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蘭州大學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網站報道,該實驗室2010年度開放課題已經開始申請,截至日期為2010年12月25日。 實驗室主要從事青藏高原和中亞干旱區環境變化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為:(1)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環境效應;(2)干旱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3)干旱氣候與全球變化;(4)干旱區現代地表過程。凡符合《開放課題基金管理條例》申請條件的研究人員均可提出申請,實驗室將按照“公平競爭、擇優支持”的原則確定資助項目。 詳情請見: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0年度開放課題基金申請通知 ......閱讀全文
記蘭州大學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地處西部的蘭州大學,先后被確立為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培養人才,服務地方,蘭大在融入西部的發展中即將迎來百年校慶。 作為蘭州大學眾多科研
作為目前我國頂尖的科研平臺之一,國家重點實驗室在科學前沿探索和解決國家重大需求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經過30多年建設發展,科技部已在相關領域建設了500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納入國家重點實驗室統計范圍的有國家實驗室(試點)、國家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企業國家重點
美國科學院士Peter Vitousek等指導實驗室青年博士的田間試驗。 2015年年底,中科院水利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在參評的地學領域4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以“良好”成績順利通過科技部評估,此輪5年周期,重點
亞洲季風在第四紀及之前的變化特征是什么?亞洲內陸粉塵的傳輸和沉積規律是什么?這些,我們都能利用黃土高原的第四紀黃土作為研究對象,一一為公眾解答。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地環所)的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黃土室),就是這樣一個以黃土等多種地質生物載體為研究對象,擁有
科技部關于發布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2016年度項目指南的通知國科發基〔2016〕228號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軍委科技委: 根據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總體要求,科技部、財政部按照需求導向和分類整合的原則,在原“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基礎上,重新整合設立“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現將
孑遺植物在第三紀廣布于北半球,但現在僅零散分布于中低緯度溫暖、濕潤的地區。研究影響孑遺植物分布的主要氣候因子,可以為保護孑遺植物生境提供科學思路。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古氣候變遷和物種演化研究組博士黃永江和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古生態研究組博士Frédéric M. B. Jacques等人合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12日在中科院2009年度工作會議上提出以6個領域的科技創新為支撐的經濟社會基礎和戰略體系。 路甬祥說,為有效應對國內外發展環境的新變化,有效應對新科技革命的挑戰,有效解決制約我國當前和長遠發展的重大瓶頸問題,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經過兩年的緊張調試工作,現已經實現了跟蹤、漂移掃描、運動中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攝。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與阿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平臺建立天地鏈路。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10月10日,首次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成果海
9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情況。自然科學基金委2020年第19次委務會議決定資助項目32486項。 其中面上項目14773項、重點項目737項、重大項目1項、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102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3771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含港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