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再生水市場成為新興增長點
再生水成為下一個異軍突起的水處理板塊 與遠距離調水、海水淡化等解決水少問題的其他路線相比,再生水處理技術在成本方面凸顯出明顯優勢:大幅提升水質的情況下,并未令成本大幅提升。也正基于此,一個逾300億的投資風口正初具雛形。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城鎮污水、供水市場趨于飽和的現狀下,誰將成為污水處理的下一個新興增長點? 從“費”到“稅”,隨著《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在去年年底對外公布,這意味著倒逼企業節水、控制不合理用水行為的同時,也進一步促進再生水循環利用。尤其在取用污水處理再生水、雨水、地下咸水、微咸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規水源的單位情形下,還可免征或者減征水資源稅。 作為紓解水資源不足的一種根本方式,再生水并非首次亮相于頂層設計。根據《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京津冀區域達到30%以上。而在《“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中,再生水利用范圍進一步擴......閱讀全文
污水處理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再生水市場成為新興增長點
再生水成為下一個異軍突起的水處理板塊 與遠距離調水、海水淡化等解決水少問題的其他路線相比,再生水處理技術在成本方面凸顯出明顯優勢:大幅提升水質的情況下,并未令成本大幅提升。也正基于此,一個逾300億的投資風口正初具雛形。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城鎮污水、供水市場趨于飽和的現狀下,誰將成為污水處理的
第三方檢測行業風生水起
由三鹿奶粉開頭的這場“三聚氰胺”事件,讓人們在對于自己生活環境擔憂的同時,也把第三方監測機構推到了幕前,更多的人開始關注起這個以前幾乎從不知曉的行業。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世界范圍內各類檢測標準的整體抬升,使產品市場準入的門檻也在不斷提高。同時,消費者的意識也在不斷加強,他們迫切希望權威的第三方檢
北京3年內將再建47座再生水廠
本市正式下發《北京市加快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三年內,本市將新建再生水廠47座,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20座。到“十二五”末,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其中四環路以內地區污水收集率和污水處理率達到100%,中心城區(中心城及海淀山后地區、豐臺河西地區、大興區五環路
再生水利用千億級水處理行業迎來新風口
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只能直接排放掉?在水資源日益緊張的當下,再生水利用吸引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圖片來源于網絡 11月16日,由清華大學—北控水務集團環境產業聯合研究院主辦的新生水及水資源高效利用國際研討會召開,探索如何應對水資源危機,推動包括新生水在內的高品質再生水回用、零排放等相關產業
再生水利用千億級水處理行業迎來新風口
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只能直接排放掉?在水資源日益緊張的當下,再生水利用吸引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圖片來源于網絡 11月16日,由清華大學—北控水務集團環境產業聯合研究院主辦的新生水及水資源高效利用國際研討會召開,探索如何應對水資源危機,推動包括新生水在內的高品質再生水回用、零排放等相關產業
上海污水處理標準再提高
上海市龐大的污水處理體系猶如一個“清道夫”,化濁為清,給這個國際化大都市帶來新的生命力。如今,這個“清道夫”的污水處理標準將進一步提升,到2015年末,所有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提升至一級B標準。 白龍港污水廠年內擴容投產 污水處理能力增至280萬噸,服務70余萬人口 白龍港污
城市污水處理需要“再處理”
編者按: “十一五”期間,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截至2010年底,我國已建成投運城鎮污水處理廠2832座,處理能力1.25億立方米/日,分別比2005年 增 加 了 210% 和108%。但與此同時仍然暴露出區域發展不平衡、管網建設滯后等問題。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副
我國再生水利用率僅占污水處理量10%
近年來,作為“城市第二水源”的再生水利用,逐漸受到重視,但卻難掩尷尬。專家指出,中國再生水利用率僅占污水處理量的10%左右,與發達國家70%的利用率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在陜西省西安市,地處鬧市中的豐慶公園,楊柳低垂,繁花簇擁,園中一片春水碧波蕩漾。 “我們公園這個人工湖內注入的就
北京清河污水處理廠7月變身再生水廠
昨天上午,市人大代表檢查北運河與潮白河流域治理情況時了解到,清河再生水廠二期工程即將開始聯動調試,預計7月份正式運行。屆時清河污水處理廠將成為日生產能力58萬噸的再生水廠。 代表們來到已經投產的15萬噸/日處理系統,用試管現場提取污水進水口和再生水出水口水樣,采用看、聞、化驗的方式比較檢測
再生水破解水資源短缺難題 千億級水處理行業迎來曙光
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只能直接排放掉?在水資源日益緊張的當下,再生水利用吸引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日,由清華大學—北控水務集團環境產業聯合研究院主辦的新生水及水資源高效利用國際研討會召開,探索如何應對水資源危機,推動包括新生水在內的高品質再生水回用、零排放等相關產業升級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