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世界鯨類動物保護提供啟示長江江豚保護獲三大進展
“我國是世界首個對鯨類動物開展遷地保護的國家。”11月26日,在武漢召開的長江江豚保護進展及啟示國際研討會上,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理事長王丁表示:目前,國內長江江豚保護在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繁養研究三方面均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工作為世界鯨類動物保護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和啟示。 長江江豚是江豚的唯一淡水亞種,又是全球重要的珍稀淡水鯨類物種之一,也是全球受脅最為嚴重的鯨類動物之一。在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滅絕后,長江江豚就成為生活在長江里唯一的鯨類動物。作為長江水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長江江豚的種群狀況是長江水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指示。 王丁介紹說,在農業農村部和中國科學院的領導下,水生所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一直堅持開展白鱀豚和江豚相關研究和保護工作,是整個保護事業的主要科技支撐力量。近年來,在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和社會各界的多方努力下,長江江豚保護行動計劃得以有效實施,長江江豚的保......閱讀全文
長江江豚科考:首批發現的江豚群中有“小朋友”
2022長江全流域江豚科學考察已進入第二天。科考隊在宜昌葛洲壩附近江面,發現了此次考察的首批江豚群。 20日中午,中國漁政020科考船行駛至宜昌葛洲壩附近江面。觀察員在船體左側發現了江豚的身影,多頭江豚爭相露出水面,其中還出現了小江豚。2022長江江豚科考隊觀察員 張新橋:十頭江豚里面是有三頭幼
江豚科學考察:洞庭湖口段發現較大長江江豚群體
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第六天。今天(9月24日)13時 ,2022年長江江豚科考隊在長江城陵磯洞庭湖口附近江面,發現較大長江江豚群體。現場畫面顯示,數頭江豚爭先躍出水面,在這群江豚里至少看到了兩對母子豚的身影。 據長江江豚科考隊介紹,長江城陵磯洞庭湖湖口水域,江豚分布較為集中。此次發現,是本
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發現較大長江江豚群體
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第六天。今天(9月24日)13時 ,2022年長江江豚科考隊在長江城陵磯洞庭湖口附近江面,發現較大長江江豚群體。現場畫面顯示,數頭江豚爭先躍出水面,在這群江豚里至少看到了兩對母子豚的身影。 據長江江豚科考隊介紹,長江城陵磯洞庭湖湖口水域,江豚分布較為集中。此次發現,是
黃渤海江豚種群調查啟動
?? 5月24日,黃海水產研究所“中漁科102”號漁業資源調查船赴黃海南部水域,采用截線抽樣目視調查和聲吶探測等方法對江豚進行觀察和探測,同步開展生態環境調查,航期預計10天。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所黃海水產研究所啟動黃渤海江豚種群數量和洄游分布聯合調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院承擔了中海
江豚,我們拿什么拯救你!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國寶”江豚活動最頻繁、生命力最旺盛的季節。但從3月3日到今天的44天之內,洞庭湖區域卻發生12頭江豚死亡事件。 有9頭江豚死亡集中在一個星期內被發現。不僅是洞庭湖,鄱陽湖近期也發現江豚死亡,尸體解剖發現,這些死亡的江豚大多有一個共同特點:消化系統里沒有任何食物殘留。 死因尚
洞庭湖建“行宮”保護江豚
武漢白鰭豚館現有7頭人工保護飼養的江豚。圖為江豚與游客在親密“交談”。 昨日,第二屆中國湖泊論壇在長沙開幕,本屆論壇以“湖泊流域生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并圍繞三大民生專題展開研討,分別是“水資源利用與災害防治”、“湖泊多樣性與水產健康養殖”、“洞庭湖綜合治理與生態經濟區建
8頭江豚的千里聯姻
近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跟蹤監測發現,自江西鄱陽湖移居到湖北“新家”的8頭江豚身體各項指標平穩,很快適應了當地的新環境。這是農業部去年年底發布《長江江豚拯救行動計劃》后,首次大規模進行的長江江豚種群交換,對于改善江豚種群結構、豐富遺傳多樣性等具有重要意義。 江豚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極
長江干流發現99對母子江豚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2022年全流域長江江豚考察的成果,我國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被譽為“微笑天使”的長江江豚數量為1249頭,相比2017年增長了20%多,首次實現了歷史性增長。 在此次科考中,讓科考隊員感到振奮的是,在長江干流,他們發現了99對母子豚,數量顯著高于往年。在考察
長江干流發現99對母子江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023.shtm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2022年全流域長江江豚考察的成果,我國國家一級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被譽為“微笑天使”的長江江豚數量為1249頭,相比2017年增長了20%多,首次實現
農業農村部:長江江豚數量有所回升
?農業農村部2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漁政亮劍2022”系列專項執法行動和長江十年禁漁階段性成效有關情況。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在會上通報長江十年禁漁取得的階段性成效,禁漁實施以來,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恢復向好,水生生物多樣性水平有所提升。 馬毅表示,成效的第一個方面,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