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組織培養中常用滅菌方法(二)
4、不耐熱的物質采用過濾滅菌一些生長調節劑,如赤霉素、玉米素、脫落酸和某些微生物是不耐熱的,不能用高壓滅菌處理,通常采用過濾滅菌方法。一些化學成分在高溫高壓下會發生降解而失去效能或降低效能。經高溫滅菌后赤霉素GA3的活性僅及不經高溫滅菌的新鮮溶液的10%。蔗糖經高溫后部分被降解成d-葡萄糖和d-果糖,果糖又可被部分水解,產生抑制培養的植物組織生長的物質。高溫還可使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發生反應。維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熱穩定性,但如果培養基的ph值高于5.5,則維生素b1會被迅速降解。泛酸鈣、植物組織提取物等要過濾滅菌,不能高溫滅菌,否則會失去作用。防細菌濾膜的網孔的直徑為0.45微米以下,當溶液通過濾液后,細菌的細胞和真菌的孢子等因大于濾膜直徑而被阻,在需要過濾滅菌的液體量大時,常使用抽濾裝置;液量小時,可用注射器。使用前對其高壓滅菌,將濾膜裝在注射器的靠針管處,將待過濾的液體裝入注射器,推壓注射器活塞桿,溶液壓出濾膜,從針管壓出的溶......閱讀全文
植物的組織培養技術
一. 實驗目的: 1. 學習固體培養基的配制; 2. 掌握胡蘿卜愈傷組織的誘導方法。 二. 實驗原理: 植物組織培養理論依據是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 植物組織培養是指用無菌培養的方法,在人工制備的培養基上培養植物體的一個離體器官、離體的一種組織,或單個細胞
植物組織培養的應用
快速繁殖優良植物株系 組織培養具有時間短、增殖率高和全年生產等優點,比大田生產快得多。加上培養材料和 試管 苗的小型化,這就可使有限的空間培養出大量個體。例如蘭花(Cymbidium)、桉樹(Eucalyptus)、楊樹、秋海棠等植物,用一個莖尖或一小塊葉片為基數,
什么是植物組織培養
植物的組織培養是根據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這個理論,近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項無性繁殖的新技術。植物的組織培養廣義又叫離體培養,指從植物體分離出符合需要的組織、器官或細胞,原生質體等,通過無菌操作,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在含有各種營養物質及植物激素的培養基上進行培養以獲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產具有經濟價值的其他產
植物愈傷組織培養
無菌播種(一)實踐目的學習利用植物種子的胚軸進行愈傷組織培養的方法,主要是種子的無菌接種技術。(二)實踐地點和時間植物組培室、建議4學時(三)實踐用具與材料超凈工作臺、手術剪、槍狀鑷、酒精燈、酒精瓶、紗布、高壓滅菌鍋、電子天平、盛物籃、植物種子、70%酒精、0.1%升汞、ZT、2,4—D、大量元素、
植物組織培養的概念
植物組織培養概念(廣義)又叫離體培養,指從植物體分離出符合需要的組織。器官或細胞,原生質體等,通過無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條件下進行培養以獲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產具有經濟價值的其他產品的技術。植物組織培養概念(狹義)指用植物各部分組織,如形成層、薄壁組織、葉肉組織、胚乳等進行培養獲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養
植物組織培養的概念
植物組織培養指的是在特定條件下用人工手段是植物細胞分裂增殖的生物學技術。
植物組織培養應用介紹
植物組織培養指的是在特定條件下用人工手段是植物細胞分裂增殖的生物學技術。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簡介
上世紀30年代white首次由番茄根建立了第一個活躍生長的無性繁殖系,驗證了l902年Haberlandt提出的植物細胞全能性的理論。所謂植物細胞全能性就是每個植物細胞就像一粒種子,在適宜條件下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潛力。20世紀50年代——誘導培養銀膠菊愈傷組織得到天然橡膠從胡蘿卜體 細胞培養
植物組織培養知識概要
植物組織培養(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通過無菌操作分離植物體的一部分(外植體explant),接種到培養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包括營養、激素、溫度、光照、濕度)進行培養,使其產生完整植株的過程。(主要有原生質體(Protoplast),懸浮細胞,組織(愈傷組織Callus
植物組織培養的流程
植物組織培養的流程:第一步,將采來的植物材料除去不用的部分,將需要的部分仔細洗干凈,如用適當的刷子等刷洗。把材料切割成適當大小,即滅菌容器能放入為宜。置自來水龍頭下流水沖洗幾分鐘至數小時,沖洗時間視材料清潔程度而宜。易漂浮或細小的材料,可裝入紗布袋內沖洗。流水沖洗在污染嚴重時特別有用。洗時可加入洗衣
植物組織培養的流程
一個完整的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準備階段查閱相關文獻,根據已成功培養的相近植物資料,結合實際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培養方案。然后根據實驗方案配制適當的化學消毒劑以及不同培養階段所需的培養基,并經高壓滅菌或過濾除菌后備用。(2)外植體選擇與消毒選擇合適的部位作為外植體,采回后經過適當的
組織培養常用術語介紹(一)
組織培養常用術語(一) 隨著細胞培養日益廣泛地被各學科、眾多的科學工作者所采用,不可避免地會在正確理解和使用各種術語上出現混亂,因此,在系統學習細胞培養之前,有必要將有關術語含義介紹如下: 1.Anchorage-dependent cells or cultures (停泊或貼壁
組織培養常用培養基
組織培養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培養基的選擇。不同培養基有不同特點,適合于不同的植物種類和接種材料。開展組織培養活動時,應對各種培養基進行了解和分析,以便能從中選擇使用。培養基中的激素種類和數量,隨著不同培養階段和不同材料而有變化,因此各配方中均不列入。幾種常用培養基如下:MS培養基 ?MS
組織培養常用術語介紹(一)
隨著細胞培養日益廣泛地被各學科、眾多的科學工作者所采用,不可避免地會在正確理解和使用各種術語上出現混亂,因此,在系統學習細胞培養之前,有必要將有關術語含義介紹如下:1.Anchorage-dependent cells or cultures (停泊或貼壁依賴性細胞或培養物)2.Apoptosis(
植物組織培養及其在中草藥研究中的運用
植物組織培養(Plant Tissue Culture)是應用無菌培養的方法培養植物的一個離體部分,也即是一種將自然環境中分離出來的植物細胞或組織放入含有合成培養基的瓶中,在無菌條件下使之生長或發育的方法。這項工作自50年代后期至今巳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如誘導培養胡蘿卜的體細胞分化成完整植株,由曼陀羅
概述植物組織培養中的脫分化和再分化
植物組織培養(plant tissue culture)的理論根據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但是,在一個完整的植株上,各部分的體細胞只能表現一定的形態,承擔一定的功能,這是由于受具體器官或組織所在環境影響的緣故。 植物體的一部分一旦脫離原來所在的器官或組織,成為離體狀態時,在一定的營養、激素等外界條
植物基因轉化常用方法2
(二)Ti質粒轉化植物細胞的戰略 1?. Ti質粒的改造 有以下理由使天然的Ti質粒不能作為表達載體使用: a.?生長在培養基上的植物轉化細胞產生大量的生長素和分裂素阻止了細胞再生長為整株植物,因此,必須除去生長素和分裂素基因。 b.?有機堿的合成與T-DNA的轉化無關,而且可能會影響植物細
植物基因轉化常用方法3
(三)改良植物性狀的策略 基因克隆技術提供了一種新的改良植物的方法,它可以直接的改變植物的基因型。有兩種策略可以應用。 1) 基因附加:通過添加1個或多個基因改變植物的性狀。 2) 基因扣除:利用基因工程技術使一個或多個植物已經存在的基因失活。 滅活植物基因是通過反義技術來實現的。將外源基因
植物基因轉化常用方法4
1.2?其它的基因附加工程在水稻、棉花、馬鈴薯、番茄和其它作物上也進行了δ-內毒素工程,獲得昆蟲抗性也不僅僅是指有著一種方法。蛋白酶抑制劑也是較好的選擇,它可以一只昆蟲腸道內的蛋白酶活性,阻止或減緩害蟲生長,許多植物能產生蛋白酶抑制劑,如豇豆和common bean,?他們的基因已經被成功的轉移到其
實驗室常用的滅菌方法詳細介紹
實驗醫學微生物學常用的器材一般包括玻璃器材、金屬器械、橡膠制品及塑料制品等,每類器材的處理及消毒措施都有不同。嚴格的消毒滅菌工作極為重要,直接影響著整個實驗能否順利進行。 (一)消毒滅菌方法 目前常用的消毒滅菌方法多采用物理方法(如干熱滅菌法、濕熱滅菌法、過濾除菌法、射線殺菌法等)和化學方法
常用菌種保藏方法(二)
4.沙土保藏法 (1)取河沙加入10%稀鹽酸,加熱煮沸30分鐘,以去除其中的有機質。 (2)倒去酸水,用自來水沖洗至中性。 (3)烘干,用40目篩子過篩,以去掉粗顆粒,備用。 (4)另取非耕作層的不含腐植質的瘦黃土或紅土,加自來水浸泡洗滌數次,直至中性。 (5)烘干,碾碎,通過100目篩子
常用中藥薄層方法(二)
蒙花苷? 野菊花栓? 石醚脫脂,甲醇回流,濾過用? 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 氯化鋁+UV365異歐前胡素? 白芷? 乙醚提,乙酸乙酯溶? 石醚-乙醚(3:2)? UV365歐前胡素? 白芷? 乙醚提,乙酸乙酯溶? 石醚-乙醚(3:2)? UV365丁香酚? 十六味冬青丸? 乙醚
AD認知記憶實驗中的常用方法——水迷宮(二)
如果有條件,水池最好有完整的溫控系統,即溫度檢測和上升降溫裝置(主要是升溫),將水溫的波動控制在最低水平。而且這種溫控系統的升溫設備需要盡量均勻分布,否則水溫不均也會影響實驗結果。?水迷宮房間內的給排水系統可以大大增加實驗的便利性,因此建議設置專門的房間用于水迷宮實驗,并能直接安裝向水池提供熱水的龍
植物組織培養的培養條件
植物組織培養即植物無菌培養技術,又稱離體培養,是根據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論,利用植物體離體的器官(如根、莖、葉、莖尖、花、果實等)、組織(如形成層、表皮、皮層、髓部細胞、胚乳等)或細胞(如大孢子、小孢子、體細胞等)以及原生質體,在無菌和適宜的人工培養基及溫度等人工條件下,能誘導出愈傷組織、不定芽、
植物無糖組織培養技術
植物無糖組培快繁技術(Sugar-free micropropagation)又稱為光自養微繁殖技術(Photoautotrophic micropropagation)是指在植物組織培養中改變碳源的種類,以CO2代替糖作為植物體的碳源,通過輸入CO2氣體作為碳源,并控制影響試管苗生長發育的環境因子
植物組織培養的培養條件
(一)溫度: 對大多數植物組織20~28℃即可滿足生長所需,其中26~27℃最適合。 (二)光: 組織培養通常在散射光線下進行。光的影響可導致不同的結果。有些植物組織在暗處生長較好,而另一些植物組織在光亮處生長較好,但由愈傷組織分化成器官時,則每日必須要有一定時間的光照才能形成芽和
植物組織培養的分類介紹
1、胚胎培養 指以從胚珠中分離出來的成熟或未成熟胚為外植體的離體無菌培養。 2、器官培養 指以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等器官為外植體的離體無菌培養,如根的根尖和切段,莖的莖尖、莖節和切段,葉的葉原基、葉片、葉柄、葉鞘和子葉,花器的花瓣、雄蕊(花藥、花絲)、胚珠、子房、果實等的離體無菌培養。
植物組織培養有哪些特點?
1、培養條件可以人為控制 組培采用的植物材料完全是在人為提供的培養基和小氣候環境條件下進行生長,擺脫了大自然中四季、晝夜的變化以及災害性氣候的不利影響,且條件均一,對植物生長極為有利,便于穩定地進行周年培養生產。 2、生長周期短,繁殖率高 組培是由于人為控制培養條件,根據不同植物不同部位的
植物組織培養的相關介紹
1、試劑 乙醇。 吲哚乙酸( IAA) 或 2 ,4 – D (生長素類似物)。 氯化汞(升汞)或次氯酸鈉。 6 -芐基氨基腺嘌呤( 6-BA ) MS 培養基 0.1 mol/L NaOH與 0.1 mol/L HCl 2、配制培養基 (1)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 MS 培養基(
植物組織培養的發展概況
植物組織培養是20世紀初開始,以植物生理學為基礎并在德國植物學家G.Haberland提出的“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1904年)”的設想指導下,經許多學者努力開拓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一項生物技術。1934年荷蘭植物學家F.W.Went發現了生長素吲哚乙酸,隨后不少學者又相繼發現了吲哚丁酸、萘乙酸和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