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端粒長度檢測可篩查短端粒相關的疾病風險
“美國至少有5000-1000人患與短端粒有關的疾病。這些疾病影響的人數與特定類型的白血病一樣多,我們認為患病率可能高于目前的估計。”論文第一作者、約翰霍普金斯Kimmel癌癥中心腫瘤學教授Mary Armanios博士表示,“有一些遺傳性疾病的特征是端粒極短,比如說肺纖維化或骨髓功能衰竭。”來源: Johns Hopkins Medicine Armanios說:“我們的目標是在醫院建立一個臨床可靠的端粒長度檢測工具,讓醫生和他們的病人能夠得到精確的診斷和治療建議。” 相關研究結果于2月20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雜志上。DOI: 10.1073/pnas.1720427115 Flow-FISH檢測端粒長度 由加拿大研究員十多年前開發的流式熒光原位雜交(Flow-FISH),被用于檢測患者血液樣本中每個細胞的端粒......閱讀全文
生化與細胞所研究發現端粒酶保護端粒的機制
端粒是位于真核生物線性染色體末端的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復合物結構,它對于基因組的完整性以及染色體的穩定性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端粒DNA長度以及其結構的維持與細胞衰老和癌癥發生密切相關。在有端粒酶活性的細胞中,端粒酶途徑是端粒DNA長度維持的主要機制;當端粒酶缺失時,細胞也可以通
關于端粒的基本介紹
端粒(英文名:Telomere)是存在于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復合體,端粒短重復序列與端粒結合蛋白一起構成了特殊的“帽子”結構,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端粒、著絲粒和復制原點是染色體保持完整和穩定的三大要素。 端粒的長度反映細胞復制史及復制潛能,被稱作
端粒的結構和作用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細胞染色體末端的特殊結構。人端粒是由6個堿基重復序列(TTAGGG)和結合蛋白組成。端粒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可穩定染色體的功能,防止染色體DNA降解、末端融合,保護染色體結構基因DNA,調節正常細胞生長。
端粒DNA-序列的概念
端粒DNA 序列(telomere DNA sequence,TEL)端粒的功能是與端粒酶結合,完成染色體末端復制。端粒酶以其自身的RNA 為模板,在染色體端部添加上端粒的重復序列。作為模板的RNA 比較短,含有1.5 個端粒重復單元。端粒結構還能防止染色體融合及降解。端粒是保護DNA分子中的基因的
八倍體紅顏草莓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組圖譜發布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草莓種質改良團隊聯合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聯合發布八倍體栽培品種紅顏草莓的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組,系統解析了八倍體草莓亞基因組結構和遺傳分化,并解析了亞基因組的表觀遺傳進化機制。相關成果發表于《園藝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
國內首個利用端粒酶技術檢測腫瘤診斷試劑批準上市
近日,浙江今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端粒酶逆轉錄酶亞基(hTERT)mRNA檢測試劑盒(核酸擴增法)",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上市,這是我國首個利用端粒酶技術進行肺部腫瘤輔助診斷的檢測試劑,填補了國內空白。 端粒酶逆轉錄酶(TERT/hTERT)是細胞內一種與癌變密切相關的逆轉錄酶
國內首個利用端粒酶技術檢測腫瘤診斷試劑批準上市
近日,浙江今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端粒酶逆轉錄酶亞基(hTERT)mRNA檢測試劑盒(核酸擴增法)",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上市,這是我國首個利用端粒酶技術進行肺部腫瘤輔助診斷的檢測試劑,填補了國內空白。 端粒酶逆轉錄酶(TERT/hTERT)是細胞內一種與癌變密切相關的逆轉錄酶
諾獎得主發布端粒研究重大發現ATM激酶影響端粒長度
自從1984年發現端粒酶以來,鑒別延長或縮短這一染色體末端保護帽的其他生物分子的研究工作一直在緩慢地進行著。現在,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出了一種酶對于維持端粒長度起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采用的發現該酶的新方法應該會加速發現其他決定端粒長度的蛋白和過程。研究結果發布在11月
端粒的主要功能
穩定染色體末端結構,防止染色體間末端連接,并可補償滯后鏈5'末端在消除RNA引物后造成的空缺。組織培養的細胞證明,端粒在決定動植物細胞的壽命中起著重要作用,經過多代培養的老化細胞端粒變短,染色體也變得不穩定。細胞分裂次數越多,其端粒磨損越多,細胞壽命越短。
端粒酶的基本特性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細胞染色體末端的特殊結構。人端粒是由6個堿基重復序列(TTAGGG)和結合蛋白組成。端粒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可穩定染色體的功能,防止染色體DNA降解、末端融合,保護染色體結構基因DNA,調節正常細胞生長。由于正常細胞線性DNA復制時5'末端消失,隨著體細胞不斷增
什么是端粒酶RNA?
端粒酶RNA(TR),是端粒酶的一個組成部分,由端粒酶RNA基因(TERC)編碼。端粒酶RNA在脊椎動物中,纖毛蟲和酵母菌的序列和結構之間有很大的不同,但它們共享一個5'假結結構的模板序列。脊椎動物端粒酶RNA的3'H / ACA snoRNA的域。
端粒酶激活成分析
雖然現在各大牌都在打黑科技牌,都在講基因,但是真正涉及基因護膚核心的,卻少之又少。上次的小黑瓶成分分析里講到,比菲德這個成分雖好,但還算不上是真正的基因科技,而端粒酶修復素這個成激活分,可以說是護膚品真正踏入基因時代大門的成分。要講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護膚跟基因是怎么扯到一起的。這就要
Science:端粒酶的調控
對于所有多次分裂的細胞來說,維持染色體兩端端粒(telomere)的長度是至關重要的。一種稱作端粒酶(telomerase)的酶可使兩端得以延長,以抵消每次染色體拷貝所發生染色體縮短。端粒酶是細胞生存的必要條件,端粒酶功能喪失可導致干細胞自我更新障礙,從而引起諸如先天性角化不良、再生障礙性貧血和
端粒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端粒(英文名:Telomere)是存在于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復合體,端粒短重復序列與端粒結合蛋白一起構成了特殊的“帽子”結構,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端粒、著絲粒和復制原點是染色體保持完整和穩定的三大要素。
細胞化學基礎端粒DNA序列
端粒DNA 序列(telomere DNA sequence,TEL)端粒的功能是與端粒酶結合,完成染色體末端復制。端粒酶以其自身的RNA 為模板,在染色體端部添加上端粒的重復序列。作為模板的RNA 比較短,含有1.5 個端粒重復單元。端粒結構還能防止染色體融合及降解。端粒是保護DNA分子中的基因的
端粒酶的合成辦法
端粒的存在是為了維持染色體的穩定。沒有端粒,則末端暴露,易被外切酶水解。而報道說端粒與生命長短有關,這只是個說法,還沒成定論。端粒不是用DNA聚合酶來合成的,是用端粒酶來合成的。端粒酶中含有RNA模板,用來合成端粒。
關于端粒的發現歷史簡介
科學家們在尋找導致細胞死亡的基因時,發現了一種叫端粒的存在于染色體頂端的物質。端粒本身沒有任何密碼功能,它就像一頂高帽子置于染色體頭上。 在新細胞中,細胞每分裂一次,染色體頂端的端粒就縮短一次,當端粒不能再縮短時,細胞就無法繼續分裂了。這時候細胞也就到了普遍認為的分裂100次的極限并開始死亡。
科學家創造了一種特殊的“端粒”,具有類似人類的端粒
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小鼠模型:“端鼠(Telomouse)”。通過對標準實驗室小鼠進行細微的基因改變,他們使保護染色體末端的端粒更接近于人類的端粒。端粒對于維持遺傳完整性和促進健康衰老,同時降低癌癥風險至關重要。標準的實驗室小鼠的端粒比人類長5倍,這給模擬它們在人類衰老和癌癥中的作用帶來了挑戰。端粒鼠
Nature-Aging:腸道特異性端粒酶可延長端粒并延緩全身衰老
端粒是真核細胞線性染色體的末端結構,在細胞復制過程中起保護作用,避免DNA受到損傷,并且像帽子一樣有效防止染色體間末端重組、融合和染色體退化。 在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中,端粒會隨著分裂次數的增加逐漸縮短,當端粒縮短到一定程度時便無法繼續維持染色體的穩定,從而導致細胞功能障礙直至死亡。因此端粒縮短
國內大學發明端粒酶檢測新方法有望用于癌癥早期診斷
3月26日,青島農業大學李峰教授及其專家團隊關于單細胞水平端粒酶活性均相電化學檢測新方法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權威雜志《分析化學》上。此成果有望在癌癥的早期診斷、臨床治療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權威性結論,癌癥患者如果能早期發現,治愈率可達80%。然而,很多癌癥很難在早期查
端粒長度影響癌細胞的分化
日本癌癥研究基金會的研究人員發現,促使端粒延長可促進癌細胞的體外分化,這可能降低了癌癥的惡性程度。該研究成果于近期發表在《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雜志上。 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細胞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復合體,它與端粒結合蛋白一起構成了特殊的“
《科學》:端粒可作為RNA合成模板
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端粒(Telomeres)的唯一作用在于保護DNA免受磨損。瑞士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端粒的作用不僅如此,它還能作為合成RNA的模板。相關論文10月4日在線發表于《科學》上。?每次染色體進行復制的時候,末端的DNA總是會發生丟失。為了防止重要遺傳信息的遺失,端粒會“犧牲”自我,貢
Science聚焦:癌癥與端粒酶
在癌癥領域,許多科學家將他們的整個研究生涯都投入到去尋找一些細胞相似點,希望有可能促成針對許多癌癥的單一療法——然而一個多層面的問題很少有機會獲得單一的答案。 1997年,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他們認為是細胞不死關鍵原因的基因。端粒酶逆轉錄酶(TERT)是端粒酶的催化亞單位。盡管細胞永生聽起來不錯
端粒的主要功能介紹
穩定染色體末端結構,防止染色體間末端連接,并可補償滯后鏈5'末端在消除RNA引物后造成的空缺。組織培養的細胞證明,端粒在決定動植物細胞的壽命中起著重要作用,經過多代培養的老化細胞端粒變短,染色體也變得不穩定。細胞分裂次數越多,其端粒磨損越多,細胞壽命越短。
端粒酶的合成方法
端粒的存在是為了維持染色體的穩定。沒有端粒,則末端暴露,易被外切酶水解。而報道說端粒與生命長短有關,這只是個說法,還沒成定論。端粒不是用DNA聚合酶來合成的,是用端粒酶來合成的。端粒酶中含有RNA模板,用來合成端粒。
端粒DNA-序列的基本信息
端粒DNA 序列(telomere DNA sequence,TEL)端粒的功能是與端粒酶結合,完成染色體末端復制。端粒酶以其自身的RNA 為模板,在染色體端部添加上端粒的重復序列。作為模板的RNA 比較短,含有1.5 個端粒重復單元。端粒結構還能防止染色體融合及降解。?端粒是保護DNA分子中的基因
關于端粒酶的功效介紹
長生不老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細胞生物學及神經系統科學教授杰里·謝伊和伍德林·賴特做了這樣一項試驗:在采集的包皮細胞(包皮環切術的附帶產物)中導入某種基因,該基因可使細胞產生一種酶——端粒酶(Telomerase)。 一般來說,包皮細胞在變老之前可分裂60次左右。但在上述試驗中,細
端粒酶的基本信息
端粒酶(Telomerase),在細胞中負責端粒的延長的一種酶,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轉錄酶,可將端粒DNA加至真核細胞染色體末端,把DNA復制損失的端粒填補起來,使端粒修復延長,可以讓端粒不會因細胞分裂而有所損耗,使得細胞分裂的次數增加。端粒在不同物種細胞中對于保持染色體穩定性和細胞活性有重要作用,端粒
多重端粒熒光原位雜交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實驗材料永生化淋巴細胞株試劑、試劑盒青霉素谷氨酰胺胎牛血清植物血球凝集素胸苷秋水仙胺KCl甲醇冰乙酸檸檬酸鈉SSC甘油生物素-16-dUTP地高辛-11- dUTP10 XdNTP 混合物儀器、耗材超凈臺細胞培養瓶Nunc 管培養基相差顯微鏡染色缸加熱板裝有Pinkel濾光片輪的CCD顯
JCI:端粒可以緩解疾病與衰老
來自Gladstone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小鼠試驗中發現一種能夠緩解人類疾病與衰老的新機制,這一機制或許能夠解釋人類疾病嚴重程度為何如此之高。這些都源于端粒-保護染色體隨年齡增長不斷縮短的末端結構-的重要作用。 端粒的逐漸失活與年齡增長以及疾病的發生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但端粒的長度是如何影響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