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等首次發現微孢子蟲極管侵染相關受體蛋白
近日,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家蠶微孢子蟲研究團隊與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相關研究團隊合作,發現了微孢子蟲極管侵染的機制。這是百年來微孢子蟲研究領域首次針對極管蛋白受體的原創性研究,對最終解析微孢子蟲的侵染機制有重要作用。 據了解,微孢子蟲是一類可以侵染家蠶、魚類以及人類的病原體,會對養蠶業、漁業以及畜牧業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并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而對于其侵染機制的研究,則一直是微孢子研究領域的空白。 日前,以西南大學博士研究生韓冰為論文第一作者,西南大學教授周澤揚以及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教授路易斯·韋斯為共同通訊作者的原創性研究論文《微孢子蟲極管蛋白4在侵染宿主細胞過程中的作用研究》,在國際病原學權威期刊《PLoS病原體》在線發表。 該論文詳述了微孢子蟲極管蛋白4(PTP4)的鑒定及其與宿主表面受體蛋白——轉鐵蛋白受體1(TfR-1)的相互作用,提出微孢子蟲的極管借助宿主TfR-1受體......閱讀全文
西南大學等首次發現微孢子蟲極管侵染相關受體蛋白
近日,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家蠶微孢子蟲研究團隊與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相關研究團隊合作,發現了微孢子蟲極管侵染的機制。這是百年來微孢子蟲研究領域首次針對極管蛋白受體的原創性研究,對最終解析微孢子蟲的侵染機制有重要作用。 據了解,微孢子蟲是一類可以侵染家蠶、魚類以
復旦首次發現“IgM受體”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近日傳出消息:該院免疫學系王繼揚教授領銜的課題組,歷經三年攻關,終于找到被譽為機體?“預防病毒和細菌感染第一道防線”的“免疫球蛋白IgM受體”。免疫球蛋白IgM與受體兩者結合,不但可促進機體免疫功能增加,還能抑制自身有害抗體的產生。該研究成果將對治療人類免疫缺陷疾
西南大學等解析斜紋夜蛾基因組
9月25日,由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發起并主持,聯合法國、日本、印度、比利時和美國等多家研究機構參與的鱗翅目害蟲斜紋夜蛾基因組相關研究成果于Nature子刊《自然—生態學與進化》上在線發表。該研究成果揭示了斜紋夜蛾的高質量基因組精細圖譜,以及群體變異圖譜和基因表達圖譜。 斜紋夜
科研人員首次發現G蛋白偶聯受體分子識別機制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蔣華良課題組和王明偉課題組與美國、荷蘭、丹麥等國科學家合作,提出了G蛋白偶聯受體(GPCR)胞外段與跨膜區的動態變化模式,發現了該受體存在“開放”和“關閉”兩種分子構象,從而為其本身以及其他B型G蛋白偶聯受體的全長結構解析、功能研究和藥物發現奠定了基礎。相關研究7
腦孢原蟲病的病原形態
兔腦孢原蟲的成熟孢子呈卵圓形,很小,大小約1.5μm×2.5μm,內含清晰可見的極管或極絲,向外突出,該結構是微孢子蟲區別于其它所有原蟲的特征。極管是用來協助含微孢子蟲細胞核的孢子原漿進入宿主的細胞內。成熟孢子內還有一個晚期空泡。孢子囊壁分三層:外層為糖蛋白衣殼;中層為幾丁質;內層是胞漿膜。
我國首次在西南印度洋開展海洋微塑料調查
當地時間5月8日下午,中國大洋49航次科考隊在西南印度洋開展拖網采樣作業,對海洋新興污染物微塑料進行監測。這是我國首次在此海域開展微塑料調查。圖片來源于網絡 微塑料通常被認為是粒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纖維、顆粒或者薄膜,它源自人類活動,通過物理、化學過程和食物鏈富集,進入生物體甚至人體。微塑料也帶
我國首次在西南印度洋開展海洋微塑料調查
科技日報“向陽紅10”船5月8日電 (記者陳磊)當地時間5月8日下午,中國大洋49航次科考隊在西南印度洋開展拖網采樣作業,對海洋新興污染物微塑料進行監測。這是我國首次在此海域開展微塑料調查。 微塑料通常被認為是粒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纖維、顆粒或者薄膜,它源自人類活動,
日發現白血病發病相關蛋白質受體
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日前發現,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受體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病密切相關。 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先給實驗鼠植入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致病基因,隨后去除了這些老鼠體內含有M-CSF蛋白質受體的細胞。結果發現,雖然這些實驗鼠擁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致病基因,但并不會患
隱孢子蟲病的診斷
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隱孢子蟲病的診斷依據、診斷原則、診斷和鑒別診斷。本標準適用于全國各級醫療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隱孢子蟲病的診斷。2?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2.1?隱孢子蟲一類人獸共患寄生原蟲,隸屬于隱孢子蟲屬(.Cryp狋sp狅犱ium~),主要寄生于人和動物腸上皮細胞,可引起
隱孢子蟲病的診斷
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隱孢子蟲病的診斷依據、診斷原則、診斷和鑒別診斷。本標準適用于全國各級醫療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隱孢子蟲病的診斷。2?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2.1?隱孢子蟲一類人獸共患寄生原蟲,隸屬于隱孢子蟲屬(.Cryp狋sp狅犱ium~),主要寄生于人和動物腸上皮細胞,可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