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中國氣象局正式面向全國氣象部門下發風能太陽能短期預報產品。風能太陽能資源的高效開發利用,離不開對風場、短波輻射等氣象要素的精準判斷。此次下發的產品涵蓋開展風功率、光伏發電功率預報所需的氣象要素,如邊界層不同高度的溫度、濕度、風場,以及到達地表的短波輻射、地面氣壓、降水量等;時間分辨率為15分鐘,空間分辨率為9公里,范圍為整個中國陸地區域,預報頻次為每天1次,可預報時間達126小時。各地氣象部門可結合實際需求,利用這些“原材料”,為能源、電力部門提供針對性預報產品。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中心科學主任、中國氣象局首席氣象服務專家申彥波介紹,我國風能太陽能預報業務已有十多年歷史,通過不斷對接需求,此次下發的產品增加了風功率、光伏發電功率計算所需的70米、100米高度的氣象要素,符合國家新能源綜合利用標準體系要求。此前,吉林省氣象局為作試點單位率先“試水”,完成吉林電網評估項目,為能源部門和發電企業提供預報服務。此項業務目前已......閱讀全文
29日,在中國氣象局5月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服務室正研級高工艾婉秀表示,根據預測,厄爾尼諾現象很可能在今年夏天發生。一旦今年發生厄爾尼諾現象,那么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秋冬季都可能遭遇異常天氣。據悉,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對我國氣候影響比較大,一是當年冬季我國北方容易出
中國氣象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10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以及未來十天天氣趨勢進行說明介紹。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張祖強在發布會上表示,本月(11月)華北、黃淮西部和北部等地將出現中到重度霧霾。 10月份京津冀等地共出現兩次霧霾天氣,相對往年秋冬季霧霾偏輕。11月后,中東部地區進
8月31日,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在京正式成立。“它的成立將會提升全社會有效利用氣象信息保障經濟社會安全、提高生活質量的能力。”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出席成立儀式時表示。 據介紹,新成立的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將承擔全國氣象宣傳與科普工作的策劃、組織實施與業務指導,全國氣象宣傳與科普工作規
“國家氣候中心在上個月底舉行了秋冬季會商,今年冬季氣溫總體比常年同期偏高,冬季持續大范圍冰凍雨雪可能性小,但也不排除會出現階段性強降溫天氣過程。” 6日,在中國氣象局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艾婉秀說。 會上,據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張祖強通報
中國氣象局在京召開2013年《中國氣候公報》專題新聞發布會。 1月14日,中國氣象局在京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13年《中國氣候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據《公報》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中,我國氣候年景總體正常,降水總體偏多、氣溫偏高,氣象災害種類多,局地災情重。 據國家
據新華社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5日表示,各級氣象部門與環保部門在環境氣象預報上有著密切合作,在空氣質量觀測與預報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觀測數據是得到國際認可的。 中國有95個PM10觀測站 鄭國光說,目前中國氣象部門有74個PM2.5觀測站,其中
8月31日,中國氣象局發展研究中心在京成立。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希望該中心擔負起中國氣象事業戰略發展智囊團的作用。 中國氣象局發展研究中心,是以中國氣象局培訓中心為主體,聯合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等相關業務科研單位共建的研究型業務咨詢機構。該中心以涉及氣象事業發展全局的重點或重大項目研究為支撐,采用“小
從昨晚開始,一份“各地氣象部門被要求停止霾預警預報工作”的通知在網上迅速流傳開來。之后,中國氣象局證實此通知為真。 官方的解釋是,因為之前氣象局與環保部門在發布霾相關信息時經常會出現不一樣的情況。這次將要出臺一個聯合工作機制,以后霾預警該怎么發,由誰來發,會有一個會商機制,會商之后統一由一個部
近期中國南方地區接連遭受強降雨襲擊。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六月七日上午九點三十分宣布,中國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Ⅲ級應急響應命令。 受高空槽和切變線共同影響,六月五日至六日,廣東茂名各地出現明顯強降水過程,全市日降雨量均值八十五毫米。由于降雨量大且強,致使茂名市局部地區出現洪澇和山
面對我國糧食主產區旱情的持續發展情況,為了準確測定土壤墑情,掌握農田旱情分布狀況,科學指導抗旱,中國氣象局統一向多個省、市、區氣象部門配發自動土壤水分觀測設備。 近日,首批100套GStar-S406土壤水分速測儀已在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上海物資管理處的土壤水分檢測實驗室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