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讀:衛生部部署了在北京、東北、沿海等14個省市開展食品和飲用水放射性監測工作。 1. 有報道稱黑龍江部分環境監測點發現空氣中含有極微量碘-131,是不是說明日本核泄漏事故已威脅到我們? 碘-131是人工放射性核素(核裂變產物),正常情況下自然界中不會存在,日本核泄漏事故釋放的放射性核素中含有這種核素。目前在黑龍江東北部空氣中監測出碘-131,僅提示日本核泄漏的放射性物質隨大氣擴散已抵達我國境內,但濃度極其微弱,對我國公眾健康不會構成危害。 2. 碘-131多大含量會對人造成傷害,目前監測量是多少? 根據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3月26日發布的信息,在我國黑龍江省東北部空氣中發現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其對當地公眾產生的劑量小于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據此估算,公眾持續攝入一年情況下,所導致的劑量約是國家標準(GB18871-2002)規定的公眾年劑......閱讀全文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發生里氏九級大地震,隨后福島的核電站發生爆炸,15日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多個機組出現險情,日本首相菅直人宣布東京監察到輻射超標。這一連串的新聞也使一些居住在沿海的中國居民擔心放射塵會不會刮到中國,要是刮到了中國,有沒有什么防護的辦法呢? 目
福島核電站事故導致的核泄漏問題正在給當地兒童日后的健康帶來危害。日本政府核災害對策本部17日公布了對福島縣內1150名兒童遭受輻射的檢查報告,結果顯示,45%的兒童甲狀腺內部遭受輻射。 當天,日本政府核災害對策本部就此結果在福島縣磐城市召開說明會。核災害對策本部認為,
19日,在福島市災害對策本部,數百名專家和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工作。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0日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工作人員當天成功恢復2號機組的外部電力供應,這將有助重啟冷卻系統,為”高燒不斷“的反應堆進行有效降溫。當天,日本自衛隊及消防隊員仍繼續對
日本電力公司員工在核電站密封箱里操作。(自路透社) 世界衛生組織近日發布報告指出,雖然目前日本全國的輻射水平低于引發癌癥的臨界值,但在福島附近的一個鎮上,新生兒甲狀腺癌的機率似乎已經超出平常。 據路透社報道,在初步的報告中,獨立專家們表示,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一年后,福島縣下屬兩個地區的人
3月22日,在日本宮城縣東松島市,一名小女孩在大人的幫助下向地震和海嘯遇難者的靈柩上撒土。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2日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1到6號機組已經全部接通外部電源。 據悉,獲得穩定的電力后,工作人員有望能在中央控制室觀察測量數據的同時有效地冷卻反應堆和燃料池,避免發生核災難。 此前,國
據香港《文匯報》31日報道,日本核廢料管理組織表示,在福島核電站周邊采集的泥土樣本中測出的輻射量已達到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水平,意味福島核電站附近范圍,有可能變成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后周邊生人勿近的“死亡區”。 該組織上周發表的調查報告指出,在福島核電站20公里封鎖區范圍外的泥土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