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和平院士:我國煤炭提高“科學產能”勢在必行
“煤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維系社會穩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無可替代的戰略地位。近年來,在市場需求的強勁拉動下,我國煤炭產能不斷擴大,但科學產能亟待提高。”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日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據謝和平介紹,由中國工程院承擔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目前我國煤炭綜合考慮生產安全度、綠色開采度、機械化程度三類因素下的科學產能僅為11 .1億噸,僅占目前煤炭產量的1/3。他呼吁,我國煤炭行業亟待實現從“量的崛起”轉向“質的繁榮”,提高“科學產能”勢在必行。 煤炭行業發展面臨多重挑戰 《經濟參考報》: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長期以來在一次能源結構中占比超過70%。前不久公布的《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煤炭生產能力為41億噸,產量控制在39億噸。這一控制目標是如何提出的? 謝......閱讀全文
謝和平院士:煤炭科學開采勢在必行
謝和平 “我國是采煤大國,但不是采煤強國。”近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指出,我國現有煤炭科學開采比例不高,煤炭生產模式仍然存在高危、高污、粗放、無序現象,部分生產企業仍以追求速度和效率為主要目的。 國際能源署的研究表明,無論世界各國在政
謝和平院士:科學去產能 助推“煤炭夢”
到2050年,建成煤基多元、開放、協同、綠色開發利用的清潔能源基地。 隨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和經濟結構調整,煤炭行業去產能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當今社會,升級換代乃至轉型是社會發展的常態。現在我國的鋼鐵、煤炭等產業正在進行的轉型升級、去產能也是產業發展的必然,符合世界趨勢。
謝和平院士:我國煤炭提高“科學產能”勢在必行
“煤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維系社會穩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無可替代的戰略地位。近年來,在市場需求的強勁拉動下,我國煤炭產能不斷擴大,但科學產能亟待提高。”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日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謝和平院士:學術誠信是大學根本追求
謝和平 “你們可以不驚天動地,但必須要有誠信。你們可以什么都破產,但學術信譽不能破產。”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在作題為《大學的學術誠信與科學精神》專場報告時,寄語四川大學全體師生干部要加強學術道德和學術誠信建設,讓大學成為陽光下最純潔、最神圣的凈土。 報告中,謝和平列舉
謝和平院士:創新低碳發展關鍵技術
謝和平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對此,四川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頗有感觸:“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和方
四川五條舉措落實煤礦安全生產
近日,四川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四川煤礦安全監察局采取五條措施落實煤礦安全生產:建立煤礦安全監管責任人制度、制定煤礦復產復工15條、5個工作組深入市縣督查、深入開展警示教育培訓、“三加強、兩嚴格”深化煤礦“打非治違”。 據悉,在建立煤礦安全監管責任人制度方面,四川研究出臺了關于加強今冬明春
謝和平:教師要永葆對教育事業的忠誠
忠誠,不僅是每個人最崇高的品質,更是師德最根本的核心。對教育事業的忠誠體現了一種信仰,這是對教書育人工作的執著。教師不僅是一份職業選擇、一種謀生手段,更代表著一項崇高的事業、一份理想的追求。 今年的教師節是《國家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實施后的第一個教師節,主題是“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忠誠
謝和平團隊破解海水直接電解制氫難題
深圳大學1日發布消息稱,11月3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特聘教授謝和平與其指導的深圳大學/四川大學博士團隊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A membrane-based seawater electrolyser for hydrogen generation”的研究成果。 據悉,該研究
全國煤礦安全生產經驗交流現場會召開
7月19日,全國煤礦安全生產經驗交流現場會在寧夏銀川召開,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楊棟梁出席會議并講話。 7月19日,全國煤礦安全生產經驗交流現場會在寧夏銀川召開。 “認真把握神華經驗的實質和要點,在落實煤炭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上狠下功夫,采取切實措施加強煤礦安全生產,有效防范遏
謝和平院士等撰文:煤炭革命不是“革煤炭的命”
回顧過去百年全球能源近代史,我們可以發現:20世紀的前50年,世界仍處在“煤炭時代”;由于石油的崛起,到20世紀下半葉,西方國家已紛紛過渡到“石油時代”;新世紀之交的前后10年,由于世界能源向多元化發展,這一時期基本處于油、氣、非化石能源齊頭并進的年代。展望未來50年或更遠一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