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科學道路上的“行者”
8月的大連云淡風輕、碧海藍天,夾雜著海蠣子味的海風撲面而來。李燦攜妻子、女兒結束了國外訪學工作,回到了“塵封”3年的家中,一番簡單收拾。當天下午,李燦帶著兩大箱零部件到大連化物所上班了,啟動紫外拉曼光譜的研制工作。 這一年是1996年,國際紫外拉曼光譜應用與催化方面的相關研究剛剛開始,李燦迫切地希望盡快在國內開展相關研究,及早在國際催化界占一席之地。 從紫外拉曼光譜儀器開始,我國催化科學逐漸開始亮相世界舞臺。近40年來,從催化劑到催化反應的光譜表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研究員李燦涉獵催化研究的諸多方向,為我國和世界催化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近日,國際催化領域的高水平期刊ACS Catalysis刊發介紹李燦的專論(Account)文章,系統綜述了他近40年的學術生涯與主要學術成就,李燦是首位被邀登上該Account欄目的華人科學家。 “催”陳出新 展露國際 回國后......閱讀全文
李燦團隊“液態陽光”技術獲獎
近日,2021年度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科學技術獎頒獎典禮于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液態太陽燃料合成”技術,因在可再生能源制備氫能及液態陽光甲醇方面取得的科技成就,榮獲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頒獎典禮當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
李燦:科學道路上的“行者”
8月的大連云淡風輕、碧海藍天,夾雜著海蠣子味的海風撲面而來。李燦攜妻子、女兒結束了國外訪學工作,回到了“塵封”3年的家中,一番簡單收拾。當天下午,李燦帶著兩大箱零部件到大連化物所上班了,啟動紫外拉曼光譜的研制工作。 這一年是1996年,國際紫外拉曼光譜應用與催化方面的相關研究剛剛開始,李燦迫切
李燦院士獲日本光化學獎
日前在日本仙臺舉行的日本光化學協會2017年度會議(Annual Meeting on Photochemistry 2017)上,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獲得日本光化學獎,以獎勵他在太陽能光催化和光電催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貢獻,并受邀在大會上做了題為“光催化和光電催化的光生電荷分離的研究”的獲獎
李燦院士當選國際催化理事會主席
李燦院士當選國際催化理事會主席 ——第十四屆國際催化大會紀實 ?????? 2008年7月13至18日,第14屆國際催化大會在韓國召開。國際催化大會由國際催化理事會發起,并由該理事會每四年在不同國家和地區舉辦。該大會是目前世界范圍內規模最大、學術水平最高、影響最廣泛的催化科學領域頂級盛會,也是化
李燦團隊:構建生產綠色能源的“氫農場”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燦團隊在《德國應用化學》發表的一項成果,吸引了國內外業界的廣泛關注。他們提出并驗證了一種新的太陽能分解水規模化制氫策略——“氫農場”策略,并創造了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效率的新紀錄。 “氫農場”策略類似于農場種莊稼,即春天大面積播種后
甘肅省委常委李榮燦調研蘭州分院
1月21日下午,甘肅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李榮燦一行到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就重大項目協調推進等工作進行調研。 李榮燦一行詳細了解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基本情況、發展歷程、主要研究成果和產業化發展,聽取了蘭州分院相關科研項目進展及重大平臺建設進展情況等。 李榮燦表示,蘭州市和蘭州分院要繼續搶抓習近
李燦院士出席《化學通訊》編委會年度會議
3月11日至1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作為《化學通訊》(ChemComm)的副主編,出席了在英國劍橋大學舉行的ChemComm編委會年度會議。出席會議的包括主編、副主編、編委以及英國皇家化學會成員共20余人。 會議就如何進一步提高ChemComm質量、擴大影響、遴選新的學術方
李燦院士獲得2010年A3前瞻計劃項目支助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和韓國國家研究基金會(NRF)各自評審的基礎上,經三方協商,就資助2010年A3前瞻計劃可再生能源的項目達成共識,以下1個項目將獲得NSFC、JSPS和NRF三個機構為期3年的資助,其中NSFC資助200萬元: 項
李燦委員:建議發展太陽燃料 助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
3月11日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11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太陽燃料(俗稱液態陽光)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太陽燃料技術被視為是破解大氣污染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理想技術。他建議加快發展太陽燃料,助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圖片來源于網絡 陽光是地球上最豐富的能量來源,將清潔
李燦:硅基光電極中界面特征對性能的影響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院士、副研究員姚婷婷等在光電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以單晶硅光電極為模型,識別了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OS)結構光陽極中制約其性能的關鍵界面因素,并針對性地引入相關界面調控策略,有效地促進了光生電荷分離提取和利用效率,實現了對光電轉化器件的理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