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推動“智慧環保”落地
大數據監測已成為智慧環保的重要一環。 在內蒙古的烏梁素海,通過污染源和地表水環境質量的立體網格化的數據采集,全流域水質情況一覽無余,影響每一個水質斷面的主要污染企業也都清楚明了。 不僅在內蒙古,讓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的思路也已深入到全國各個地區的環保管理當中,在上海、四川、無錫等地出臺的《環境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推進大數據監管都被列入其主要任務之一。 今年是環境保護部發布的《生態環境大數據總體方案》實施的起步之年,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也開始從模糊走向明朗。11月24日至25日,2016全國環境信息技術與應用交流大會在京召開,如何利用大數據推動環境監管精準化,為智慧環保提供決策服務,成為此次大會的主要議題。環境監管的無形之手 環境管理重在預防,未雨綢繆從源頭治污。提前預測環境污染風險和污染源,將更加有針對性地幫助政府精準治污,而大數據技術則成為環境監管的無形之手。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大數......閱讀全文
媒體揭秘:環保數據造假都有哪七大“障眼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環保工作深入推進。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決策的基礎,然而一些地方和不法企業為逃避監管,在利益驅動下破壞環境質量監測系統,干擾監測系統正常運行,導致企業污染源數據問題頻出,造假失真情況時有發生。 半月談網梳理出包括暗度陳倉、斷污水注清水蒙混過關、給監測探頭“戴口罩”、“陰陽臺賬”
環保數據 多少企業在造假?
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6月11日發布《關于對2013年脫硫設施存在突出問題企業予以處罰的公告》,對2013年脫硫設施存在突出問題的19家企業予以處罰。據悉,這19家企業的罰脫硫電價款或追繳排污費合計4.1億元,并實行掛牌督辦,責令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依法從重處罰。 在19家上榜
大數據推動“智慧環保”落地
?大數據監測已成為智慧環保的重要一環。 在內蒙古的烏梁素海,通過污染源和地表水環境質量的立體網格化的數據采集,全流域水質情況一覽無余,影響每一個水質斷面的主要污染企業也都清楚明了。 不僅在內蒙古,讓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的思路也已深入到全國各個地區的環保管理當中,在上海、四川、無錫等地出
環保部:以頂層設計 發力環保數據打假
近年來,環保數據造假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對此,環保部昨日(1月6日)發布“保數據真實增支撐能力”的通報,表示將在環境數據監測體系建設上逐步發力。 記者梳理后發現,為加強環境監測體系建設,僅在2015年,環保部、財政部等多部門就曾編制、印發多項文件保障環境監測數據真實,包括《關于支持環境監測體
環保APP數據打架該信誰?
近日,我國多地遭遇持續性霧霾天氣。空氣污染指數的“飆升”,讓很多人紛紛通過手機應用軟件(APP)實時查看天氣、了解所在城市的空氣污染情況。 記者對比發現,各種發布空氣質量指數的環保APP,提供的數據并不一致,有時竟相差甚遠。這些數據從何而來?哪個更可信呢? 商業APP靠從權威網站抓取
山東環保廳聯合公安部門打擊環保數據造假
兩名身著警服的公安人員和一名環保執法人員一起進入一家企業廠門口傳達室,出示執法證后,告知門衛打開廠門并不得通知廠內有關人員,然后向廠外等候的載有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技術人員的車輛發出進入指令…… 封鎖消息 突擊檢查 3月初,3輛汽車飛馳在濟菏高速公路上,車內既有山東省環
治污大工程催生大環保
8年,能創造什么?善于創新的深圳人探索出了一條環保新路。 2005年,以大環保理念構建的深圳市治污保潔工程正式拉開序幕,迄今為止,已經走過了8年的歷程。 這8年,是深圳環保人不斷付出、勇于創新的8年。 這8年,是深圳治污保潔工程工作機制不斷完善的8年。
環保并購風險大起底
據普華永道數據統計,至今為止超過50%的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都不成功。商務部報告也指出(見下圖),中國企業的海外項目只有13%處于盈利可觀狀態,63%處于非盈利或虧損。 隨著國家指導方針的傾斜,和國內大經濟環境的變化,各類企業逐步從實業建設投向資本運作。當然,靠資本盈利必定比實業快速得多,但為何
環保大企業愛上“全球購”
●2016年以來,涉及環保產業的并購案已逾10起,涉及金額150多億元。隨著自身實力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環保企業的海外并購步伐在加快 ●當前海外并購環境呈現五大趨勢:經濟復蘇乏力帶來歷史機遇;新一輪工業革命增添長期動力;跨國公司乃至全球公司崛起有助推作用;國內外經濟發展聯動帶來新商機;市場準入
大部制落定,解讀“大環保”
在過去的1988年、1998年、2008年,以及當下的2018年,幾乎每個十年,國家層面的環保部門都會迎來一輪新的變革。 “環保不可能包攬天下事,對它來說,協調的職責更加重要。” 此前諸多的大部制方案中都包含一個共同的思路:“山水林田湖草一體管理”。 2018年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