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城市里的野生“近鄰”
近兩年,野生動物在大都市的鋼筋水泥“森林”中現身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 在北京,一只黃鼠狼當上了“辦公室大盜”,在王府井新東安寫字樓里被抓了現行,為了吃到電腦鍵盤按鍵下面的面包屑,它竟然把鍵盤給拆了;在上海,兩只小禿鷲在同一地點逗留一周多,引來許多觀鳥愛好者遠遠圍觀,還有貉和狐貍在近郊小區里進進出出;在廣州,于2011年啟動的“野生動物進城”計劃效果顯著,到2015年12月項目結束時,昔日廣州城區消失的雁、鸕鶿、松鼠等野生動物重新回城繁衍棲息,海珠湖有記錄鳥類從不到40種增加到超過120種…… 城市野生動物的回歸,讓更多人開始留意和思考:在我們身邊這些曾被忽視的“近鄰”,為何曾經消失又因何再度回歸?我們又該與城市中的這些野生動物達成怎樣和諧共存的關系? 我們有多少野生“近鄰” 在現代城市中,你能見到多少野生動物?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麻雀、烏鴉、喜鵲。對動物更加敏感的人或許會有更長的名單——燕子、斑鳩、啄木鳥等鳥類,唯一......閱讀全文
湖南南岳多措并舉幫助野生動物“抗旱”
視頻中,有一只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松雀鷹獨享清冽溪水;有一群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鷴,在取食后一邊飲水一邊警惕的抬頭觀望;有兩只松鴉午后在清涼的溪水中歡快地洗澡;有紅嘴藍鵲“組團”享受“人工浴池”帶來的清涼;還有習慣在水邊生活的白冠燕尾時不時叼起枯枝落葉,覓食蟲子。 據悉,今年持續高溫干
湖南南岳多措并舉幫助野生動物“抗旱”
近日,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在野外巡護,更換紅外相機數據卡時,發現數組珍稀雉類飲水、洗澡的畫面,過得十分愜意。 視頻中,有一只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松雀鷹獨享清冽溪水;有一群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鷴,在取食后一邊飲水一邊警惕的抬頭觀望;有兩只松鴉午后在清涼的溪水中歡快地
守護東南亞野生動物多樣性
中國西南和東南亞是北半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據統計,東南亞涵蓋了全球約20%的植物、動物和海洋物種,全境都是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所謂“生物多樣性熱點”指的是生物物種高度集中,且面臨高度破壞威脅的地區。團隊在Zeyardan村駐地處理標本 在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就有這樣一個研究團隊——東南亞野
為何禁食野生動物出臺“決定”而非法律?
24日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 《決定》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對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要在現行法律基礎上加重處罰,以體現更加嚴格的管理和嚴厲打擊。 國務
野生動物保護:那些技術做不到的事
“二稿存在嚴重倒退!”《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第二次審議稿)》公開征求意見期已經結束。5月23日,環保組織“自然之友”通過微信刊文,指出“二次審議稿”并未回應公眾訴求,甚至相較之前出臺的修訂草案,也開了倒車。 二次審議稿在總則部分,刪除了之前被認為是該法一大亮點的“保護野
保護野生動物最有效的保護措施
保護野生動物最有效的保護措施保護野生動物最有效的保護措施,野生動物是維持生態平衡很重要的一部分,現在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越來越多,所以人們對于野生動物的保護要重視起來,下面是保護野生動物最有效的保護措施保護野生動物最有效的保護措施11、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瀕危動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護其棲息地,而保護棲
陜西主要野生動物繁育技術研究獲突破
近日,受陜西省科技廳委托,陜西省科學院組織有關專家在西安對陜西省動物研究所等5個單位完成的“陜西主要野生動物繁育及種質資源保存技術研究”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鑒定。鑒定專家組建議繼續加強秦嶺野生動物種質資源保存與利用研究,不斷完善豐富野生動物精子庫。?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對林麝、北極狐、馬鹿、紅腹錦雞
黃河源地區記錄到多種瀕危野生動物
2022年3月3日是第9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當日,青海省原上草自然保護中心發布黃河源雪豹調查成果,地處黃河源地區已記錄到雪豹、猞猁、豹貓、荒漠貓、兔猻等多種瀕危野生動物。 2022年“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的主題是“恢復關鍵物種,恢復生態系統”,旨在吸引人們關注一些最嚴重瀕危的野生動植物物種的保
全球野生動物貿易地圖揭示地球真實“代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798.shtm
革除陋習!我國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為了全面禁止和懲治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行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維護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衛生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24日下午表決通過了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
“四管一嚴”-福建加強野生動物管控
記者從24日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第十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省林業局迅速聯合市場監管局、公安廳、農業農村廳等部門,采取“管住山頭、管住養殖場、管住市場、管住嘴巴、嚴厲打擊”等“四管一嚴”措施,實施對野生動物“點、線、面”結合的全方位監管行動。 據悉,全省每天有1.5
哪些野生動物還能吃?各省份可調整
“鵪鶉還能吃嗎?鵪鶉蛋呢?”“牛蛙還能吃嗎?”“鹿肉呢?”…… 這兩天,“哪些動物還能吃”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 2月24日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下稱《決定》)
保定聯合打擊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專項執法行動
按照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河北省市場監管局的安排部署,保定市市場監管局第一時間會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溝通信息、數據及有關資料,通報工作開展情況,聯合制發了《關于疫情防控期間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告》《關于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野生動物市場監管工作的通知》,并做出具體部署。 齊心協力
環境修復為野生動物提供更好棲息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142.shtm 央視網消息:旗艦物種,是衡量一個地區生態保護水平和生物多樣性的標桿。近年來,我國加大環保力度,旗艦物種頻頻現身。 東寧境內同一地點發現兩只異性東北虎 最近,東
農業農村部:強化在養水生野生動物監管
農業農村部2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漁政亮劍2022”系列專項執法行動、長江十年禁漁階段性成效有關情況。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江開勇在會上表示,今年將深入貫徹實施《野生動物保護法》要求,強化鯨豚、海龜、斑海豹等在養水生野生動物監管,嚴肅查處非法的展示展演活動。 會上,有記者提問:一
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放歸后順利“北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10.shtm
南岳多措并舉確保野生動物安全過冬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741.shtm近日,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新近采集回來的紅外相機數據時,發現了數組珍稀雉類動物在寒冬覓食的畫面。一組畫面中,數只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旗艦物種、國家二級重點
國際最新研究:南極野生動物中發現禽流感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病毒學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在南極地區的不同鳥類和哺乳動物物種中檢測到H5N1禽流感病毒,包括在黑眉信天翁和南極毛皮海獅中。該發現表明,禽流感疾病影響的地理范圍正在擴張,并對南極這一偏遠地區產生潛在的生態影響以及對野生動物帶來威脅。 據論文介紹
國際最新研究:南極野生動物中發現禽流感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病毒學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在南極地區的不同鳥類和哺乳動物物種中檢測到H5N1禽流感病毒,包括在黑眉信天翁和南極毛皮海獅中。該發現表明,禽流感疾病影響的地理范圍正在擴張,并對南極這一偏遠地區產生潛在的生態影響以及對野
國際最新研究:南極野生動物中發現禽流感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病毒學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在南極地區的不同鳥類和哺乳動物物種中檢測到H5N1禽流感病毒,包括在黑眉信天翁和南極毛皮海獅中。該發現表明,禽流感疾病影響的地理范圍正在擴張,并對南極這一偏遠地區產生潛在的生態影響以及對野生動物帶來威脅。 據論文介紹
DNA檢測技術-野生動物走私案“神探”
在法醫界有一句話,死者能 “開口說話”講述事件的真相。而在昆明動物研究所野生動物司法鑒定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對野生動物標本與查獲的動物及制品進行鑒定,就能判定捕捉、走私野生動物的犯罪行為。這是一只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獼猴的骨骼。記者張悅/攝 為了保護瀕危野生動物,
瀕危野生動物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增至2057只
記者日前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經過對青海湖周邊普氏原羚進行春季專項調查統計,目前該物種數量增至2057只,是有巡查記錄以來的最大數量。 普氏原羚是中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曾廣泛分布于中國西北、華北地區。但由于受人類生產活動的影響曾瀕臨滅絕,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極度瀕危物種”
野生動物致命“演化陷阱”-源于人類無意間活動
英國《自然》雜志9日發表的一項生態學研究顯示,人類對美國內華達州一處牧場土地使用模式的變化,居然使當地的一個蝴蝶種群由正常到幾乎走入進化“死胡同”,再到開啟新一輪演化的起落變化。該研究揭示了人類活動如何在不經意間驅動了動物界的演化適應。 25年前,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科學家麥克爾·興戈與卡密勒·帕
美國研究揭示病毒蔓延與野生動物及環境關系
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傳播,人們不禁會問:傳染病是否與環境變化有關?美國科學家日前發表的一項研究得出了肯定的答案。尼泊爾加德滿都的恒河猴 圖片來源: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狩獵、貿易、棲息地退化和城市化,促進了野生動物與人類的密切接觸,從而增加了病毒傳播的風險。相關論文4月8日發表于英國《皇家學會學報
加拿大境內首次發現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
新華社渥太華12月1日電(記者李保東)加拿大環境和氣候變化部1日發布消息說,加拿大在3只野生白尾鹿樣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這是加拿大首次發現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 這3只白尾鹿生活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埃斯特里地區,檢測樣本采集于11月6日至8日,當時它們沒有任何感染新冠病毒的癥狀,但11月29日
加拿大境內首次發現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
新華社渥太華12月1日電(記者李保東)加拿大環境和氣候變化部1日發布消息說,加拿大在3只野生白尾鹿樣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這是加拿大首次發現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 這3只白尾鹿生活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埃斯特里地區,檢測樣本采集于11月6日至8日,當時它們沒有任何感染新冠病毒的癥狀,但11月29日的檢
野生動物腸道噬菌體群落對于食性變化獲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434.shtm瀕危野生動物如何適應食性的季節性變化,直接關乎其在野外的生存,進而影響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近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范朋飛和黃立南團隊研究揭示了天行長臂猿腸道噬菌體群落對食性季節性變
報告:全球商業養殖野生動物數量達55億只
近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了一項名為《為利而生:全球商業性野生動物養殖的真相》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揭示了全球商業養殖野生動物的驚人規模,其中野生動物至少488種,數量保守估計達55億只。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全球生態與保護》上。自20世紀末以來,商業養殖野生動物產業逐漸興起,并迅速發展為一個涉及數十億
野生動物腸道噬菌體群落對于食性變化獲揭示
瀕危野生動物如何適應食性的季節性變化,直接關乎其在野外的生存,進而影響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近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范朋飛和黃立南團隊研究揭示了天行長臂猿腸道噬菌體群落對食性季節性變化的適應機制。相關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范朋飛表示,天行長臂猿是由我國科學家命名的唯一一種類人猿
專家:保護名錄待擴圍,建議禁食野生動物立法
當前,關于新冠肺炎傳播路徑的主流設想是:蝙蝠-穿山甲-人。這與2002年SARS“蝙蝠-果子貍-人”的傳播路徑如出一轍。如今,“食野味”成為眾矢之的,“保護野生動物”的呼聲也愈發高漲。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舉行閉幕會。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