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熒光素酶的基本介紹
螢光素酶(英文名稱:Luciferase)是自然界中能夠產生生物熒光的酶的統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種學名為Photinus pyrali'的螢火蟲體內的螢光素酶,螢火蟲發光的腹部或海洋的藍色發光波浪將大自然中生物發光奇跡呈現于世。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早期,這一現象被認為是發展生物分析的有力平臺。1991年,Promega發布了第一代螢光素酶分析產品,并啟動了基于螢光素酶的進一步創新計劃,通過持續致力于研究和創新生物發光系統建立了各種不同的分析技術 [1] 。......閱讀全文
關于熒光素酶的基本介紹
螢光素酶(英文名稱:Luciferase)是自然界中能夠產生生物熒光的酶的統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種學名為Photinus pyrali'的螢火蟲體內的螢光素酶,螢火蟲發光的腹部或海洋的藍色發光波浪將大自然中生物發光奇跡呈現于世。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早期,這一現象被認為是發展生物分
關于熒光素鈉的基本介紹
熒光素鈉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分子式為C20H10Na2O5,橙紅色粉末,無氣味,有吸濕性;易溶于水,溶液呈黃紅色,并帶極強的黃綠色熒光,酸化后消失,中和或堿化后又出現,微溶于乙醇;最大吸收波長(水)493.5nm。
熒光素和熒光素酶是什么
熒光素也就是FDAFDA可透過細胞膜并作為熒光素積蓄在活細胞內。由于熒光素較BCECF或Calcein的親水性低,因此熒光素從細胞中滲漏的量也高。FDA也可用于流式細胞儀。熒光素的激發和發射波長分別為488nm和530nm。熒光素酶(英文名稱:Luciferase)是自然界中能夠產生生物熒光的酶的統
關于熒光效應的基本介紹
熒光效應是指當高能x射線光子激發出被照射物質原子的內層電子后,較外層電子填其空穴而產生了次生特征x射線(或稱二次特征輻射)的現象。因其本質上屬于光致發光的熒光現象,即與短波射線激發物質產生次生輻射的熒光現象本質相同,故稱為熒光效應,也稱為熒光輻射。
關于熒光檢測的基本介紹
熒光檢測是一種自然發光反應,通過熒光素酶與 ATP進行反應,可檢測人體細胞、細菌、霉菌、食物殘渣,在15秒鐘內得到反應結果。光照度通過專用設備進行測量,并以數字形式予以表示,在1975年首先被應用到食品工業中,在1985年在化妝品制造業中得到應用。
關于熒光產生的基本介紹
從電子躍遷的角度來講,熒光是指某些物質吸收了與它本身特征頻率相同的光線以后,原子中的某些電子從基態中的最低振動能級躍遷到較高的某些振動能級。電子在同類分子或其他分子中撞擊,消耗了相當的能量,從而下降到第一電子激發態中的最低振動能級,能量的這種轉移形式稱為無輻射躍遷。由最低振動能級下降到基態中的某
關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的基本介紹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具有降壓作用,可以延緩和逆轉心室重構,阻止心肌肥厚的進一步發展,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和心功能,減少心律失常的發生,還能提高生存率,改善預后。臨床上常用的ACEI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
熒光素酶的分析
螢光素或螢光素酶不是特定的分子,而是對于所有能夠產生螢光的底物和其對應的酶的統稱,雖然它們各不相同。不同的能夠控制發光的生物體用不同的螢光素酶來催化不同的發光反應。最為人所知的發光生物是螢火蟲,而其所采用不同的螢光素酶與其他發光生物如螢光菇(發光類臍菇,Omphalotus oleariu'
熒光素酶的測定
實驗方法原理 熒光素 4-單氧酶(ATP-水解)提取于螢火蟲,Photinus Pyralis。熒光素+ATP+O2→氧和蟲熒光素+PPi+H2O+光光密度 I 是和 Michaelis-Menten 等式相關的式中,H 是 Planck 常量;v 是發射光的頻率。當 ATP 濃度非常低([ATP]
關于玉米素的基本介紹
玉米素(Zeatin)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分子式為C10H13N5O。外觀為白色結晶或粉末,難溶于水,溶于醇和DMF。無毒,小鼠急性口服LD50>1000毫克/千克。是植物體內天然存在的一種天然細胞分裂素。它是從甜玉米灌漿期的籽粒中提取并結晶出的第1個天然細胞分裂素。已能人工合成。生產中使用的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