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通過高通量scRNA/VDJ-seq測序,鑒定了8,558個IgG1+抗原結合克隆型,從60名康復患者中發現14種有效的SARS-CoV-2中和抗體,還用SARS-CoV-2真病毒和SARS-COV-2 VSV假病毒系統進行驗證,發現其中最有效的中和抗體是BD-368-2,而且BD-368-2對感染SARS-COV-2的hACE2轉基因小鼠表現出較強的治療和預防作用。同時,研究利用了生物信息學的分析方法,對單克隆抗體CDR3H結構進行預測,驗證實驗發現,mAb中與SARS-CoV中和抗體m396高度相似的CDR3H結構對SARS-CoV-2具有非常高的中和效力。 圖4. BD-368-2對感染SARS-CoV-2的hACE2轉基因小鼠有較高的治療和預防作用(Yunlong Cao et al. 2020) 7月23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祥喜研究員與多個團隊合作,通過噬菌體展示技術構建了冠狀病毒抗體庫,經過......閱讀全文
研究通過高通量scRNA/VDJ-seq測序,鑒定了8,558個IgG1+抗原結合克隆型,從60名康復患者中發現14種有效的SARS-CoV-2中和抗體,還用SARS-CoV-2真病毒和SARS-COV-2 VSV假病毒系統進行驗證,發現其中最有效的中和抗體是BD-368-2,而且BD-368-2對
新冠中和抗體與疫苗研發常見的病毒學研究方式-中和抗體研究 童話里的故事都是騙人的,但每個人心中的童話是美好的,充滿著希望和期待。面對新冠病毒疫情時,正是這樣的希望支撐著大家不斷地堅持和奮斗。7月份以來,科學家們通過自主研發、團體合作,中和抗體藥物的開發以及疫苗II期臨床實驗獲得進一步成功,
COVID-19大流行在全球范圍內蔓延,迄今已感染全球超381萬人,并造成超26萬人死亡。 目前對于新冠病毒(SARS-CoV-2)尚無可用于預防或治療的疫苗和藥物。因此,中和抗體被認為是對抗COVID-19候選療法。就其原理來說,新冠病毒通過其表面的刺突糖蛋白(S蛋白)識別并結合宿主細胞表面受體
《自然》發表的一篇論文報道,接種輝瑞 -BioNTech 新冠疫苗的血清中和了新的新冠變異病毒。接種兩劑疫苗的人的血清中和了B.1.617.2(又稱delta)變異株(首次于印度發現)和一些其他變異株,包括B.1.525(首次發現于尼日利亞)。 隨著新冠病毒新變異株的出現,亟需評估現有疫苗產生
根據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公共安全風險防控與應急技術裝備”重點專項“新型冠狀病毒中和抗體產品研發”應急項目評審工作安排,生物中心將于2020年5月14日組織開展專家評審會。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文件精神,現將評審專家名單予以公布。國家
新冠疫苗接種者體內RBD抗體及中和抗體檢測方法和結果分析新冠疫苗保護性能評估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威脅,目前已經有很多國家開始了疫苗接種工作,但接種新冠疫苗后,產生的保護效果并不確定,評估新冠疫苗有效性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接種者體內中和抗體的含量。針對大規模疫苗接種后的人群,使用簡單、快速的膠體金免疫層析法
從武漢大學了解到,近日,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在新型冠狀病毒康復者體內中和抗體的持久性和交叉保護活性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提出及時更新疫苗的S蛋白氨基酸序列、合理安排加強免疫的時間或是更經濟可行、更科學的免疫策略,并為發展廣譜新冠疫苗和抗體提供了理論依據。? ?
清華大學醫學院祁海教授課題組揭示了人體免疫細胞逐步增高抗體親和力的新機制,闡明了重要免疫疾病相關分子ICOSL(誘發性共刺激分子)在此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為改善抗病毒抗體疫苗,特別是研發更有針對性的“靶點”中和抗體疫苗開辟了潛在新方向。英國《自然》雜志于北京時間16日凌晨兩點在線發表了相關論文。
8月13日晚上七點,賽業生物云課堂開始了主題為“ACE2小鼠模型在中和抗體和疫苗研發中的應用”的第七期課程,需要課件的老師可以關注“賽業生物訂閱號”,后臺留言“007”。針對答疑環節未及時解答的問題,我們進行了收集整理,下文為劉璐博士針對答疑環節提出的問題給出的詳細解答。?Q1:想知道新型冠狀病毒的
目前我國已有多種不同技術路線的新冠疫苗附條件上市或緊急使用,最普及的是滅活疫苗,需要兩劑次完成免疫。 科興此前曾披露,兩針滅活疫苗接種后,再接種第三針滅活疫苗,抗體可在一周內迅速提升10倍,半個月達到20倍,但何時接種加強第三針,正在研究測試。 7月25日,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疫苗評價所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