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洋所在海洋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研究中取得進展
在海洋生態系統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海洋微生物形成了適應嚴酷生存環境的獨特機制,進化出基因型、代謝途徑和生理生態功能的多樣性,蘊藏著大量新穎的次級代謝產物。近十年來,海洋微生物逐漸成為藥物研發的新源泉。 2009年開始,在中國科學院生物局工業生物技術領域重要方向項目“南海海洋工業微生物的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支持下,經過3年的努力,中科院海洋微生物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對我國南海的微生物資源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開發,并在次級代謝產物的發現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先通過對南海環境特殊功能微生物資源的選擇性分離,研究人員共發現包括真菌、細菌和放線菌等微生物3723株,31個潛在新物種和1個新屬級類群,其中有19個放線菌屬為國際上首次在海洋環境中發現。與此同期,相關團隊參與了中科院“應用微生物研究網絡”中“海洋微生物研究中心”建設,海洋微生物收集、保藏、篩選和評價工作得到支持,中心已初步建成容納約8-10萬只的海洋微生物資源庫,為深入科研工作提......閱讀全文
定量代謝組學案列:用小分子代謝產物診斷腸癌
近年來,醫學領域的基礎研究日趨系統化和多學科交叉,系統生物學的迅猛發展翻開了臨床實踐、藥物研發的新篇章。作為國內較早涉足系統生物學研究的賈偉教授研究團隊,近年來應用代謝組學技術對各種臨床疾病的早期預測、診斷和預后的生物標志物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現以結直腸癌的系列研究為例介紹我們的研究進展。研究團隊首先
定量代謝組學案列:用小分子代謝產物診斷腸癌
近年來,醫學領域的基礎研究日趨系統化和多學科交叉,系統生物學的迅猛發展翻開了臨床實踐、藥物研發的新篇章。作為國內較早涉足系統生物學研究的賈偉教授研究團隊,近年來應用代謝組學技術對各種臨床疾病的早期預測、診斷和預后的生物標志物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現以結直腸癌的系列研究為例介紹我們的研究進展。
非靶向代謝組學中鑒定代謝產物適宜選用哪些分析方法
據相關科技要聞解讀表明非靶向代謝組學已逐步成為研究生命活動的重要基礎。它可高清呈現代謝產物的變化規律以及代謝種類,特別是那些評價高的非靶向代謝組學更是揭開了研究集體生命活動發生和發展的本質,現在就非靶向代謝組學中鑒定代謝產物更適宜選用哪些分析方法作簡要闡述:1.主成分分析(PCA)非靶向代謝組學中鑒
微生物代謝的概念
微生物代謝是指微生物吸收營養物質維持生命和增殖并降解基質的一系列化學反應過程,包括有機物的降解和微生物的增殖。在分解代謝中,有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發生氧化、放熱和酶降解過程,使結構復雜的大分子降解;合成代謝中,微生物利用營養物及分解代謝中釋放的能量,發生還原吸熱及酶的合成過程,使微生物生長增殖。內源
新進展|珊瑚共附生微生物產生代謝產物,竟能抵御外界病原菌侵襲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長生團隊在珊瑚共附生稀有放線菌來源天然產物發現與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有機化學通訊》。 珊瑚在自然界中以共生功能體的形式存在,微生物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珊瑚共附生微生物產生的具有特殊功能的代謝產物,在抵御外界病原菌侵襲,維護珊瑚共生功能
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與泰國國家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合作
9月11日至15日,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World Data Center for Microorganisms,簡稱WDCM)主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馬俊才研究員赴泰國國家基因工程及生物技術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Genetic Enginee
“非糧柴油能源植物與相關微生物資源”項目
會議現場 4月13日至17日,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重點項目“非糧柴油能源植物與相關微生物資源的調查、收集與保存”2012年度工作進展報告會暨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召開。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洪德元院士,中山大學計亮年院士,科技部基礎司、中科院計財局等專家與領導,以及來自華南植物園、中國農
霉菌次生代謝產物的自動化高效檢測
檢測食物或飼料中的霉菌毒素,已成為常規檢測之一,但整個分析過程自動化似乎并不常見。下面的這篇報道展示了自動化可以達到怎樣的效率和程度。 ? ? 圖1.玉米、水稻、谷物這樣的植物容易產生霉菌。 ?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或真菌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是霉菌的次生代謝產物。在植物上
Nature:脂肪燃燒新途徑-代謝產物琥珀酸
本報訊 《自然》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稱,代謝產物琥珀酸可以通過此前未發現的體溫調節途徑對小鼠的體溫、能量消耗以及重量產生影響。圖片來源:theconversation 能量攝入大于消耗往往會導致肥胖。一般來說,減肥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減少食物的攝入,降低需要代謝的熱量;二是通過運動等途徑燃燒
LCMS應用藥物代謝產物質譜解析
LC-MS應用-藥物代謝產物質譜解析 1. 藥物代謝的介紹 藥物代謝指藥物在體內多種藥物代謝酶(肝藥酶和腸道菌群酶)的作用下,化學結構發生改變的過程,又稱生物轉化或藥物代謝。藥物在體內生物轉化后的結果有兩種: 一是失活,成為無藥理活性藥物; 二是活化,由無藥理活性成為有藥理活性的代謝物或產生
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的相關介紹
包括前列腺素(PG)和白細胞三烯(leukotriene,LT),均為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的代謝產物。AA是二十碳不飽和脂肪酸,是在炎癥刺激和炎癥介質(如C5a)的作用下激活磷脂酶產生的,在炎癥中,中性粒細胞的溶酶體是磷脂酶的重要來源。AA經環加氧酶和脂質加氧酶途
甘肅建立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
近日,甘肅省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在蘭州成立,該實驗室由甘肅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與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共同建設。 甘肅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是從事微生物菌種收集與保藏的專業機構,積累了600余株性狀優異的工業微生物菌株,細胞固定化技術居國內先進水平。該實驗室將著眼于甘肅省重大資源環境問題,
甘肅建立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
近日,甘肅省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在蘭州成立,該實驗室由甘肅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與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共同建設。 近日,甘肅省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在蘭州成立,該實驗室由甘肅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與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共同建設。 甘肅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是從事微生物菌種收集與保藏
華南應用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啟動建設
近日,科技部與廣東省政府聯合發文,批準共建華南應用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據悉,這是我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系列試點之一。 據悉,華南應用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為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該實驗室的研究方向設定為:熱帶亞熱帶微生物資源與利用、環境微生物與區域生態安全、有害微生物監測與防控。
這種膽固醇代謝產物“劫持”免疫細胞,讓癌癥擴散
很多人都知道,脂質分子膽固醇(cholesterol)在人體動脈血管里的聚集會導致心肌梗死和中風等疾病,但對于它的其它危害,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近日,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研究人員發現:膽固醇的代謝產物27羥基膽甾醇(27-hydroxycholester
細菌代謝產物的觀察實驗——硫化氫產生試驗
實驗方法原理某些細菌能分解培養基中的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氫,硫化氫與培養基中的醋酸鉛或硫酸亞鐵作用而生成黑色的硫化鉛或硫化亞鐵沉淀,黑色沉淀愈多,表示生成的硫化氫量也愈多。實驗步驟某些細菌能分解培養基中的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氫,硫化氫與培養基中的醋酸鉛或硫酸亞鐵作用而生成黑色的硫化鉛或硫化亞鐵沉淀,黑色
細菌代謝產物的觀察實驗——靛基質(吲哚)生成試驗
實驗方法原理有些細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靛基質,但靛基質無色,不易觀察,加入柯氏靛基質試劑后,試劑中的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與靛基質結合,形成紅色的玫瑰靛基質,很易識別。實驗步驟將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及乙型副傷寒桿菌分別接種于含有豐富色氨酸的蛋白胨水中,37 ℃培養24~48 小時后取出
中國發力微生物資源利用-保藏菌株居全球第四
6日在京發布的《中國微生物資源發展報告2016》顯示,隨著對微生物重要作用的逐步認識,中國近年來在微生物研究及微生物資源的保藏與利用等方面持續發力,目前中國33家主要的微生物保藏中心保藏并共享的微生物菌株總量超過18.2萬株,位居全球第四。 這份由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
γ氨酪酸的微生物代謝途徑
在微生物中,GABA代謝是通過GABA支路完成的,利用微生物體內較高的GAD活性,將Glu脫羧形成 GABA,然后在GABA-T、SSADH作用下,GABA進入下游的分解過程生成琥珀酸半醛、琥珀酸參與微生物的生理代謝。微生物富集GABA就是通過對培養基的優化以及菌株的改良使其具有較高的GAD活性
微生物鑒定方法代謝指紋法
目前常見的微生物鑒定原理有以下幾種:1. 酸堿反應:細菌代謝碳水化合物,一般產生酸性物質;分解蛋白質或氨基酸,則產生堿性物質,根據不同細菌的理化性質不同,測定細菌的分解底物導致PH值變化而產生的不同顏色,來判斷菌種。2. 酶譜分析:根據細菌生長產生酶的特性,在測定底物中加入基質。使其與細菌生長過程中
微生物鑒定方法代謝指紋法
目前常見的微生物鑒定原理有以下幾種:1. 酸堿反應:細菌代謝碳水化合物,一般產生酸性物質;分解蛋白質或氨基酸,則產生堿性物質,根據不同細菌的理化性質不同,測定細菌的分解底物導致PH值變化而產生的不同顏色,來判斷菌種。2. 酶譜分析:根據細菌生長產生酶的特性,在測定底物中加入基質。使其與細菌生長過程中
微生物鑒定方法——代謝指紋法
目前常見的微生物鑒定原理有以下幾種:1. 酸堿反應:細菌代謝碳水化合物,一般產生酸性物質;分解蛋白質或氨基酸,則產生堿性物質,根據不同細菌的理化性質不同,測定細菌的分解底物導致PH值變化而產生的不同顏色,來判斷菌種。2. 酶譜分析:根據細菌生長產生酶的特性,在測定底物中加入基質。使其與細菌生長過程中
去除有毒的代謝產物治療線粒體腦肌病的介紹
線粒體神經胃腸腦肌病(MNGIE)是由于胸腺嘧啶核苷磷酸化酶(TP)基因突變致該酶活性基本消失,出現所催化的底物脫氧胸苷及脫氧尿苷顯著增加,使線粒體核苷庫不平衡,高濃度的脫氧胸苷及脫氧尿苷可使MNGIE患者mtDNA復制紊亂而出現丟失、多片段缺失和點突變。
南海沉積環境來源真菌活性代謝產物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仲偉茂及其團隊與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以及廣州中醫藥大學等科研人員合作,在南海沉積環境來源真菌活性代謝產物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Organic Letters (DOI: 10.1021/acs.orglett.8b01880)和
Redox-Biology-:-DNA修復代謝產物可以治療骨骼肌損傷
骨骼肌重塑是維持肌肉內環境平衡和運動能力的關鍵。在小鼠和人類中,肌肉重塑反應在體育鍛煉后迅速開始,從而產生ROS,而線粒體是骨骼肌收縮期間ROS的主要來源之一。體育運動導致的ROS氧化蛋白質、脂肪和核酸;然而,ROS被認為有利于肌肉適應,包括增加血管生成、提高線粒體生物合成和氧化還原平衡。 運
紅曲霉菌萃取發酵及其次級代謝產物的調控
微生物培養過程中,在普通培養基中添加適量非離子表面活性劑Triton X-100建立濁點系統可實現微生物萃取發酵。紅曲霉菌濁點系統發酵是一個邊萃取邊發酵的過程。紅曲霉生長發酵生產紅曲色素的同時,胞內產物紅曲色素被萃取到胞外膠束溶液中,紅曲色素由胞內產物分泌為“胞外產物”。盡管關于濁點系統研究越來越多
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實驗室召開2010年學術會議
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第四屆學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于12月29日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舉行,出席會議的有:學術委員會主任趙國屏院士,副主任周培瑾研究員,委員鄧子新院士、王志珍院士、范云六院士、陳潤生院士、趙進東院士、黃大昉研究員、高福研究員、沈萍教授、黃力研究員、東秀珠研究員、金城
張克勤:歷時30年建成防治線蟲的微生物資源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97.shtm 3月5日上午9時,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會議開始前舉行首場“代表通道”采訪活動,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接受媒體采訪。 會上有記者提問,全國人大
利用尿液代謝產物來預測個體患糖尿病的風險
近日,在美國奧蘭多舉辦的第99屆內分泌學會會議上,來自杜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患糖尿病、肥胖的黑人青少年機體的尿液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代謝標記物,這種新型標記物或有望幫助研究人員與有效預測青少年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醫學博士Pinar Gumus Balikcioglu表示,在進行了
細菌分解代謝產物的檢測和鑒定是如何實現的
代謝產物的話因不同種的細菌而異吧,如果只是簡單點的話,像樓上那樣檢驗二氧化碳還是酒精或乳酸就夠了,如果是不怎么熟悉的菌種的話首先要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初步了解和判斷,再對其可能產物進行分別鑒定。例如了解到纖維素分解菌的產物可能是某種還原糖或非還原糖,然后再分別具體鑒定到底是什么,產生了氣體的話也要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