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34.shtm 中新社北京3月23日電 (記者 高凱)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司司長毛群安23日表示,國家衛健委將通過技術手段,將核酸檢測、疫苗接種和是否去過中高風險地區這些信息自動整合至健康碼。 國家衛健委當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毛群安在發布會上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健康碼的運用對人員流動、復工復產、復學復市,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指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國家衛健委通過基礎數據的互認共享,會同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等部門,制定了健康碼管理與服務的制度,明確了賦碼和轉碼規則,清理規范現有的各類疫情防控碼,原則上一個省(區、市)只保留一個統籌建設的健康碼,全國目前基本實現了健康碼的“一碼通行”。 據毛群安介紹,為了便利個人申領和使用健康碼,國家衛健委明確提出了相關舉措。......閱讀全文
【內容簡介】2019新型冠狀病毒,即“2019-nCoV”,因2019年武漢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發現,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等較嚴重疾病。新型冠狀病毒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
新冠疫情是一場大考,考驗著我國高校抗擊疫情科研攻關實力。疫情發生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充分發揮科研優勢和多學科綜合交叉優勢,積極開展科研攻關,盡最大努力為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 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門的部署下,我校第一時間組織30家科研機構和醫院,組建24支重點科研團隊,投入5000萬元科
全球新冠疫情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疫苗被寄予徹底終結疫情的厚望。然而,世界衛生組織不止一次強調疫苗的開發很難在18個月內完成。要知道,最近幾年人類的疫苗研發往往耗時數年。但這一次,人類必須提速。那么我們要如何優化研發流程才讓全球不同背景的研發者都可以跑步前進研發新冠疫苗呢? “藥”點分析:●&
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的研發人員報告發現世界上首個確認被新冠病毒重復感染的病例。這則消息獲得紐約時報、路透社(Reuters)等多家媒體的廣泛關注,也在社交媒體上引來熱評。此前,已有研究報道核酸檢測“陰轉陽”,懷疑可能被新冠病毒再次感染的患者案例,然而
6月15日,北京市召開第117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北京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表示,全市和新發地相關人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情況,共檢測76499人,結果陽性59份。 6月14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49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
12月1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9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例(廣東3例,上海1例,福建1例,河南1例,陜西1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內蒙古);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在上海)。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8例,解除醫學觀察的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聞令即動,帶領團隊第一時間“逆行”武漢,在基礎研究、疫苗、防護藥物研發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 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獲頒“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獎章
據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最新消息,北京昨日新增報告3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6月16日0時至24時,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31例、疑似病例3例、無癥狀感染者6例。截至6月16日24時,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557例,累計出院411例,在院137例,累計死亡9例。尚在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12例。 6月16
2019年冠狀病毒(縮寫為“ COVID-19”)是病毒家族中的一種新型病毒,可以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播,引起威脅生命的呼吸系統疾病,包括肺炎。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最初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被發現,現已在全球多個地區被發現。鑒于此種病毒傳播的嚴重性,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應急委員會已于2020年1月30日
今日,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宣布,該公司與牛津大學聯合開發的新冠疫苗3期臨床試驗的主要分析結果,以《柳葉刀》預印本(preprint in The Lancet)的形式發布。去年12月,這款名為AZD1222的新冠疫苗的3期臨床試驗中期結果曾經在《柳葉刀》上發布。當時的數據
今天是大年初七,也是節后上班的第一天。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如果市民在節前已經完成第一劑新冠疫苗接種,春節假期過后請盡快接種第二劑。此外,隨著春節假期結束,返京高峰來臨,進返京人員也應注意,國內低風險地區人員進京須持抵京前7日內核酸陰性證明,抵京后實行14天健康監測,滿7天、滿14天各開展一次核酸
7月23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1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6例(廣東5例,上海1例),本土病例15例(新疆13例,遼寧2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在上海)。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8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66人
7月26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61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4例(內蒙古2例,福建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57例(新疆41例,遼寧14例,吉林2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0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228人,
6月16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1例(甘肅10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33例(北京31例,河北1例,浙江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本土病例(均在北京)。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
數十年來,受人類與自然環境接觸增加、野生動物棲息地縮減、全球化下前所未有的跨境人員、貨品流動等多重因素影響,以新冠肺炎 COVID-19 為代表的新興烈性傳染病在全球范圍內呈擴散趨勢,對人類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帶來巨大威脅。 在此緊急態勢下,可保護實驗人員免受感染、防病原體泄露的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
核酸檢測的主要功能 不再是最初用來診斷一個人是新冠患者 恰恰相反,現在它被用來證明一個人 不是新冠患者 1月11日,遼寧沈陽市鐵西區,人們在彰驛學校檢測點排隊等待核酸采樣。圖/新華1月11日,遼寧沈陽市鐵西區,人們在彰驛學校檢測點排隊等待核酸采樣。圖/新華 1月22日清晨,家住北京西
此前,經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以下簡稱漁護署)兩次病毒測試,發現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的寵物狗的口腔及鼻腔樣本呈弱陽性反應。漁護署3月4日表示,有關結果顯示這只狗已經低程度感染新冠病毒,成為全球首例。 消息一出,許多人都感到驚訝:難道新冠病毒已經“變異”,能夠在狗身上傳播了?于是又一個新冠恐慌產生
2021年2月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1. 我國科學家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突出進展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科學家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和國
今冬明春疫情可能繼續存在或發展,發現局部地區疫情后,采取社區層面聯防聯控、社區全民核酸篩查、追蹤密切接觸者、隔離核酸陽性的無癥狀患者等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專家組組長、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鐘南山在18日舉行的全球科學與生命健康論壇上作出以上表述。 全
在武漢戰斗113天,離開武漢110天后,“人民英雄”陳薇院士,再次來到武漢。 除了研制疫苗,還對昆蟲做過病毒監測 今天上午,在全國政協委員專題視察團視察情況交流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說,今年1月26日晚上她帶隊來到武漢時,根本看
武漢市已于12月24日啟動了新冠疫苗的緊急接種的工作;“鄂冷鏈”平臺將于2021年1月1日起在武漢市全面運用;10月1日至12月27日武漢市共有43名境外輸入性核酸陽性病例,目前已有39人出院。記者從28日召開的武漢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武漢市堅持“盯住人、管住物、防住地”,全力做好秋冬季疫情
2021年2月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我國科學家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突出進展、嫦娥五號首次實現月面自動采樣返回、“奮斗者”號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揭示人類遺傳物質傳遞的關鍵步驟、研發出具有超高壓電性能的透明鐵電單晶、202
歷史上的冠狀病毒“毒性”都是減弱的。 “不需要過分渲染,也不需要恐慌。” 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最近一篇討論新冠肺炎的文章中這樣說到。 在經歷新冠病毒爆發初期肆虐的疫情之后,我們正在進入新的抗疫階段。雖然今天我們依然不能說已熟悉了這個新的病毒,但它的許多大致特性我們已經掌握。 其中最
12月5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8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7例(上海6例,福建6例,廣東2例,四川1例,云南1例,陜西1例),本土病例1例(在天津);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2例,
3月18日下午,廣州市人民政府舉行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 鐘南山院士在會上指出,不能靠所謂的“集體免疫”解決問題,疫情的解決最終要靠疫苗實現;盡管目前病毒起源問題還沒有證據,但將來會有答案,現階段妄下結論是不負責任的。 面對記者關于“如何提高免疫力”的問題,鐘南山笑答:早餐很重要,不要吃太飽
3月18日下午,廣州市人民政府舉行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 鐘南山院士在會上指出,不能靠所謂的“集體免疫”解決問題,疫情的解決最終要靠疫苗實現;盡管目前病毒起源問題還沒有證據,但將來會有答案,現階段妄下結論是不負責任的。圖片來源于網絡 面對記者關于“如何提高免疫力”的問題,鐘南山笑答:早餐很重
宏觀環境 ?“十四五”規劃發布,確定基因及生物技術為戰略性科技攻關及新興產業地位 2021年3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簡稱“‘十四五’規劃”)正式發布,明確“基因與生物技術”作為七大科技前沿領域攻關領域之一;“生物技術”作為九大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于當地時間16日表示,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mRNA-1273”)當天在西雅圖開始首次臨床試驗。首批接種疫苗的志愿者有45人,均為18至55歲的健康成年人,其中4人在16日接受注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布消息開始臨床試驗。/NIH網站“臨床試驗的啟動速度之快,創下紀錄。”
新冠肺炎疫情繼續蔓延,全球確診病例累計已超過30萬、中國以外超過25萬。近日有臨床研究報告了部分出院后檢測又恢復陽性的案例。有觀點認為新冠肺炎可能會成為長期感染的慢性病,疫情也可能“長期化”。 多位專家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還沒有明顯證據支持這種猜測,但對于康復患者應加強長期監測,密切
新冠肺炎疫情繼續蔓延,全球確診病例累計已超過30萬、中國以外超過25萬。近日有臨床研究報告了部分出院后檢測又恢復陽性的案例。有觀點認為新冠肺炎可能會成為長期感染的慢性病,疫情也可能“長期化”。 多位專家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還沒有明顯證據支持這種猜測,但對于康復患者應加強長期監測,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