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阻斷劑納米藥物治療可選擇性增加腫瘤部位缺氧程度
腫瘤缺氧是人以及動物實體瘤的共同特征之一,可作為一個有效的治療靶點。乏氧敏感前體藥物具有選擇性殺傷缺氧細胞的潛能,從而將腫瘤缺氧由一個劣勢轉化為選擇性治療的優勢。然而,腫瘤內缺氧程度不足會導致藥物失效。因此,如果能夠選擇性地提高腫瘤缺氧程度,將為基于乏氧敏感前體藥物的策略提供有效性支持。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學思和湯朝暉研究團隊致力于研究血管阻斷劑納米藥物,特別是聚(L-谷氨酸)接枝聚(乙二醇)單甲醚/康普瑞汀(PLG-g-mPEG/CA4, CA4-NPs)。CA4是一種代表性的血管阻斷劑,該研究團隊之前研究證實了CA4-NPs靜脈給藥后主要分布在實體瘤的腫瘤血管周圍,能夠選擇性破壞腫瘤血管(Acta Biomater, 2017, 53, 179)。近日報道了利用CA4-NPs選擇性增加腫瘤區域缺氧,增效乏氧敏感前體藥物TPZ(替拉扎明),用于轉移性乳腺癌(4T1腫瘤模型)的治療(Adv Mat......閱讀全文
文獻點評:腎微血管和淋巴血管腫瘤侵犯與腎癌的預后...
文獻點評:腎微血管和淋巴血管腫瘤侵犯與腎癌的預后不良和轉移擴散有關點評文獻:JensBedke,JohannesHeide,SilviaRibback,etal.Microvascularandlymphovasculartumourinvasionareassociatedwithpoorprog
非同一般的非編碼small-RNA,參與缺氧下的血管生成
非編碼RNA是近年來轉錄組學研究的熱點,其中,long non-coding RNA(lncRNA),microRNA,circularRNA是大家研究的非常多的非編碼。其實,在small non-coding RNAs世界,除了我們熟知的microRNA之外,還包括piwi-interacti
腫瘤血管生長因子的結構和功能
中文名稱腫瘤血管生長因子英文名稱tumor angiogenesis factor;TAF定 義從腫瘤中釋放啟動贅生性細胞團血管生成的一組物質,一旦腫瘤中開始有血管生成,腫瘤的生長將會更加迅速,也更容易轉移。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激素與維生素(二級學科)
中國引進全球首個抗腫瘤血管生成藥
中國內地每年新發癌癥約200萬例,死亡超過140萬例;北京市居民死于癌癥的已達24%,上海已達到26%,且這一比例還在持續上升。這是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榮譽主席、腫瘤內科治療專業奠基人孫燕院士5月7日提供的最新數據。 孫燕院士在全球首個抗腫瘤血管生成藥物獲準進入中國臨床新聞
肝臟血管周上皮樣細胞腫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51歲。因體檢發現肝右葉占位入院,無肝炎、肝硬化病史。CT:肝右葉類圓形團塊狀等低密度影、內見少量點狀脂滴(圖1),病灶大小約150mm×116mm×225mm,增強后動脈期明顯不均勻強化,邊緣清晰見假包膜(圖2),門靜脈期持續強化,延遲期與正常肝實質呈等密度強化(圖3,4);病灶由肝固有動
子宮血管周上皮樣細胞腫瘤超聲表現
患者女,65歲。因出現無明顯誘因下腹脹痛1周入院。自然絕經11年,平素無陰道流血、流液。子宮肌瘤史10余年,肌瘤大小約1~2 cm,未定期復查。超聲檢查:子宮前位,體積增大,形態不規則,包膜光滑,于子宮肌層內探及大小約11.0 cm×10.0 cm×8.0 cm團塊狀低回聲,邊界清,形態尚規
簡述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缺氧史
新生兒HIE臨床主要有導致胎兒宮內缺血缺氧的異常產科病史,如臍帶繞頸、繞身、前置胎盤或胎盤早剝,母親有嚴重妊高征,及產程延長等。而成人HIE主要有明確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史,如呼吸心跳驟停等。
β受體阻斷劑的不良反應介紹
β 受體阻滯劑大劑量應用可發生一些嚴重不良反應: ①心血管系統:可減慢心率, 甚至造成嚴重心動過緩和房室傳導阻滯, 主要見于竇房結和房室結功能業已受損的患者; ②代謝系統:1 型糖尿病患者應用非選擇性β 受體阻滯劑可掩蓋低血糖的一些警覺癥狀如震顫、心動過速; ③呼吸系統:可導致氣道阻力增加
缺氧、厭氧、好氧
厭氧生物處理是在厭氧條件下,形成了厭氧微生物所需要的營養條件和環境條件,利用這類微生物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并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過程。 高分子有機物的厭氧降解過程可以被分為四個階段:水解階段、發酵(或酸化)階段、產乙酸階段和產甲烷階段。 (1)水解階段 水解可定義為復雜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轉化
小核糖核酸分子可調控腫瘤血管新生
科技日報昆明2月7日電 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消息,國際學術期刊《致癌基因》最新發表了該所腫瘤生物學學科組陳策實課題組的成果,他們在小核糖核酸分子調控乳腺癌血管新生功能及機制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 據陳策實研究員介紹,實體瘤生長,需依賴于血液提供充足的營養和氧氣。因此,只要將腫瘤
研究發現腫瘤血管新生的新分子標記Apj
10月30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斌研究組的科研成果“Apj+ vessels drive tumor growth and represent a tractable therapeutic target”。該研究利用在Apj-
小核糖核酸分子可調控腫瘤血管新生
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消息,國際學術期刊《致癌基因》最新發表了該所腫瘤生物學學科組陳策實課題組的成果,他們在小核糖核酸分子調控乳腺癌血管新生功能及機制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 據陳策實研究員介紹,實體瘤生長,需依賴于血液提供充足的營養和氧氣。因此,只要將腫瘤的發展阻斷在血管新生階段,就
研究發現腫瘤血管新生的新分子標記Apj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斌課題組發現腫瘤血管新生的新分子標記Apj,為腫瘤疾病治療等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靶點。相關成果10月30日發表在《細胞通訊》上。 近年來,由于環境污染加劇,人口老齡化,社會生活壓力大及個人的不良生活習慣等,現代社會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居高不下,如何有效
血管表皮生長因子(VEGF)與腫瘤生長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腫瘤的內科治療也有了放療、化療、靶向藥物治療。其中靶向治療中又以“抗血管生成”為近來研究熱點。腫瘤的生長、轉移需要豐富的血管為其提供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物質,腫瘤組織可分泌多種促血管生成物質,并通過多條血管生成信號通路的轉導及通路間的相互作用誘導、調控血管的生成。新血管的形成(a
使用瑞芬太尼過量的介紹
藥物過量癥狀包括窒息、胸壁肌強直、癲癇、缺氧、低血壓和心動過緩等。如果出現藥物過量或懷疑藥物過量,立即中斷給藥,維持開放氣道,吸氧并維持正常的心血管功能。如呼吸抑制與肌肉強直有關,需給予神經肌肉阻斷劑或μ阿片拮抗劑,并輔助呼吸。輸液和增壓藥及其它輔助方法可用來處置低血壓。葡糖吡咯或阿托品用于處置
阿替洛爾可降低0%中間級別前列腺癌風險
近日,來自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一種高血壓藥物或能幫助降低個體患前列腺癌的風險;這種名為阿替洛爾的β阻斷劑能夠降低男性大約50%中間級別前列腺癌的風險(相比未攝入β阻斷劑的個體而言)。 阿替洛爾還能明顯降低男性低級別前列腺癌的風險,然而這種效應僅在藥物阿替洛爾中發現,另外兩種
β受體阻斷劑在高血壓中的應用
β 受體阻滯劑通過拮抗交感神經系統的過度激活而發揮降壓作用, 主要的降壓機制涉及降低心排血量,改善壓力感受器的血壓調整節功能, 以及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還通過降低交感神經張力而預防兒茶酚胺的心臟毒性作用。 β 受體阻滯劑是高血壓患者初始和長期應用的降壓藥物之一, 可單獨或與其他降壓藥
β受體阻斷劑在冠心病中的應用
β 受體阻滯劑有益于各種類型的冠心病患者。一是通過降低心肌收縮力、心率和血壓, 使心肌耗氧量減少;同時延長心臟舒張期而增加冠脈及其側支的血供和灌注, 從而減少和緩解日常活動或運動狀態的心肌缺血發作, 提高生活質量。二是可縮小梗死范圍, 減少致命性心律失常, 降低包括心臟性猝死在內的急性期病死率和
關于腦缺氧的癥狀介紹
腦缺氧(cerebral anoxia)指氧的供應或利用不能達到腦組織代謝需要的最低水平而出現不同程度的腦功能障礙。表現思維遲鈍、反應變慢、犯困,沒有很大的體力消耗卻感覺疲憊,心力交瘁,情緒波動大,性情改變伴頭暈、頭痛等,快速緩解的方法可以適當吸氧,大部分情況下在吸氧0.5~1個小時后癥狀可以得
關于腦缺氧的鑒別診斷
1.腦缺血 腦的短暫性血液供應不足并出現癥狀稱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一種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突然發病,類似腦出血或腦梗死的表現,一般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正常,但可以反復發作。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一般在1~5年內可能發生腦梗死。 2.腦積水 腦積水是腦脊液生成或循環吸收過程發生障礙而致腦
心肌缺氧的基本癥狀介紹
心肌缺氧(myocardial anoxia)指各種原因引起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致使心肌氧等物質供應不足和代謝產物清除減少的臨床狀態。大多數心臟疾病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表現為心悸、心前區不適、有時心前區疼痛或呈放射痛;呼吸困難、運動、飽食或激動容易誘發,周身無力;嚴重時可休克。有時候癥狀不典型,
簡述腦缺氧的治療原則
1.病因治療 針對缺氧的原發病治療。 2.對癥治療 快速緩解的方法可以適當的吸氧,大部分情況下在吸氧0.5~1個小時后癥狀可以得到緩解。 3.藥物治療 可選用營養腦細胞和活血化瘀等藥物。
心肌缺氧的鑒別診斷介紹
1.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亦是缺血性心臟病的表現之一)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冠狀動脈的血流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出現嚴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多有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緩解,疼痛時間常超過20分鐘,可并發心律失常、休克或
血缺氧的檢查及癥狀
檢查 1.影像學診斷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 (1)頭顱B型超聲(B超)檢查:以嬰兒前囪為窗,作冠狀面和矢狀面扇形超聲檢查。可在床旁操作,無射線影響,還可多次追蹤檢查,優點較多。對腦水腫、腦實質病變和腦室增大顯示清楚。 (2)頭顱計算機掃描攝影(CT)檢查:作頭顱水平位橫斷面多層次攝片。對硬膜
Science驚人發現:缺氧可以救命?
對大多數生物來說,氧氣對于生命至關重要。但生物學是復雜的,希望能夠治療線粒體缺陷疾病的一些研究人員現在提出,反過來有可能也是正確的:剝奪細胞的氧氣可能對健康大有益處。盡管這一意外的想法迄今只在細胞和動物身上進行了測試驗證,一些科學家已經在考慮降低氧水平是否可以治療某些罕見但卻致命的疾病。 這一
使用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過量的介紹
藥物過量癥狀包括窒息、胸壁肌強直、癲癇、缺氧、低血壓和心動過緩等。 如果出現藥物過量或懷疑藥物過量,立即中斷給藥,維持開放氣道,吸氧并維持正常的心血管功能。如呼吸抑制與肌肉強直有關,需給予神經肌肉阻斷劑或μ阿片拮抗劑,并輔助呼吸。輸液和增壓藥及其它輔助方法可用來處置低血壓。葡糖吡咯或阿托品用于
JCI:挑戰常規!血管有時也會阻止腫瘤生長
2016年10月21日/生物谷BIOON/--當腫瘤發展時,它們從周圍的組織中獲取氧氣和營養物。一旦腫瘤達到某種大小,所獲取的氧氣和營養物就不再足以允許它持續生長。它需要新的血管來轉運氧氣和營養物。一種常見的癌癥療法涉及抑制血管生成(新的血管產生)。然而,這種療法并不對所有病人都有效,而且
閻錫蘊小組發現腫瘤血管生成新機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課題組通過研究,揭示了腫瘤血管內皮標志分子CD146作為細胞表面受體促進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機制,從而獲得了CD146作為腫瘤血管生成標志分子的最直接證據。這是該課題組繼發現 CD146是腫瘤血管新靶標之后的又一突破,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美國血液學會主辦的《血液》雜志。
生物物理所Blood:腫瘤血管生成新機制
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東京大學結構病毒學和免疫學聯合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D146 is a co-receptor for VEGFR-2 in tumor angiogenesis”的文章,揭示了腫瘤血管內皮標志分子CD146作為細胞表面受體促進血管生成的最新分子
腹膜后惡性血管周上皮樣細胞腫瘤病例分析
畸胎瘤為胚胎性腫瘤,由全能的胚芽細胞衍生而來,包含3種胚層細胞的一種或更多的成分,常包含不屬于發生部位器官的組織。病理上因畸胎瘤細胞組成比例不同,可分為:皮樣囊腫、畸胎樣腫瘤、真畸胎瘤和錯構瘤4種組織學類型;按分化程度分為成熟性畸胎瘤(良性畸胎瘤)和未成熟性畸胎瘤 (惡性畸胎瘤)兩類,良性畸胎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