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杭州灣南岸海岸帶碳匯調查項目通過專家驗收

    2月9日,由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一所)牽頭、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二所)共同承擔的“杭州灣南岸海岸帶碳匯調查、評估與價值核算”項目在浙江省寧波市召開專家驗收會,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海洋預警預報處應建銀處長、徐堅主任出席了會議。項目負責人、海洋一所海岸帶中心主任劉大海介紹,該項目揭示了杭州灣南岸海岸帶碳匯時空特征及關鍵影響因子,繪制了基于三級碳庫體系的海岸帶碳匯圖件,編制了海岸帶“碳儲量-碳增量-價值量”核算清單,并提出了基于生態系統的碳匯提升對策建議。研究結果顯示:杭州灣南岸藍碳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大,高質量藍碳發展可行性較強,碳匯價值亟待挖掘。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德文與來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寧波市海洋與水產學會的專家一致認為:項目驗收材料齊全,研究報告內容豐富,數據詳實,滿足驗收要求。與會專家一致同意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率先提出了海岸帶三級碳庫......閱讀全文

    海洋細菌推動碳儲存

      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海洋細菌可能是海洋中固碳的主要力量。這項發現指出,細菌在簡單有機分子轉化為抗降解的結構復雜的有機物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浮游植物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后,使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把二氧化碳轉化成大量有機碳儲備,這被統稱為溶解態有機物(DOM)。溶解態有機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宣布首家碳中和企業產生

      在今年植樹節到來之際,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正式啟動2011首屆?“綠化祖國?低碳行動”植樹節主題活動。在發布會上,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李育材宣布授予泉州洛江建峰包裝用品有限公司“2010年碳中和企業”榮譽稱號。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秘書長李怒云介紹說,這是該基金

    促進生態碳匯倍增 筑牢“雙碳”戰略“壓艙石"

    “雙碳”戰略已成為新時代標志性的國家戰略目標。它不單單是中國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承諾,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系統性變革,更是一場新的科學技術革命。從全球范圍看,“雙碳”行動是中國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而作出的鄭重承諾。當前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可持續

    全國首個市級海洋與海岸帶專項規劃通過評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631.shtm近日,煙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召開《煙臺市海洋與海岸帶專項規劃》專家評審會。會議邀請了來自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中國海洋大學等

    海洋人工上升流技術通過鑒定

    上升流試驗區采樣試驗。(浙大供圖)  近日,記者從浙江大學了解到,由浙江大學牽頭,廈門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山東大學等合作完成的“人工上升流技術與應用”成果,近日通過了由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陳大可院士領銜的鑒定委員會的鑒定。  鑒定委員會高度認可“人工上升流技術”及其在促進海洋牧場增產應用和海

    踐行“雙碳”目標,畜牧生態科匯館開館

      8月10日,國內首家畜牧生態領域共享科技展館——畜牧生態科匯館正式啟動開館發布儀式。該館坐落于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農業圖書館1層,由國內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龍頭企業“河北誠鑄機械集團”與農業資源環境一體化解決方案專家“中農創達”牽頭打造,以科技、生態、共享賦能畜牧行業。  未來如何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

    我國碳匯監測將進入天基遙感時代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在太空中進行在軌測試的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以下簡稱“碳星”),以模型形式與公眾見面。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以下簡稱五院)遙感衛星總體部抓總研制的“碳星”,是世界首顆森林碳匯主被動聯合觀測遙感衛星,它將使我國碳匯監測進入天基遙感時代。 “

    新疆生態所確認沙漠下的隱匿碳匯

      陸地上極端干旱缺水的地區會形成沙漠(比如塔克拉瑪干沙漠)。沙漠是沙的世界,放眼望去,不見綠色,不見生命,但見黃沙;沙丘起伏綿延,似乎延展到世界的盡頭。然而,誰又能想得到,這浩瀚的沙海下,居然隱藏一個咸水的“海洋”(地下咸水)。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確認,這個咸水“海洋”,和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今天成立

      我國首家以應對氣候變化、增加森林碳匯、幫助企業志愿減排為主題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8月31日在京成立。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出席成立大會。  白立忱在講話中指出,在全球提倡低碳經濟、低碳發展的今天,通過植樹造林吸收二氧化碳、保護森林減少碳排放,是國際

    我國首個林業碳匯國家標準發布實施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最新消息,我國第一個林業碳匯國家標準《林業碳匯項目審定和核證指南》正式實施。 據悉,這是我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后發布的首個涉及林業碳匯的國家標準。 這個

    海絲二號完成測試 為海洋拍攝2.6萬多張圖片

    24日,我國高校首顆高分辨多光譜水色小衛星“海絲二號”在軌測試評審會暨交付儀式在廈門舉行,標志著經過一年的在軌測試后,“海絲二號”將投入業務化運行階段,為日后開展科學應用研究提供重要基礎數據。“海絲二號”衛星相關負責人介紹,“海絲二號”是由廈門大學和航天東方紅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用于海洋生態環境綜合觀

    唐啟升:發展碳匯漁業搶占藍色低碳經濟技術高地

      隨著全球環境問題和氣候問題的日益突出,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各國政府應對當前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的戰略選擇,而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是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含量。就目前來說,主要有通過節能降耗等措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和通過工業手段或者生物固碳來固定并儲存大氣中的溫室

    海洋人工上升流技術通過鑒定

    上升流試驗區采樣試驗。(浙大供圖)?近日,記者從浙江大學了解到,由浙江大學牽頭,廈門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山東大學等合作完成的“人工上升流技術與應用”成果,近日通過了由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陳大可院士領銜的鑒定委員會的鑒定。鑒定委員會高度認可“人工上升流技術”及其在促進海洋牧場增產應用和海洋碳增

    4日直播|戴民漢院士導讀《蓋婭》

    直播時間:2023年3月4日(周六)20:00 直播地址:(直播間鏈接) 中國科學報微博 (直播間鏈接) 科學網微博 科學網APP 科學網視頻號 科學網B站 科學網抖音【直播簡介】 2009年,電影《阿凡達》上映后風靡全球,作為世界影壇科幻電影的里程碑,它開

    沿岸帶生態恢復與藍色碳匯聯合實驗室落戶溫州

      由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與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聯合共建的“沿岸帶生態恢復與藍色碳匯聯合實驗室”日前落戶溫州,主要為海洋生態“健康”狀況開出“治療”良方。   據浙江省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海洋研究中心副主任彭欣介紹,該中心越來越多的項目涉及海洋生態保護領域,如開展中的氣候變化項目“適應

    新一屆全國綠色碳匯好新聞揭曉

      2016年全國綠色碳匯好新聞評選4月18日在京揭曉。組織評選的北京林業大學綠色傳播中心發布的報告稱,我國媒體報道綠色碳匯的總體數量呈上升趨勢。隨著對氣候變化的重視,綠色碳匯逐漸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點之一。  志愿者通過多種渠道搜集到的綠色碳匯新聞報道數量比上一年增加了35%。其中,地方媒體報道數量超

    我國首個碳匯漁業實驗室在青島成立

      我國首個碳匯漁業實驗室日前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掛牌成立,實驗室主任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啟升研究員擔任。  我國是世界上率先提出漁業碳匯概念和倡導發展碳匯漁業的國家。漁業碳匯是指通過漁業生產活動促進水生生物吸收水體中的CO2,并把這些已經轉化為生物產品的碳移出水體的過程和機制

    退耕還林(草)工程提高土壤碳匯能力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鄧蕾與導師上官周平研究員日前發現,總體上來說,大尺度退耕還林(草)工程的實施將會顯著提高我國土壤碳匯能力。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全球生物變化》。   我國于1999年啟動了建國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生態建設工程——退耕還林(草)工程。大規模的生態恢復工程能增加陸地

    森林碳匯與倍增計劃高端論壇在沈陽召開

      4月15日,森林碳匯與倍增計劃高端論壇暨碳匯提升能力建設培訓會在沈陽召開,論壇由遼寧省科學技術廳、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沈陽生態所)、撫順市人民政府聯合承辦。  據悉,本次論壇旨在聚焦森林碳匯功能及其潛力提升,通過全面系統分析我國東北地區森林碳庫建設的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推出系列新舉措

      自2010年7月成立以來,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已募資9680萬元人民幣;成立了北京、浙江等五大專項基金;與國家林業局合作,資助在9個省(市)開展了碳匯造林試點。同時基金會還成立了包括:成立中國首家碳匯研究院、成立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志愿者工作委員會、發布中國第一批 “碳匯公益禮品卡”系列。這是1

    我國科學家發現沙漠下隱藏的“碳匯”

      記者28日從中科院獲悉,該院新疆生態與地理所的一項最新研究確認,在地球上浩瀚的沙漠下,隱藏著大量的地下咸水,這個咸水“海洋”和真正的海洋一樣,是一個“碳匯”,正是全球相關科學家苦苦尋求的“迷失碳匯”的一部分。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彥介紹說,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部

    劉再華及其團隊:另辟蹊徑探碳匯

       劉再華及其團隊在普定水碳通量模擬試驗場  近年來,經濟發展和人類活動不斷加劇全球變暖,隨著氣溫逐年升高以及海平面逐年上升,碳減排和低碳環保生活已成為了當今世界的潮流。然而,作為全球變化研究的熱點之一,全球大氣CO2匯的位置、大小、變化和機制至今仍不確定,各國科學家對此觀點迥異,爭議很大。  目

    濱海濕地碳匯功能等研究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濱海濕地具有高初級生產力、低有機質降解速率以及高碳沉積埋藏速率,是全球“藍碳”資源重要貢獻者,在緩解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24次締約方大會把“藍碳”碳匯列為應對氣候變化六大措施。同時,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也在推動“藍碳”納入氣候變化談判和本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 近

    定標光譜儀和海岸帶成像儀 海洋觀測邁入新征程

    ?? 伴隨著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的轟鳴,海洋一號C衛星7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簡稱航天五院)了解到,這顆衛星上搭載了由該院新研制的星上定標光譜儀和海岸帶成像儀,將填補我國同平臺高精度交叉定標技術的空白,提升我國海洋衛星觀測數據精準度,助力我國海洋觀

    中國草原年產生碳匯1300萬噸成為重要"固碳庫"

      記者從此間召開的中國草原論壇上獲悉,目前中國草原植被通過光合作用年均吸收二氧化碳約21.7億噸,年均碳匯約1300萬噸,草地生態系統就是一個巨大的“固碳庫”,碳匯功能明顯。   據了解,碳匯主要是指森林、草原、湖泊等生態系統從空氣中固定二氧化碳的凈增量。生態環境良好和完整的生物多樣性系統是碳匯

    手性印跡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檢測技術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09.shtm ??a) SERS-CIP檢測策略示意圖;b)含SERS標記物的SERS-CIP玻璃毛細管照片,識別區域用紅色圓圈表示;c)在SERS-CIP上實現手性氨基酸識別檢測原理

    海洋“補鐵”或有助碳減排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南極海域投撒硫酸鐵。?研究表明,向海洋中投撒鐵顆粒物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英國科學家發現,當鐵混入海洋后能夠產生大量的海藻。而當海藻死亡并落入海洋深處時,它們會帶走自身吸附(封存)的碳,從而減少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  參與該項研究的國際團隊向南極附近約1.7平方公

    煙臺海岸帶所濱海濕地碳循環與碳收支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濱海濕地處于陸地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的交錯過渡地帶,由于具有很高的生產力及氧化還原能力使其成為生物地球化學作用非常活躍的場所,在碳氮的儲存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濱海濕地研究組于君寶研究團隊依托中國科學院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生態試驗站,從群落—生態系統—景觀尺度上對濱海

    外源養分添加和土壤團聚體結構對微生物殘體影響

      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通常受磷的限制,氮沉降增加會加劇生態系統磷限制的程度,進而影響土壤碳循環過程。微生物殘體不僅是土壤有機碳庫的重要貢獻來源,也可以通過土壤團聚體結構的調控間接影響土壤有機碳庫的穩定性。但是關于土壤養分的可獲得性、團聚體結構以及它們的交互作用如何影響微生物殘體的積累及其對有機碳庫的貢

    科學家重新評估我國陸地碳匯大小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中法地球系統模擬聯合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合作領導的研究團隊重新核算了我國的陸地碳匯大小。相關研究3月16日發表于《自然》。  該研究采用全球二氧化碳反演模型(CAMS)對中國陸地碳匯進行估算,發現修正橫向碳通量后,中國2010年至2016年平均陸地碳匯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