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科技廳今天組織專家對“激光燒結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研發與應用”重大專項進行現場綜合驗收,與會專家對該重大專項的研究成果表示高度贊賞并一致通過。該重大專項打破了歐美國家對3D打印領域的技術封鎖,推動了我國增材制造產業發展。 湖南華曙高科有限責任公司承擔的“激光燒結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研發與應用”重大專項,自2013年開始,經過3年多的研究,創新成果豐碩,開發了PA6、高彈性FS4300等復合材料,研制出四個系列8款工業級3D打印裝備;并形成了一套細碳纖維材料表面氧化、接枝處理及熱塑性樹脂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激光燒結工藝,部分成型件已通過德國戴姆勒、BMW等汽車行業相關測試驗證,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6項。 據了解,隨著專項研制的產品在國內市場應用推廣,已經孵化出如重慶華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華翔增量制造有限公司等一批專門從事3D打印的服務商。......閱讀全文
3D打印概念在國內正熱!中國3D打印產業聯盟的一項調查顯示,全球共有200多家3D打印設備生產企業,中國占了一半。全球3D打印兩大領軍企業Stratasys與3DSystems證實,中國已成為其全球銷售額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在2015年度,3D打印領域里到底發生了哪些大事,讓3D打印的熱度與
“我們的技術將在先進制造領域掀起新一輪的革命。”日前,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海鷗攜其研發的“智能微鑄鍛銑復合制造技術”,與法國空客公司舉行了技術合作簽約儀式,這是法中兩國在先進制造領域的一項重要合作。這位年過60歲的老人和夫人王桂蘭一起,帶領團隊用14年的時間,破解了困擾金屬3D
(六)產前DNA測序:成長的煩惱 自香港科學家盧煜明(音譯)在1997年發現孕婦血液中存在胎兒DNA這一現象至今,無創產前DNA測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實驗室邁向市場。胎兒全基因組測序已經成為基因組革命的下一個前沿領域,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胎兒全基因組測序也不再只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成為一個重
要想打印出完美無缺的產品,工藝程序必須層層把關,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影響金屬3D打印成品率的三大要素:原材料、工藝參數、熱應力殘余。 原材料及耗材 金屬3D打印發生在一個充滿氬氣的成形倉中,這里氧氣含量低于100ppm,以確保在激光掃描時不產生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材料科學很關鍵。在四川,有這樣一群人,在國際材料科學界“領跑”,他們的科研成果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讓我們的衣食住行變得更方便。他們就是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 4月24日,四川在線記者走進這個頂尖實驗室。 制圖/朱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材料科學很關鍵。在四川,有這樣一群人,在國際材料科學界“領跑”,他們的科研成果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讓我們的衣食住行變得更方便。他們就是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 4月24日,記者走進這個頂尖實驗室。 A 實驗室里的“最前沿” 高分子材
6月27日,華曙高科3D打印產業基地奠基暨中科院湖南技術轉移中心3D打印研發中心揭牌儀式在長沙高新區舉行,湖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彭國甫、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劍飛共同為中心揭牌。這標志著湖南3D打印技術研究與產品產業化邁入跨越式發展新階段。 該項目預計今年底建成投產,屆時可形成年產設備
2018年1月4日訊/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近日發現了一種新方法,能提高雙光子光刻(TPL)這種微觀3D打印技術的能力。而這有助于醫生用X射線CT掃描分析人體內的3D打印植入物。用改進后的TPL技術3D打印的亞微米級woodpile晶格 TPL與其它一些3D打印技術一樣采用
缺乏核心技術,中國制造業從事制造業產業鏈利潤最低的加工環節,這也是中國制造一直被詬病為“大而不強”的主要原因。 “而隨著中國勞動力、土地、環境保護等因素的成本上升,部分傳統制造企業已經開始從制造公司向技術傾斜。比較遺憾的是,在一些新興的制造領域,中國公司
中國3D打印產業已經發展二十年左右,如今已然成為國內各大企業爭相投資的熱點,并被多家媒體和業界人士標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領頭羊。然而“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在3D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中國3D打印產業仍處于產業發展的初始階段。雖然潛力巨大,但市場規模仍然較小,在商業模式、產品耗材、與傳統工業結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2. 打印器官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Center)的泌尿外科醫生Ahmed Ghazi使用3D打印技術打印了非功能性人體器官,外科醫生可以用它來練習機器人輔助手術。相對簡單的手術,例如移除脾臟,幾乎不需要這種練習。但是更復雜的手術,
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塊體非晶合金的制備,是突破非晶合金臨界的尺寸限制和實現復雜非晶合金構件制備的可行方法,有可能是非晶產業的下一個“雄安”。利用3D打印技術成型非晶基復合材料是實現其實用化的突破口之一。 金屬零件3D打印技術作為整個3D打印體系中最為前沿和最有潛力的技術,是先進制造技術的重要發
國家科技部7日正式公布了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初評通過的5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5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以及15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與去年相比,本年度有眾多上市公司入圍榜單,占比超過20%。 六項目入圍發明獎 據悉,中科電氣的冶金特種大功率電源系統關鍵技術與
在路虎BAR帆船隊技術創新小組 (TIG) 的支持下,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 — 和許多其他尖端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一樣 — 已融入到船隊的日常工作中。在本案例中,TIG一方面與生產金屬增材制造設備的全球測量專家雷尼紹公司攜手合作,另一方面使用其更為熟悉的塑料3D打印技術,結合各自的優
增材制造具有無模具快速自由成形、全數字化、高柔性等技術特征,可以制造近乎無限復雜的幾何結構,可應用于絕大多數材料種類的制造。新產品的快速開發、個性化制造、傳統技術難以應對的極端復雜結構件、最優化設計顯著提升產品功能都是增材制造的重要應用方向。 3D 打印技術正在為傳統制造
人類文明有三大物質支柱:材料、能源和信息。這三大支柱都離不開人類的制造活動。沒有“制造”,就沒有人類。制造技術是制造業所使用的一切生產技術的總稱,是將原材料和其他生產要素經濟合理地轉化為可直接使用的具有較高附加值的成品/半成品和技術服務的技術群。近兩百年來.在市場需求不斷變化的驅動下,制造業的
男嬰頭似“外星人”,醫生3D打印重拼顱骨 骨組織工程學(BTE)的基本思路:干細胞+支架材料+構建 頭顱高聳,前額扁平,眉骨眼眶深度內陷,頂骨開裂,8個月的男嬰活像個“外星人”。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神經外科鮑南主任醫師將3D打印技術運用于嚴重小兒狹顱癥的矯治手術中,并獲得成功。患兒5月31日出
2014年,我們見證了很多智能小玩意的流行,而包括3D打印機和智能恒溫器在內的智能設備也首次進入了人們的禮物清單中。 來自英國倫敦的未來學家詹姆斯·貝利尼表示,這是一個趨勢也是一個信號,2015年這些技術將會加速前進,“未來,我們的家里將充滿了各種高科技的設備和智能電器。” 貝利尼
利用“選擇性激光熔融”工藝,用高能激光束把鎳鉻合金粉末熔化,再根據計算機設計的3D模型“打印”出噴射器(左圖),經過拋光后得到使用級別的噴射器(右圖)。 英國《每日郵報》刊發的圖片顯示,美國得州一家3D打印公司能為顧客打印出6.15英寸(約合15.621厘米)的微型“顧客”。 據新華社電美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4月20日,2018IPB上海國際粉體加工/散料輸送展覽會北京巡展在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港澳5號廳舉行。本屆會展由中國顆粒學會和紐倫堡會展(上海)有限公司主辦、全國顆粒表征與分檢及篩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協辦。由粉體技術網、南京熊、分析測試百科網和儀器信息網媒體聯合
光信息存儲要求所用材料具有長期穩定、成本相對較低、受環境的影響較小、響應速度快、可重復寫入、儲存容量大等特點,如金屬納米顆粒,石墨烯及稀土發光材料等都有報道用于信息儲存。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董國平教授團隊實現了以玻璃中形成的鈣鈦礦量子點作為關鍵
談到血細胞計數儀的發展史,不得不提到在這個領域首開先河的人。他是1912 年出生在美國阿肯色州一個小城的人Wallance H. Coulter,最初是一位廣播電臺的電器工程師,后來做過X光機的銷售員和維修工程師,在亞洲許多國家包括我國的上海工作過。1948年他在芝加哥一家公司工作時,在一間地下
想定制個性化的產品?告訴機器你的想法,幾秒鐘后,成品就會出現在你面前!這是美國科幻小說家羅伯特·希克利在《萬能制造機》中描繪的場景。 如今,3D打印技術已經讓這一幕變成現實。作為科技界的“當紅明星”,3D打印已遍及航空航天、醫療、食品、服裝、玩具等各個領域,在拓展自身領地的同時,也潛移默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盧秉恒 20多年前,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盧秉恒率領團隊競爭快速成型技術的課題時,并不占明顯優勢。后來,他們雖然拿下了課題,包括主管部門官員在內的很多人心里依然七上八下。 讓人吃下定心丸的是他手上的一層老繭。當時,科技部的一位官員在和盧秉恒握手時,摸到了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0月11日,時值第八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 2016)召開之際,納博熱攜最新技術與解決方案參展,分析測試百科網采訪了納博熱(上海)工業爐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俠和納博熱公司(Nabertherm GmbH)大客戶經理(key accoun
1、NPJ(NanoParticleJetting) NPJ技術是一種金屬3D打印成型技術,與普通的激光3D打印成型相比,其使用的是納米液態金屬,以噴墨的方式沉積成型,打印速度比普通激光打印快5倍,且具有優異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2、SLM(SelectiveLaserMelting) S
CubeSat衛星級50毫米拍攝儀器的鏡子和整個光學機械結構 預計到今年9月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制造出迄今首臺零部件幾乎全部由3D打印而成的太空攝像機。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航空工程師杰森·巴蒂諾夫說:“據我所知,我們是第一個嘗試建一臺完全由3D打印的儀器。” 3D打印也稱為
工信部近日發布會上表示,振興實體經濟、加快實施“中國制造2025”、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既給新材料產業發展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也對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信部將根據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部署,抓緊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會同財政部、保監會等部門開展新材料首批次運用保險補償機制試
3D打印目前并沒有替代傳統制造業的可能。不過,盡管現實市場有限,但3D打印的投資風卻越吹越猛——從企業層面吹向地方政府層面。 7月21日,又一個3D打印論壇在中國開幕,這次輪到了珠海。 在一輪輪的論壇里,面對官員和企業,3D打印的專家們成為座上賓。到場發表演講的包括顏永年,在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