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資料患者潘某某,男性,44歲一般情況:KPS評分90分,有吸煙史20+年,不規律飲酒史20+年,無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支等病史。病史特點:患者2007年5月31日出現大便時左側腹部陣發性絞痛,查腹部CT發現乙狀結腸癌可能,行腸鏡示:距肛門500px乙狀結腸見粘膜環形隆起,表面高低不平,組織質地脆,觸之易出血,腸腔狹窄,不能通過鏡身,活檢病理提示:乙狀結腸腺癌。遂于2007年6月于上海某三甲醫院行“乙狀結腸癌根治術”。術后病理:乙狀結腸潰瘍型中分化腺癌,腫瘤浸潤腸壁全層至漿膜外纖維脂肪結締組織淋巴結見癌轉移(1/10)。術后基線胸腹CT評估未見遠處轉移。術后予mFOLFOX6方案輔助化療6次,(病程中未見腫瘤復發進展,后因患者拒絕繼續化療,與患者詳細溝通病情,并簽署醫患溝通。故未完成術后半年mFOLFOX6輔助化療),予定期隨訪,術后隨訪腸鏡檢查全結腸未見異常。至2013-03-06隨訪時Ca724:172.8U/ML(......閱讀全文
病例資料患者潘某某,男性,44歲一般情況:KPS評分90分,有吸煙史20+年,不規律飲酒史20+年,無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支等病史。病史特點:患者2007年5月31日出現大便時左側腹部陣發性絞痛,查腹部CT發現乙狀結腸癌可能,行腸鏡示:距肛門500px乙狀結腸見粘膜環形隆起,表面高低不平,組織
作為一名癌癥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癥,其診斷和治療決策的復雜度、困難度,真的不亞于一場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戰爭。先打哪里,再打哪里,何時出擊?不同戰場(分型)主要派什么兵(外科、內科、放化療)?戰爭一旦開始,兵種之間如何打配合?有限的費用如何分配?后方家屬如何支援?怎么打?才算贏?如果事前沒有一個整合的
我國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一直高居癌癥首位。據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癌癥負擔狀況最新估計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新發癌癥病例457萬例,其中肺癌新發病例數高居第一,達82萬例。對肺癌的早期篩查和早期診斷,成為了肺癌防治的關鍵。據統計,高達67.7%的肺癌患
患者,女性,32歲,無誘因出現咯血,實驗室檢查示:結核抗體IgG(-),白細胞7.59×109/L,紅細胞4.28×1012/L,血紅蛋白130g/L,中性粒細胞百分數(NE%)85.1%;胸部CT:左肺下葉高密度改變,考慮炎癥,曾予抗感染及止血治療效果不佳。后行胸部CT增強檢查示,左下肺內基底段異
核心提示: 有很多患者朋友在剛開始患上肝癌的時候,身體是沒有產生多么明顯的癥狀的,都是等到肝癌晚期出現了肺轉移的癥狀之后,到醫院進行檢查才得知自己原來是患上了肝癌,但是無論如何,患者朋友都應該要有治療的信心,要積極地配合醫生的治療。 肝癌此病雖然說發病率還算是
肺腺癌的眼眶轉移非常罕見,發病率約占肺癌的0.7%~12%。缺乏對眼眶轉移的了解將導致鑒別惡性或良性病變的誤診。患者,女,39歲,左眼突出,疼痛、紅腫、無法視物就診,自訴無法視物至少3個月。患者有慢性咳嗽。無創傷、全身性疾病、家族癌癥史和既往眼部疾病史。此外,無吸煙史,但已知暴露于其丈夫的二手煙。鎖
【一般資料】女性,75歲,喪偶,漢族,無業。【主訴】確診胰腺癌9月余,腹脹伴嘔吐半月。【現病史】患者緣于入院前9月余無明顯誘因出現上腹痛痛,為持續性隱痛,疼痛無放射,無反酸燒心,無惡心嘔吐,無腹瀉、便秘等,于當地三級醫院就診,上腹部增強CT示:胰腺癌。胸部CT提示:雙肺多發轉移瘤,未行進一步檢查治療
核心提示: 肝癌是一種發病率非常高的惡性腫瘤疾病,它的危害性極大,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非常嚴重的危險,所以我們千萬不能疏忽大意。這種疾病發展到晚期之后,很容易出現擴散和轉移,這樣會大大的減少患者的存活期,所以我們一定要及早的采取措施進行治療,以盡量的控制病情。
一項新的科學研究已確定了姜黃素(來源于香料姜黃的生物活性分子),預防結腸癌癌細胞轉移的機制之一。研究發現,姜黃素能阻斷結腸癌蛋白質--皮層蛋白。皮層蛋白對于癌細胞運動是必需的蛋白質,它經常在癌癥中過度表達,從而促使癌細胞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 在美國,結腸癌是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近日,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發表了關于結腸癌肝轉移的最新研究結果,在該文章中,他們發現補體5a(c5a)能夠通過趨化因子mcp-1介導的炎癥浸潤促進結腸癌細胞向肝臟轉移。 補體5a是補體激活過程產生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