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在廣州舉行
第十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現場。主辦方 供圖 頒獎現場。主辦方 供圖 12月28日至29日,2021第十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在廣州舉行。來自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及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行業的共50家企業同場競技。經過兩天角逐,最終決出大賽的一、二、三等獎。這是中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雙創大賽總決賽首次在廣州舉行。 據介紹,該大賽在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央網信辦、全國工商聯共同指導下,自2012年啟動以來已連續舉辦十屆,累計參賽企業和團隊超過24萬家。今年的雙創大賽共有33289家企業報名參賽。其中,廣東省企業達7517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二,超過全國報名總數1/5。 經過激烈角逐,最終有4家粵企獲獎。其中,廣州喜鵲醫藥有限公司、光為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兩家企業分別榮獲第十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成長組二等獎、三等獎。這兩家獲獎企業與創芯國際生物科技(廣州)有......閱讀全文
2018全國科技活動周:突出硬科技、炫科技、樂科技
?? 5月8日,記者從科技部獲悉,2018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將于5月19-26日舉行,主題為“科技創新 強國富民”。據了解,全國科技活動周自2001年起已連續舉辦17屆,成為內容最豐富、公眾參與度高、社會影響力大的群眾性科技活動品牌。今年是全國科技活動周舉辦18周年。5月8日,科技部召開2
科技雜談:讓科技爭鳴成常態
當前,我國的科技事業已迎來科學發現與技術創新并重、向世界科技強國進軍的新階段,公開、平等、理性的討論乃至批評,理應成為各方樂見的常態 新近出版的2018年第2期《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英文簡稱“CCCF”),發表了黃鐵軍教授的文章《也談強人工智能》,對上期周志華教授的《關于強人工智能》和李國杰院
科技部:加強科技倫理治理!
2022年3月23日上午10時,科技部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科技部副部長相里斌,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司長戴國慶,衛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長顧金輝,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副部長宋玉榮,科技部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副司長馮楚建,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翟曉梅教授,
冬奧“黑科技”亮相北京科技周
科技冬奧展區火炬傳遞機器人 孟凌霄攝 8月20日上午,2022年全國科技活動周主場活動暨北京科技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綠心公園啟動。在科技冬奧主題展區,“水下火炬傳遞機器人”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 這款水下火炬傳遞設備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等打造,實現奧運史上首次機器人水下火
科技部印發《國家科技計劃科技報告管理辦法》
科技部關于印發《國家科技計劃科技報告管理辦法》的通知 ?國科發計〔2013〕613號機關各廳、司、局、辦,直屬機關黨委,各直屬事業單位,科技日報社,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中發〔2012〕6號),加快建立統一
科技短波
2018中國(北京)跨國技術轉移大會舉行 本報電 2018中國(北京)跨國技術轉移大會日前在京舉行。大會由科技部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開放創新,共贏未來”為主題, 圍繞“技術轉移要素整合、重點國家地區合作、高精尖產業發展”三條主線,組織圓桌論壇、創新項目路演與對接、展覽展示等活動
科技短波
《中國雷達簡史》啟動編撰 日前,在首屆“雷達在哪里”高峰論壇上,組織方宣布啟動《中國雷達簡史》編撰工作,將收集、梳理雷達發展史料,完成一部全面反映中國雷達發展歷程的著作,記錄幾代雷達人艱辛創業、自主創新的事跡和精神。“雷達在哪里”高峰論壇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雷達行業協會和中國
科技周:再現科普盛宴 助力科技創新
5月20日—27日,2017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場活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成功舉辦。本屆科技周以“科技強國 創新圓夢”為主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關于“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位置”的重要指示,主場活動通過大型科普博覽,
科技部公布中國科技實力“清單”
我國科技實力到底如何?3月18日,2011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召開之際,科技部公布了一組衡量中國科技實力的“關鍵數字”。 數字一:科技投入年均遞增20%,科技人力資源總量世界第一 “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科技投入保持了20%以上的年均增速。2009年我國中央財政科技投入為1512億元
科技治理給科技傳播帶來新挑戰
“公眾參與意識強烈,但參與的基礎非常薄弱,科技治理面臨挑戰。”8月2日召開的第21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上,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奮宇研究員作了題為《科技治理與科技傳播》的學術報告。報告中,他介紹了科技治理從理念到現實的轉變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科技傳播在其中能夠如何發揮作用。 黨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