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拉莫三嗪的基本介紹
利必通(拉莫三嗪片),適應癥為癲癇: 對12歲以上兒童及成人的單藥治療: 1. 簡單部分性發作 2. 復雜部分性發作 3. 續發性全身強直 -陣攣性發作 4. 原發性全身強直 -陣攣性發作暫不推薦對十二歲以下兒童采用單藥治療,因為尚未得到對這類特殊目標人群所進行的對照試驗的相應數據。 兩歲以上兒童及成人的添加療法 ( add-on therapy ) : 1. 簡單部分性發作 2. 復雜部分性發作 3. 續發性全身強直 -陣攣性發作 4. 原發性全身強直 -陣攣性發作本品也可用于治療合并有 Lennox-Gastaut 綜合征的癲癇發作。......閱讀全文
拉莫三嗪的性狀
本品為淡黃色的方圓形片。50mg每片:一面壓印“GSEE1”,另一面為多面形,壓印 “ 50”;100mg片:一面壓印“GSEE5”,另一面為多面形,壓印“100”.
拉莫三嗪的用法用量
本品應用少量水整片吞服。為保證治療劑量的維持,需監測病人體重,在體重發生變化時要核查劑量。如果計算出的拉莫三嗪的劑量(用于兒童和肝功能受損患者)不是整片數,則所用的劑量應取低限的整片數。當停用其它聯用的抗癲癇藥物采用本品單藥治療或其它抗癲癇藥物增加到本品的添加治療方案中,應考慮上述變化對拉莫三嗪藥代
拉莫三嗪的適應癥
癲癇: 對12歲以上兒童及成人的單藥治療:1. 簡單部分性發作2. 復雜部分性發作3. 續發性全身強直- 陣攣性發作4. 原發性全身強直- 陣攣性發作目前暫不推薦對十二歲以下兒童采用單藥治療,因為尚未得到對這類特殊目標人群所進行的對照試驗的相應數據。兩歲以上兒童及成人的添加療法 ( add-on t
拉莫三嗪與其它藥物相互作用
UDP-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已經被確定為負責拉莫三嗪代謝的酶。沒有證據表明拉莫三嗪能產生有臨床意義的肝氧化藥物代謝酶的誘導或抑制作用,拉莫三嗪和經細胞色素P450酶代謝的藥物之間不可能發生相互作用。拉莫三嗪可誘導自身代謝,但此作用是有限性的,無明顯的臨床意義。表:其它藥物對拉莫三嗪葡萄糖醛酸化的影響+給
系統性回顧兒科拉莫三嗪使用的安全性
? 目的:識別與兒童拉莫三嗪使用有關的藥品不良反應,并與其他抗癲癇藥物比較其安全性。??? 設置:EMBASE數據庫(1974 -2015年4月),MEDLINE(1946 -2015年4月),PubMed和Cochrane圖書館搜尋的有關拉莫三嗪安全性研究的隨機對照試驗。??? 參與者:所有研究涉
拉莫三嗪誘發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病例分析
引言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是拉莫三嗪(LTG)治療中的罕見不良事件。雖然已有LTG誘發DIC的報道,但其生物學機制并不清楚。鑒于此,《Psychosomatics》報道了以下LTG誘發DIC的病例,其LTG淋巴細胞刺激試驗(DLST)結果為陽性。這也是首例有血清免疫學證據證明LTG可能經由過敏誘
關于哌唑嗪的基本介紹
為人工合成品,選擇性拮抗α1受體。 口服生物利用度約50%-70%,1-3小時血藥濃度達峰值。血漿蛋白結合率高,僅約5%以游離形式存在。大部分藥物在肝代謝,僅5%-11%以原形經腎排出。t1/2約2-3小時,藥物作用時間持續4-6小時。
關于桂利嗪的基本介紹
桂利嗪(cinnarizine)化學名為1-二苯甲基-4-(3-苯基-2-丙烯基)哌嗪,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無臭,無味。在三氯甲烷中易溶,在沸乙醇中溶解,在水中幾乎不溶。分子式為C26H28N2 ,分子量為368.51400,密度為1.093g/cm3,熔點為117-120oC,沸點為
關于氫氯噻嗪的基本介紹
氫氯噻嗪,化學名稱為6-氯-3,4-二氫-2H-1,2,4-苯并噻二嗪-7-磺酰胺-1,1-二氧化物,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7H8ClN3O4S2,是噻嗪類利尿化合物。 國際國內大型賽事中,氫氯噻嗪等利尿劑是重要檢測對象。這種藥品本身不具備興奮作用,但用此類藥物能加大尿液的排出量,可在賽
關于莫達非尼的基本介紹
莫達非尼,是一種覺醒促進劑,被用于對發作性嗜睡病、輪班工作睡眠紊亂以及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相關的白天過度嗜睡等紊亂癥的治療。莫達非尼也在適應癥外被廣泛使用,作為一種認知增強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