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27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積極支持發展中國家科技發展,將采取措施幫助發展中國家培養不同層次的優秀科技人才,在亞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區建設一批開放性科教合作平臺,促進發展中國家創新能力建設。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第25屆院士大會26日至29日在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舉行,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位科學家、十余個國家的科技部長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機構代表參加本次大會,會議由白春禮主持。
白春禮說,發展中國家科學院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科技發展,為發展中國家培養人才,推動南南、南北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合作,推進發展中國家對重大科技問題的合作研究和經驗共享。迄今,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擁有1000多名院士,他們來自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
多年來,發展中國家科學院主辦大量學術會議,實施多項研究生培養和學者交流計劃,為發展中國家優秀科學家提供獎勵,這些都為推動世界科技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科技格局的變化發展作出了貢獻,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在國際科技界的影響和作用日益增強。
白春禮指出,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科學院一直保持密切合作關系,為發展中國家科技發展提供了大力支持。自2004年起,中國科學院每年接收約50名發展中國家學者到中國訪問學習。他本人從2013年1月起正式就任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成為該組織成立以來擔任院長職務的首位中國科學家,這也為中國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科技合作提供了新契機。
中國科學院與發展中國家科學院2013年共同啟動了院長獎學金計劃,每年支持140名發展中國家青年學生在中國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由于該計劃啟動以來在發展中國家引起強烈反響,雙方決定將今年享受博士生獎學金的人數進一步提高到200人。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去年還與中國的聯想集團合作推出了該組織最高獎項——聯想科學獎,獎金達10萬美元,每年頒發一次,用以表彰在全球范圍內為發展中國家科學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
2013年,中國科學院與發展中國家科學院聯合支持建立了5個卓越中心,旨在通過人才培訓、合作研究和戰略咨詢等手段構建廣泛的發展中國家科技合作網絡,提高發展中國家在重要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
白春禮說,中國科學院目前正在實施國際化戰略,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去年啟動了發展中國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是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環。該拓展工程包括發展中國家人才培訓計劃、海外科教基地建設拓展計劃和科技優秀中心建設計劃三個組成部分,是與發展中國家科技合作的創新性模式。
白春禮還介紹說,在中國科學院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改革、創新和發展的行動綱領《“率先行動”計劃》中,就有加強發展中國家合作的內容,如深入實施“開放興院”戰略,全面擴大開放合作,提升科技服務和支撐能力。
3月1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科學技術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了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分別為:祝融號巡視雷達揭秘火星烏托邦平原淺表分層結構;FAST精細刻畫活躍重復快速射電暴;全新......
3月1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科學技術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了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祝融號巡視雷達揭秘火星烏托邦平原淺表分層結構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入選。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
近日,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所高校,迎來了2023年第一篇Nature。浙江大學氮素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元素。隨著全球人口的日益增長,農田持續增產的需求越來越大,氮肥的使用量也是逐年攀升。......
圖說:人類腸道類器官的培養過程。圖片來源:JunichiTakahashi在科幻電影中,總能看見科學家在實驗室培育人體器官的場景。目前,日本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使高效培育人類腸道類器官成為現實。在......
2022年11月8日,驚聞恩師唐有祺先生仙去,至感悲痛。先生之諄諄教誨,言猶在耳,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數日已過,仍不能釋懷,撰以此文,緬懷恩師,以寄哀思。師恩難忘,情誼永存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人遇到......
一個振動物體的振動性質受到其固定方式的影響,這一規律不僅激勵人們在宏觀世界發明了各式各樣獨具特色的樂器,也指引人們在微觀尺度上設計制備不同類型的力學諧振器。其中,納米機電諧振器具有質量輕、頻率高、品質......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特任教授薛林課題組與德國馬克思普朗克醫學研究所教授KaiJohnsson合作,構建并利用半合成生物傳感器揭示輔酶A(CoA)細胞內的代謝平衡。10月31日,相關研究成果......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察時強調,中國科技大學要勇于創新、敢于超越、力爭一流,在人才培養和創新領域取得更加驕人的成績,為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中國科大黨委書記舒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教授陽麗華課題組,揭示了納米顆粒的彈性影響其血液循環壽命的機制,并表明納米顆粒的彈性作為一個易于調節的參數,未來有望用于合理利用蛋白冠。研究成果日前發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韓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王雙、銀振強、陳巍等,實現了抗環境干擾的非可信節點量子密鑰分發網絡,全面提高了量子密鑰分發網絡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向實現下一代量子網絡邁出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