405農田信息空天地協同感知與精準管理技術及應用進步獎何勇,楊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12號),發布了《“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 《“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實施食品安全檢(監)測能力建設項目
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周宜開作題為《土壤污染防治刻不容緩》的大會發言時說:“日益嚴重的土壤污染使污染物在農作物中積累,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誘發癌癥和其他疾病。” 周宜開建議: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中,已經制定了防
編者按 “中國工程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是中國工程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于2009年設立聯合基金開展的重大咨詢項目,其宗旨是著眼于滿足2030年前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及建設創新型國家對工程科技的重大需求,對影響我國可持續發展、影響國家競爭力、影響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開展研究。 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