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原發性肉毒堿缺乏癥的影響和發病率介紹
1、外界影響 有三方面會受到影響(1)心肌,造成漸進性的心肌病變(最常表現的病變)(2)中樞神經系統,因低酮體性低血糖,造成腦神經病變(3)肌肉骨骼系統,造成肌肉病變。 2、發病率 (1)美國﹕在美國并沒有真正統計過「原發性肉毒堿缺乏癥」的發生率。 (2)國際﹕在日本,「原發性肉毒堿缺乏癥」的發生率約為1/40,000活產兒。......閱讀全文
精液肉毒堿的相關疾病有哪些
腹痛伴血尿,腰痛伴尿頻、尿急、尿痛,血尿伴排尿不暢,發熱伴尿頻、尿急、尿痛、腰疼,劇烈運動或強體力勞動后血尿,神經性尿頻,一過性肉眼血尿,血尿伴蛋白尿,間歇性血尿,下腹疼痛
關于肉毒中毒的鑒別診斷介紹
1、攝食可疑食品(尤其是罐頭)和同食者集體發病史,潛伏期最短2小時、最長14天、大多為12-16小時。 2、臨床表現以顱腦和脊髓的運動神經麻痹癥狀為主,胃腸道癥狀不明顯,意識始終清楚,感覺不受影響。 3、發病期病人的血清及大便能檢測到肉毒桿菌外毒素。 4、發病期病人大便中能分離出A、B或E
關于肉毒桿菌毒素的基本介紹
肉毒桿菌毒素(英文:BTX, Botulinum Toxin)也被稱為肉毒毒素或肉毒桿菌素,是由肉毒桿菌在繁殖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神經毒素蛋白。肉毒毒素是150kD的多肽,它由100kD的重(H)鏈和50kD輕(L)鏈通過一個雙硫鏈連接起來。依其毒性和抗原性不同,分為A、B、Ca、Cb、D、E、F
關于肉毒毒素的中毒機理介紹
業已闡明,在體內肉毒毒素特異性的與膽堿能神經末梢突觸前膜的表面受體相結合,然后由于吸附性胞飲而內轉進入細胞內稱為毒素的內轉(internalization),使囊泡不能再與突觸前膜融合,從而有效地阻抑了膽堿能神經介質——乙酰膽堿的釋放。與此同時,毒素與突觸前膜結合,還阻塞了神經細胞膜的鈣離子通道
關于肉毒桿菌毒素的特點介紹
肉毒桿菌毒素并非由活著的肉毒桿菌釋放,而是先在肉毒桿菌細胞內產生無毒的前體毒素,在肉毒桿菌死亡自溶后前體毒素游離出來,經腸道中的胰蛋白酶或細菌產生的蛋白酶激活后方始具有毒性。 肉毒桿菌毒素對酸有特別強的抵抗力,胃酸和消化酶短時間內無法將其破壞,故可被腸胃道吸收,從而損害身體健康。毒素可在加熱8
關于肉毒梭菌的相關介紹
肉毒梭菌,也稱肉毒桿菌或肉毒梭狀芽孢桿菌,是革蘭氏陽性、厭氧、產孢子的桿菌,所產孢子為卵形或圓筒形,著生于菌體端部或亞端部,在20-25℃可形成橢圓形的芽孢。當pH低于4.5或大于9.0時,或當環境溫度低于15℃或高于55℃時,肉毒梭菌芽孢不能繁殖,也不能產生毒素。食鹽能抑制肉毒梭菌芽孢的形成和
關于肉毒梭菌的基本介紹
肉毒梭菌,也稱肉毒桿菌或肉毒梭狀芽孢桿菌,是革蘭氏陽性、厭氧、產孢子的桿菌,所產孢子為卵形或圓筒形,著生于菌體端部或亞端部,在20-25℃可形成橢圓形的芽孢。當pH低于4.5或大于9.0時,或當環境溫度低于15℃或高于55℃時,肉毒梭菌芽孢不能繁殖,也不能產生毒素。食鹽能抑制肉毒梭菌芽孢的形成和
關于肉毒毒素的起源的相關介紹
生化武器變成美容秘方 據了解,“肉毒毒素”實際上是“肉毒桿菌毒素”的俗稱,又名“Botox”和“Myobloc”,是肉毒桿菌在繁殖過程中分泌的毒性蛋白質,具有很強的神經毒性。 據介紹,肉毒毒素最早被用來作為生化武器,它能破壞生物的神經系統,使人出現頭暈、呼吸困難、肌肉乏力等癥狀;后來,它被醫
關于肉毒毒素的概述
肉毒毒素是肉毒桿菌產生的一類結構相關、抗原性不同的外毒素,也稱肉毒神經毒素(botulinumneurotoxin)。除肉毒桿菌外,某些酪酸桿菌(C.butyricum)和巴拉特桿菌(C.barati)也可產生肉毒毒素。肉毒桿菌通常先產生無毒的前體毒素(progenitortoxin),該前體毒
關于肉毒中毒的預防護理介紹
嚴格管理與檢查食品,尤應注意罐頭食品,火腿,腌臘食品的制作和保存,食品罐頭的兩端若有膨隆現象,或內容物色香味改變者,應禁止出售和禁止食用,即使煮沸也不宜食用,谷類及豆類亦有被肉毒桿菌污染的可能,因此禁止食用發酵或腐敗的食物,遇有同食者發生肉毒素中毒時,其余人員應立即給予多價精制肉毒抗毒血清預防,
關于肉毒抗毒素的成分介紹
取各型肉毒類毒素免疫的馬血漿,肉毒抗毒素效價每1ml中A型不得低于1000國際單位,B型和E型不得低于600國際單位,分別用水適當稀釋,各加入胃蛋白酶消化,消化液用硫酸銨鹽析,經明礬吸附、濃縮,調整氯化鈉及蛋白含量,加適量防腐劑,調節pH,除菌濾過,無菌灌裝制成。
關于肉毒中毒的臨床表現介紹
1、頭暈,全身無力; 2、視力模糊、復視、斜視、眼輻輳功能不佳,眼球活動障礙,瞳孔擴大,光反射消失,眼瞼下垂等眼肌神經麻痹癥狀; 3、咀嚼困難、吞咽困難、發音困難、抬頭困難、呼吸困難、肢體癱瘓呈進行性、對稱性及下行性發展。
關于肉毒中毒的基本信息介紹
主要通過食物傳播,多見于腌肉。神經型食物中毒、臘肉、豬肉及制作不良的罐頭食品,部分地區曾因食用豆豉、豆瓣醬、臭豆腐及不新鮮的魚、豬肉、豬肝而發病。 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桿菌外毒素所致的中毒性疾病。該病分四型:食物中毒型、嬰兒肉毒中毒、創傷性肉毒中毒、成人的嬰兒型肉素中毒。肉毒桿菌產生的肉毒毒素,系
關于肉毒毒素的性質與結構介紹
肉毒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其純品是一種白色晶體粉末,無味、易溶于水,穩定性較差,不耐熱,80℃、10min或煮沸幾分鐘即可失活。但毒素復合物的穩定性好,可長期貯存而不失活或僅有少量活性損失。A~G型肉毒毒素由一條單一的多肽鏈組成,Mr15萬。經細菌本身的內源或外源蛋白酶作用裂解成以二硫鍵相連的雙鏈
關于嬰兒肉毒中毒綜合征的預后和預防介紹
1、預后 本病若不及時搶救,病死率高。一般癥狀輕微者大多預后良好,也不留后遺癥。少數患兒可發生猝死。 2、預防 當前已公認蜂蜜是本病的重要媒介,許多學者反對給1歲以內的嬰兒飼喂蜂蜜。
精液肉毒堿的檢查過程及相關疾病
檢查過程 采集受試者的血液,進行化學沉淀試驗 相關癥狀 腹痛伴血尿,腰痛伴尿頻、尿急、尿痛,血尿伴排尿不暢,發熱伴尿頻、尿急、尿痛、腰疼,劇烈運動或強體力勞動后血尿,神經性尿頻,一過性肉眼血尿,血尿伴蛋白尿,間歇性血尿,下腹疼痛
關于肉毒梭菌的生物分型介紹
肉毒桿菌現有2種生物分型方法,根據所產毒素的抗原性差異,肉毒桿菌家族分為A、B、C、D、E、F、G七個亞型。根據生理學特征,可分為蛋白分解高株和非蛋白分解菌株。前者包括A型及某些B、F型肉毒桿菌;后者包括B型及部分E、F型肉毒桿菌。
關于肉毒梭菌的基本信息介紹
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缺氧環境下的細菌,在罐頭食品及密封腌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強的細菌之一。肉毒桿菌是一種致命病菌,在繁殖過程中分泌肉毒毒素,該種毒素是已知的最劇毒物,可抑制膽堿能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導致肌肉松弛型麻痹。軍隊常常將這種毒素用于生化武器。人們食入和吸收這種毒素后,神
肉毒抗毒素的用法和用量介紹
用法:皮下注射應在上臂三角肌附著處。同時注射類毒素時,注射部位須分開。肌內注射應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或臀大肌外上部。只有經過皮下或肌內注射未發生異常反應者方可作靜脈注射。靜脈注射應緩慢,開始每分鐘不超過1ml,以后每分鐘不宜超過4ml。一次靜脈注射不應超過40ml,兒童每1kg體重不應超過0.8ml
精液肉毒堿的注意事項及檢查過程
注意事項 采集精液前:必須停止性生活2-7天,并且不得有自慰、夢遺等情況,還應禁煙戒酒,忌服對生精功能有影響的藥物等 采集時:采精時間以晨起為佳,采精前用溫水將雙手、陰部,尤其是龜頭洗凈。可采用自慰法或電動按摩射精法引起排精。 采集后:一個小時左右送往檢測的地點 不適宜人群:沒有 檢查
肉毒堿脂酰轉移酶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肉毒堿脂酰轉移酶英文名稱carnitine acyl- transferase定 義存在于線粒體內膜的一類酰基轉移酶。可逆地催化從酰基輔酶A將酰基轉移至L-肉毒堿的反應,在轉運脂肪酸通過線粒體內膜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包括肉毒堿辛酰基轉移酶(編號:EC 2.3.1.137)和肉毒堿棕櫚酰基轉
精液肉毒堿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正常值 (239.56±105.59)μmol/L。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肉毒堿及果糖含量正常,表明附睪、精囊功能正常;當精液肉毒堿含量高于正常的50%,而果糖含量降低,提示附睪功能正常,精囊功能障礙;當精液肉毒堿含量占正常的50%左右而果糖含量正常,提示附睪功能障礙,精囊功能正常或輸
肉毒堿脂酰轉移酶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肉毒堿脂酰轉移酶英文名稱carnitine acyl- transferase定 義存在于線粒體內膜的一類酰基轉移酶。可逆地催化從酰基輔酶A將酰基轉移至L-肉毒堿的反應,在轉運脂肪酸通過線粒體內膜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包括肉毒堿辛酰基轉移酶(編號:EC 2.3.1.137)和肉毒堿棕櫚酰基轉
精液肉毒堿的臨床意義及注意事項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肉毒堿及果糖含量正常,表明附睪、精囊功能正常;當精液肉毒堿含量高于正常的50%,而果糖含量降低,提示附睪功能正常,精囊功能障礙;當精液肉毒堿含量占正常的50%左右而果糖含量正常,提示附睪功能障礙,精囊功能正常或輸精管阻塞;當精液肉毒堿急劇下降,果糖含量降低,顯示附睪和精
“多美滋”召回產品未檢出"肉毒桿菌"和"肉毒毒素"
本月初卷入恒天然濃縮乳清蛋白涉“毒”事件的多美滋奶粉得以“正名”,昨天,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公告稱,多美滋預防性召回的14個批次產品中均未檢出肉毒桿菌和肉毒毒素。 上海質監局新聞發言人沈偉民在例行記者招待會上介紹,在8月初恒天然乳粉事件曝光后,質監局當天就對多美滋進行了監督檢查,并采樣
關于嬰兒肉毒中毒綜合征的檢查介紹
1.糞便檢查 在嬰兒型與成人的嬰兒型肉毒中毒者,糞便顯微鏡檢查可見革蘭陽性芽胞桿菌。 2.細菌培養 將可疑食物、嘔吐物或排泄物加熱煮沸20分鐘后,接種于血瓊脂培養基作厭氧培養,可分離出肉毒梭菌。 3.毒素試驗 4.毒素檢測 應用抗肉毒毒素抗體進行中和試驗,檢查患者血清中肉毒毒素,可對
肉毒毒素的化學結構介紹
從1964年由肉毒桿菌中分離出毒素結晶至今已獲得七種(A,B,C,D,E,F和G)類型的毒素,能引起人員中毒的主要是A、B和E型毒素,其中以A型軍用意義最大,A型結晶毒素是由19種氨基酸組成的單一蛋白質,分子量為90~120萬,化學結構尚不清楚。 SDS-PAGE電泳結果顯示有分子量不同的帶,
肉毒毒素的檢測方法介紹
肉毒毒素中毒的臨床診斷主要依據臨床體癥和主述分析。實驗室檢測肉毒毒素及定型對確診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預防中毒最重要的是加強監測。經典的小鼠致死及中和試驗仍是最敏感、最可信的肉毒檢測方法,該方法經過不斷完善,甚至可以對很微量的毒素作到定量檢測。但該方法比較繁瑣和耗時,不易推廣,因此人們不斷探索一些
肉毒毒素的毒性相關介紹
A型肉毒毒素的氣溶膠對人吸入的致死量為0.3μg,LCt50為0.1~0.5mg·min/m3,靜脈注射致死量為0.15~zaaz0.3μg,口服致死劑量為8~10μg,該毒素對小鼠的毒性LD50值約為3×10–5~3×10–4μg。野外試驗表明,由于大規模施放方法尚未解決,肉毒毒素通過呼吸道中
肉毒抗毒素的性狀介紹
本品為無色或淡黃色的澄明液體,含適量防腐劑。久置后可析出少量能搖散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