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赫珀特病腎病的骨髓移植治療介紹
(1)異基因骨髓移植:已有少數報道在大劑量環磷酰胺及TBI后異基因骨髓移植可使瘤細胞大量減少,約半數患者獲完全緩解。但本病患者多數年齡較大,不適宜作異基因骨髓移植。 (2)自體骨髓移植和外周血干細胞移植:化學治療不能改善和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而異基因骨髓移植對老年患者不適宜,故應積極提倡自體骨髓移植和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閱讀全文
赫珀特病腎病的實驗室檢查
血液檢查 (1)周圍血象 貧血程度輕重不一,晚期常見嚴重貧血。白細胞計數可以正常、增多或減少。血小板計數大多減低。血片中紅細胞可形成錢串狀,出現于血漿球蛋白很高的患者,約20%患者可出現少數骨髓瘤細胞。紅細胞沉降率大多很高。 (2)異常球蛋白測定 ①約95%患者出現高球蛋白血癥和M蛋白,
簡述赫珀特病腎病的并發癥
赫珀特病腎病的常見并發癥主要有肺炎、敗血癥、泌尿系感染、發腎淀粉樣變、腎功能衰竭及腎小管性酸中毒、也可并病理性骨折,本病腎功能損害病人出現慢性腎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癥、高鈣血癥、高尿酸血癥時可形成尿酸結石。
赫珀特病腎病的實驗室檢查
血液檢查 (1)周圍血象 貧血程度輕重不一,晚期常見嚴重貧血。白細胞計數可以正常、增多或減少。血小板計數大多減低。血片中紅細胞可形成錢串狀,出現于血漿球蛋白很高的患者,約20%患者可出現少數骨髓瘤細胞。紅細胞沉降率大多很高。 (2)異常球蛋白測定 ①約95%患者出現高球蛋白血癥和M蛋白,
赫珀特病腎病的分類及流行病學
分類 腫瘤科 > 腹部腫瘤 > 腎臟腫瘤 腎內科 > 繼發性腎臟疾病 > 血液病與腫瘤所致腎損害 流行病學 多發性骨髓瘤病人在整個病程中遲早會出現腎損害的臨床表現。其中約半數病人以蛋白尿或腎功能不全為最先主訴,而后發生骨髓損害及貧血等癥狀,臨床上易誤診或漏診,此類病人常誤診為慢性腎小球腎
赫珀特病腎病的流行病學及病因
流行病學 多發性骨髓瘤病人在整個病程中遲早會出現腎損害的臨床表現。其中約半數病人以蛋白尿或腎功能不全為最先主訴,而后發生骨髓損害及貧血等癥狀,臨床上易誤診或漏診,此類病人常誤診為慢性腎小球腎炎。印度Sakhuja等回顧分析204例MM病人,隨訪10年,發現腎損害占55例(27%),其中絕大多數
赫珀特病腎病的并發癥的并發癥
赫珀特病腎病的常見并發癥主要有肺炎、敗血癥、泌尿系感染、發腎淀粉樣變、腎功能衰竭及腎小管性酸中毒、也可并病理性骨折,本病腎功能損害病人出現慢性腎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癥、高鈣血癥、高尿酸血癥時可形成尿酸結石。
珀特病腎病的流行病學
多發性骨髓瘤病人在整個病程中遲早會出現腎損害的臨床表現。其中約半數病人以蛋白尿或腎功能不全為最先主訴,而后發生骨髓損害及貧血等癥狀,臨床上易誤診或漏診,此類病人常誤診為慢性腎小球腎炎。印度Sakhuja等回顧分析204例MM病人,隨訪10年,發現腎損害占55例(27%),其中絕大多數病人(94.
骨髓移植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病腎病的介紹
(1)異基因骨髓移植:已有少數報道在大劑量環磷酰胺及TBI后異基因骨髓移植可使瘤細胞大量減少,約半數患者獲完全緩解。但本病患者多數年齡較大,不適宜作異基因骨髓移植。 (2)自體骨髓移植和外周血干細胞移植:化學治療不能改善和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而異基因骨髓移植對老年患者不適宜故應積極提倡自體骨髓移植
關于異基因骨髓移植的治療介紹
約60%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經過異基因或同基因骨髓移植可達3年以上長生存期,部分已達5~6年以上。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約80%的病人可存活3年以上,部分已存活5~6年以上,可謂根治。有人比較了只用常規聯合化學治療,不做骨髓移植的急性白血病,僅有10~15%的人存活到3年,平均生存期僅一年
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方法介紹
1.控制血糖 糖基化血紅蛋白(HbA1c)應盡量控制在7.0%以下。嚴格控制血糖可部分改善異常的腎血流動力學;至少在1型糖尿病可以延緩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現;減少已有微量白蛋白尿者轉變為明顯臨床蛋白尿。 2.控制血壓 糖尿病腎病中高血壓不僅常見,同時是導致糖尿病腎病發生和發展重要因素。降壓藥物
治療小兒軍團病腎病的相關介紹
1.針對病原菌治療 紅霉素為首選藥。口服效果欠佳,應予靜脈滴注。一般用藥后48小時內體溫下降,全身和呼吸道癥狀好轉。如療程不足2周,有復發或恢復期延長的可能。若紅霉素療效不滿意,或病情嚴重,加用利福平,異煙肼作為輔助治療用藥。青霉素類、氨基糖甙類、頭孢菌素類對本病無明顯療效。 2.對
糖尿病腎病的相關治療介紹
糖尿病腎病治療應是綜合性的,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壓、飲食治療、糾正脂代謝紊亂等: (1)控制血糖 糖基化血紅蛋白應盡量控制在6.5%以下。 (2)控制血壓 降壓藥物首選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尿蛋白d,血壓應控制在130/80mmHg;尿蛋白>1g/d,血壓
手術治療腸貝赫切特綜合征的相關介紹
發生腸穿孔的病例應緊急手術,腹痛明顯、腹部捫及包塊以及潰瘍較深,通過內科保守治療無效者也主張手術切除。由于術后復發率高,因而適應證的掌握應該慎重。手術一般為回盲部切除或右半結腸切除,術后復發多在回腸側,因而有人提出回腸的切除應該充分。
關于急性白血病自體骨髓移植的介紹
自體骨髓移植作為異基因移植的一種替代治療,在近10年內得到迅速的發展。雖已積累了不少臨床資料,但由于各家的報告的療效相差較遠,至今對自體骨髓移植在急性白血病治療中的地位尚有爭議,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為例,在初次完全緩解期進行自體骨髓移植的長期無白血病存活率(LFS)從不足30%到70%以上不等。
貝赫切特綜合征的治療方法
貝赫切特綜合征以藥物治療為主,需要服用藥物時間長短不一。多數患者需要較長期服藥,主要是免疫調節藥或免疫抑制藥,包括外用藥物、口服糖皮質激素、甲氨蝶呤、秋水仙堿、沙利度胺、硫唑嘌呤、環磷酰胺、環孢素、嗎替麥考酚酯和抗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等。在藥物治療之外還可選擇手術治療或介入治療,但都應以藥物治療為基礎
腸貝赫切特綜合征的治療
1.一般治療 在活動期,應限制活動,充分休息,給予流質飲食,待病情好轉后改為富營養少渣飲食。對于劇烈腹痛和便血的急性期,要絕對安靜,給予腸外中心靜脈營養或腸內營養劑。注意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貧血者可輸血,低蛋白血癥者適當補充人血清蛋白。抗生素治療對一般病例并無指征,但對重癥有繼發感染者,應
貝赫切特綜合征的治療方法
貝赫切特綜合征以藥物治療為主,需要服用藥物時間長短不一。多數患者需要較長期服藥,主要是免疫調節藥或免疫抑制藥,包括外用藥物、口服糖皮質激素、甲氨蝶呤、秋水仙堿、沙利度胺、硫唑嘌呤、環磷酰胺、環孢素、嗎替麥考酚酯和抗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等。在藥物治療之外還可選擇手術治療或介入治療,但都應以藥物治療為基礎
治療老年糖尿病腎病的相關介紹
1.控制血糖水平 早期積極控制糖尿病,可使肥大的腎臟恢復正常和將升高的GFR降至正常;對于糖尿病腎病Ⅲ期(微量白蛋白尿期),強化胰島素治療(胰島素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泵或多次皮下注射)可延緩腎臟病變的進展,減少尿白蛋白;進入糖尿病腎病期為腎臟不可逆的標志,但控制糖代謝,有利于減少糖尿病的合并
關于小兒軍團病腎病的預后介紹
軍團病的病死率約為15%,年齡越大,病死率越高,有基礎疾病或免疫缺陷者病死率亦高。死亡原因多數為呼吸衰竭,其次為休克和急性腎功衰竭。軍團病腎病病死率高。早期診斷,積極治療可顯著降低病死率。若為免疫功能低下者,如發生在腎透析、腎移植、惡性腫瘤及接受免疫抑制劑的病人中,預后較差。如能早期診斷及給予有
關于貝赫切特綜合征的基本信息介紹
貝赫切特綜合征既可累及大血管,又可累及小血管;既可累及動脈,又可累及靜脈。其臨床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口腔痛性潰瘍、會陰潰瘍,可伴關節痛、結節紅斑或膿皰樣丘疹、下肢靜脈血栓性靜脈炎以及眼色素膜炎,亦可累及消化道、心血管、神經系統、腎臟以及肺臟。活動期患者 可出現針刺反應陽性。受累部位可出現IgG及
關于腸貝赫切特綜合征的檢查方式介紹
1.針刺反應 是本病目前惟一的特異性較強的試驗。患者在接受靜脈穿刺、肌內注射或皮內注射后24~48小時于針刺局部出現膿皰或毛囊炎,周邊紅暈,稱之為針刺陽性反應。 2.內鏡表現 貝赫切特綜合征的腸管潰瘍好發于回盲部,結腸鏡檢查最有意義。潰瘍多發生于腸系膜附著的對側,呈圓形、小而深的潰瘍,有多
治療乳腺佩吉特病的基本介紹
外科手術是乳腺佩吉特病的首選治療。若乳腺可觸及腫塊,術中證實為浸潤性乳腺癌,治療方案同于乳腺癌的治療,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乳房切除加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后根據病理報告采取相應的輔助治療,即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等。 對臨床檢查病變僅限于乳頭乳暈的乳腺佩吉特病患者(經乳腺X線及超聲檢
關于小兒軍團病腎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一般檢查 末梢血白細胞計數可在正常范圍內或稍增高。血沉中度增快。低鈉血癥較為常見。 2.尿常規檢查 本癥尿常規檢查有異常,可見蛋白尿和鏡下血尿。 3.腎衰患者 可有氮質血癥及其他腎功能減退指標,包括肌酐清除率減低,濾過鈉排泄分數高于正常等。 4.呼吸道分泌物(痰液或氣管內吸取物)
藥物治療腸貝赫切特綜合征的簡介
腸型貝赫切特綜合征沒有特異性的藥物治療。 (1)氨基水楊酸制劑柳氮磺吡啶(SASP)是治療本病的常用藥物。 (2)糖皮質激素皮質激素一般在炎癥明顯時或對氨基水楊酸制劑療效不佳者使用。 (3)免疫抑制藥適用于對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不佳或對糖皮質激素依賴的慢性活動性病例,加用這類藥物后可逐漸減少
腸貝赫切特綜合征的診斷及治療
診斷 腸型貝赫切特綜合征通常先出現貝赫切特綜合征的癥狀,口腔黏膜潰瘍及外陰部潰瘍最為常見,以后再出現腸道病變、消化道因多發性潰瘍而出現腹痛等癥狀就診。腸道病變的診斷主要依靠內鏡和鋇灌腸檢查。內鏡見到腸管黏膜特別在回盲部有邊緣清楚的圓形或近似圓形的單個或多個潰瘍,為其特征性改變。潰瘍底部大多覆以
腸貝赫切特綜合征的介紹
腸貝赫切特綜合征1937年由土耳其皮膚科醫生最早提出,是一種全身性、慢性、血管炎癥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復發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炎及皮膚損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經系統、消化道、關節、肺、腎、附睪等器官。該病具有一定的遺傳因素,病情呈反復發作和緩解的交替過程。大部分患者預后良好,眼、中樞神經及
貝赫切特綜合征的病因介紹
目前該病的發病原因不完全清楚,可能與遺傳(如HLA-B51基因)、感染(部分患者可能與結核感染相關)、生活環境有關。目前認為,該病的發病機制是患者在各種發病原因的作用下出現免疫系統功能紊亂,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失常,嗜中性粒細胞功能亢進、內皮細胞損傷與血栓形成、免疫系統針對自身器官組織產生反應
貝赫切特綜合征的基本介紹
貝赫切特綜合征又稱白塞病,是一種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屬于血管炎的一種。其可侵害人體多個器官,包括口腔、皮膚、關節肌肉、眼睛、血管、心臟、肺和神經系統等,主要表現為反復口腔和會陰部潰瘍、皮疹、下肢結節紅斑、眼部虹膜炎、食管潰瘍、小腸或結腸潰瘍及關節腫痛等。貝赫切特綜合征需要規律的藥物治療,包括各種
治療小兒李斯特菌病的相關介紹
本菌對青霉素G、氨芐西林(氨芐青霉素)、氯霉素、慶大霉素、鏈霉素及紅霉素等均敏感、但對磺胺、桿菌肽不敏感,所有頭孢菌素都無效。 氨芐青霉素聯合氨基糖苷類藥物是治療早發型新生兒李斯特菌病的首選方案。早發型新生兒李斯特菌敗血癥建議療程10~14天。晚發型李斯特菌病常表現為腦膜炎,推薦治療方案為氨芐
關于小兒軍團病腎病的基本信息介紹
軍團菌感染主要表現為肺炎,也可合并其他各系統的損害,從而加重病情。腎臟受累是軍團病(LD)最常見的合并癥之一,其中半數病例可出現蛋白尿,鏡下血尿約占1/4,嚴重者可致急性腎功能衰竭(急性腎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