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子宮內膜增生的病因
子宮內膜增生的發病因素尚不十分清楚,但以下現象和事實說明長期雌激素刺激是其主要發病因素。 在青春期女孩、圍絕經期婦女或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某個環節失調、多囊卵巢綜合征等中都可有不排卵現象。使子宮內膜較長期的持續性受雌激素作用,無孕激素對抗,缺少周期性分泌期的轉化,而處于增生的狀態。 在接受絕經后雌激素補充治療(ERT)患者中觀察到,單用雌激素1年,有20%的婦女子宮內膜增生。 在絕經后晚期乳腺癌長期使用它莫西芬(TAM)患者中,也可觀察到子宮內膜增生。因它莫西芬有微弱的類雌激素作用。......閱讀全文
分析子宮內膜增生的病因
子宮內膜增生的發病因素尚不十分清楚,但以下現象和事實說明長期雌激素刺激是其主要發病因素。 在青春期女孩、圍絕經期婦女或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某個環節失調、多囊卵巢綜合征等中都可有不排卵現象。使子宮內膜較長期的持續性受雌激素作用,無孕激素對抗,缺少周期性分泌期的轉化,而處于增生的狀態。 在接受
什么是子宮內膜增生?
子宮內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變傾向,故被列為癌前病變。但根據長期觀察,絕大數子宮內膜增生是一種可逆性病變,或保持一種持續性良性狀態。僅少數病例在較長的時間間隔以后可能發展為癌。根據腺體結構形態改變和有無腺上皮細胞異型性分為3型: ①單純增生:由于無孕酮拮抗的雌激素長期刺激所致的子宮內膜生理性反應。
檢查子宮內膜增生的介紹
診斷依賴于子宮內膜組織學診斷。取材的方法包括:內膜活檢、擴宮刮宮術、負壓吸宮術、宮腔鏡檢查。由于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常表現為散在或單個灶性病變,整個宮腔內膜可能同時有各種不同程度的增生,僅取少數幾塊組織活檢不能反映出內膜的所有改變。對于刮宮見內膜不典型增生的圍絕經婦女,切除子宮有30%~50%同時
手術治療子宮內膜增生簡介
刮宮術不僅是重要的診斷方法,也是治療手段之一。因為局部病灶通過刮宮亦有被清除的可能。年齡在40歲以上,無生育要求的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一經診斷即可行子宮切除。但對于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或高齡而對于手術耐受力差者,也可考慮在嚴密隨診檢測下先試用藥物治療。年輕患者經藥物治療無效,內膜持續增生或加
概述子宮內膜增生的治療方法
對于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療,首先要明確診斷,查清原因,若伴有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腫瘤、其他內分泌功能紊亂,應行針對性治療。同時對診斷為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者即刻開始對癥治療,采用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方案的選擇應根據患者的年齡、對生育的要求,以及身體健康情況等確定。年齡小于40歲者,其癌變傾向低,
藥物治療子宮內膜增生的簡介
規范用藥、長期檢查、定期檢測、及時助孕。用藥種類: ①促排卵藥物氯米芬,每天一次,周期第5~9天服用,必要時用藥期可延長2~3天。 ②孕激素類藥物:根據內膜不典型程度不同而有區別,輕度不典型增生可以黃體酮肌注,周期第18天或第20天開始,共用藥5~7天。中度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連續性應用甲羥孕
關于子宮內膜增生的預后介紹
1.癌變率 子宮內膜單純增生及復合增生的癌變率很低,為0~7%,不典型增生癌變率可達8~45%。 2.預后 子宮內膜增生以促排卵藥物或孕激素積極進行治療,大多數內膜反應好,預后好。在嚴密隨診過程中,如發現少數療效不好者及時進行子宮切除,尚可避免發展為癌,即使有一定的癌變率,但癌變時間間隔都
簡述子宮內膜增生的臨床表現
1.年齡 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發生于比較年輕的婦女。也可見于圍絕經期或絕經后婦女。 2.月經情況 月經異常是本病突出癥狀之一。常表現為陰道不規則出血、月經稀發或閉經一段時間后繼有長期大量陰道出血。 3.生育情況 因內分泌異常造成長期不排卵使此類患者生育力降低。40歲以下患者不育率可達到9
關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分析
1.種植學說 經血逆流,內膜種植。月經期,經血從宮口、陰道排出體外是順流而下,但是有小部分經血或因其他原因夾雜著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由輸卵管道流入腹腔,種植在盆腔臟器的表層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病灶。 2.化生內膜 漿膜上皮,化生內膜。人體在胚胎發育時期,卵巢表面上皮、腹膜、陰道直腸膈、臍部均由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
子宮內膜來源至今尚未闡明,目前主要學說及發病因素有: 1. 異位種植學說 1921年Sampson首先提出經期時子宮內膜腺上皮和間質細胞可隨經血逆流,經輸卵管進入盆腔,種植于卵巢和鄰近的盆腔腹膜,并在該處繼續生長、蔓延,形成盆腔內異癥,也稱為經血逆流學說,多數臨床和實驗資料均支持這一學說: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