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正式運行
南中國海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慘烈的海嘯事件,1976年的莫羅灣地震海嘯、1994年的明多羅地震海嘯以及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嘯,都給南海周邊國家人民生命和財產造成了嚴重損害。 從地震發生到海嘯傳播到周邊陸地,往往只有幾十分鐘到幾個小時,這短短的預警時間,關系到沿岸居民能否順利逃生。 2019年11月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South China Sea Tsunami Advisory Center,SCSTAC)業務化正式運行,為南中國海周邊中國、文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 9 個國家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10分鐘內發出預警 據海嘯預警中心主任于福江介紹,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自上世紀80年代起開展海嘯研究,開發出了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國海定量預警數據庫、基于震源機制解W-Phase快速反演的海嘯數值預報技術、以及海嘯浮標反演預報方法......閱讀全文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正式運行
南中國海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慘烈的海嘯事件,1976年的莫羅灣地震海嘯、1994年的明多羅地震海嘯以及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嘯,都給南海周邊國家人民生命和財產造成了嚴重損害。 從地震發生到海嘯傳播到周邊陸地,往往只有幾十分鐘到幾個小時,這短短的預警時間,關系到沿岸居民能否順利逃生。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在京掛牌
5月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授牌儀式在京舉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干事、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執行秘書弗拉基米爾·拉賓寧出席儀式,并與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林山青共同為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揭牌。 據了解,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主要職責是為南中國海周邊
中國將牽頭建南中國海海嘯預警中心
12日從國家海洋局獲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太平洋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政府間協調組第25屆大會近日批準中國提交的南中國海海嘯預警與減災系統建設框架方案,同意由中國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牽頭建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 據介紹
海洋局成立海嘯預警中心
記者28日從國家海洋局獲悉,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近日在北京掛牌成立。中心將建立完善地震海嘯監測網、海嘯預警系統和海嘯減災系統,形成對中國及南中國海區域的地震海嘯監測、分析和預警能力。
日本未觀測到明顯海嘯跡象 解除海嘯警報
日本氣象廳8日凌晨宣布,解除7日夜間里氏7.4級地震發生后發布的對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區的海嘯警報。 當地時間8日凌晨0時55分,日本氣象廳發布通告,解除此前對日本東北部宮城縣、巖手縣、福島縣、茨城縣和青森縣太平洋沿岸地區發布的海嘯警報。 據日本媒體報道,氣象廳7日夜間發
聲重力波可削弱海嘯強度
在過去20年中,海嘯造成了近50萬人喪生,并且對環境造成深遠影響。海嘯掀起的狂濤駭浪或許勢不可擋,但現在科學家發現或許可以找到一種辦法來減弱其驚人的力量。 英國卡迪夫大學尤薩馬·卡德里博士近日在Heliyon雜志上發表研究稱,在極具破壞性的海嘯撞擊海岸線前我們可以通過發射一種深海聲波——聲重
科學家探測到引力波“海嘯”
兩個黑洞合并成一個。圖片來源:NASA 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公布了迄今為止探測到的最大數量的引力波。這些發現將有助于解決宇宙中一些最復雜的謎團,包括物質的構建模塊以及時空的運作。這項新研究近日在線發表于預印本文庫ArXiv。 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間,科學家利用美國LIGO探
未來超材料能彎曲聲波偏移海嘯
路透社的一篇報道介紹了超材料及其應用如“隱身斗篷”的研究進展。在不太遙遠的將來,超材料也許能通過偏移經過的地震波幫助建筑物抵抗大地震。 在不太遙遠的將來,超材料也許能通過偏移經過的地震波幫助建筑物抵抗大地震。同樣的,超材料也能幫助沿海城鎮偏移來襲的海嘯,以及彎曲聲波使房間隔音。超材料擁有自然界
科學家探測到引力波“海嘯”
兩個黑洞合并成一個。圖片來源:NASA 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公布了迄今為止探測到的最大數量的引力波。這些發現將有助于解決宇宙中一些最復雜的謎團,包括物質的構建模塊以及時空的運作。這項新研究近日在線發表于預印本文庫ArXiv。 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間,科學家利用美國LIGO探測器和歐洲
日本大阪發生5.9級地震:不會引發海嘯
中新網6月18日電 綜合日本媒體消息,今天早晨7時58分許,日本大阪發生5.9級地震。日本氣象廳的地震速報稱,地震的震源位于大阪府北部,深10公里,這次地震不會引發海嘯。 資料圖:日本新干線列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日本NHK電視臺大阪分臺報道說,這次地震搖晃時間長達30秒,人無法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