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款!意大利科學家發明可食用電池
意大利技術研究院研制出世界首個完全可食用的可充電電池,這個電池是由我們日常飲食中常見的材料制成。目前,醫學研究以及食品安全方面的進步極大地促進了生活質量的提高,胃腸道的健康是人類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用于胃腸監測的診斷技術,如胃鏡和結腸鏡檢查,對患者來說是不舒服的。可食用的醫療設備正在徹底改變這一領域,但它們需要電源才能工作。意大利技術研究院的研究員從生化氧化反應中得到靈感,這種反應在人類和所有其他動物的細胞中產生能量。據介紹,新型電池的陽極由核黃素(又稱維生素B2)組成,而陰極由槲皮素制成。這兩種物質都天然存在于各種植物和其他食物中,另外還使用活性炭來增加導電性。電解液是水基的,而分離器(陽極和陰極之間的滲透膜,防止短路)是由紫菜制成,最后,兩個食品級的金箔觸點從陽極和陰極的蜂蠟涂層中延伸出來。一旦充電,這種0.65伏的電池能夠在12分鐘內提供48微安的電流,或者在一個多小時內提供僅有的幾微安,但足以為小型電子設備供電,如低......閱讀全文
新型電池有望擺脫“棄風棄電”困境
在河北豐寧的壩上草原,有一片漫山遍野的白色風車。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有部分風車并沒有在轉動,只有小部分在轉動發電。 “這是風車在有序停工,也就是我們說的‘棄風棄電’。”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研究員龐全全告訴《中國科學報》。 如何讓這些大風車物盡其用呢? 日前,龐全全聯合麻省理工學
新型紙狀材料助力電動車電池發展
導讀: 據國外科技媒體本周報道,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伯恩斯工程學院開發了一種可用于鋰離子電池的新型紙狀材料,它可以成倍地提高電池單位重量可傳輸的能量。這種紙狀材料是由厚度還不及人類頭發百分之一的海綿狀硅納米纖維材料制成的,它能被用于電動汽車的電池和個人電子設備中。 據國外科技媒體本周報道,加州大學
新型固態電解質有望造就完美電池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韓國三星公司的研究人員在電解質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他們找到一種新型固態電解質材料,能一次性解決傳統鋰離子電池在容量、體積、壽命和安全上所面臨的多種問題,有望造就出一種性能優異且更為安全持久的電池。 打開當今無處不在的智能設備——無論是手機、筆記本電腦還是電動汽車,你會發現電
韓國研發出新型鈉離子電池材料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發布消息稱,該院能源融合研究組成功開發出以新型納米復合體(氟化錫SnF2)和碳素為基礎的鈉離子電池用負極材料。該研究結果刊登在納米技術領域《Nano Energy》雜志上。 研究組通過調節制造環境,用較厚的碳素層制作密封的納米復合體后,將SnF2和高導電性乙炔在
為燃料電池而生的新型薄膜材料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合成了一種用于燃料電池的新型薄膜催化劑。相關成果在3月10日 AIP出版的APL材料期刊上發表。該團隊首次報道了Bi2Pt2O7黃綠石的外延薄膜生長,這種薄膜可作為更有效的陰極——燃料電池的基本組成部分,通過陰極,正電荷流經外電路,傳遞電能。 “迄今為止,用于清潔能源的氧催
新型紙基生物電池由細菌供電
電池出現已有100多年,但時至今日,在某些偏遠或資源有限的地區,這種我們慣用的日常用品卻還屬于奢侈品。而即將在美國化學學會第256屆全國會議暨博覽會上公布的一項最新成果——一種靠細菌發電的新型紙基生物電池,或許能改變這一狀況,給這些地區帶來低成本的新型能源。 這種新型電池是由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
韓國研發出新型鎂離子電池元件
韓國研究財團發布消息稱,韓國忠南大學成功開發出新型鎂-錫(Mg2Sn)合金陰極元件,該元件具有高容量的充放電性能,有望在下一代脫鋰二次電池領域廣泛應用。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雜志《電源雜志》(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 目前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價格昂貴,使用壽命短
韓國研發出新型鈉離子電池材料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發布消息稱,該院能源融合研究組成功開發出以新型納米復合體(氟化錫SnF2)和碳素為基礎的鈉離子電池用負極材料。該研究結果刊登在納米技術領域《Nano Energy》雜志上。 研究組通過調節制造環境,用較厚的碳素層制作密封的納米復合體后,將SnF2和高導電性乙炔在
大連化物所制備新型“可呼吸式”電池正極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258.shtm電池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廣泛的物品之一,從計算機、移動電話、電子手表等都離不開它的“身影”。而便攜電源和動力電池領域中,堿性鎳鋅電池因其具有能量密度大、功率密度高、安全性好、成本低等
更廉價的新型無鈦鋰硫電池
目前德雷塞爾大學的研究團隊研制了一種新型鋰硫電池,它所使用的材料基體中不含鈦。這將使鋰硫電池重量更輕,能量密度更大,成本更低,而且還有利于解決目前鋰硫電池退化快的問題。 我認為防彈且不會丟失信息并不是電池理想的一種特性。由于從材料基體中移除了鈦元素,一種富有革命性的新材料不久后會使鋰硫電池更加
瑞典研發新型木質素燃料電池
瑞典林雪平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木質素作為原料,日前研發出一種新型燃料電池。與以甲醇、乙醇等為燃料的電池不同,其制造過程不產生二氧化碳,不僅原料綠色環保,而且產物實現了零排放。圖片來源于網絡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新燃料電池產生的電力與甲醇基、乙醇基燃料電池相同。目前該研究團隊已實現從木質素制造兒茶酚,
新型無膜氫溴電池應用前景廣闊
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研究人員近日開發出一種新型無膜氫溴電池,其性能與傳統的有膜電池相當,卻大大降低了成本,在低成本高容量電化學儲能技術上取得了新的進展,有望深刻改變當今的能源格局。 當今儲能技術成本太高 在當今的能源市場上,電能來源十分豐富,既有傳統的煤電、油電、水電,也有正在大力發展的
新型水基鋰電池能避免爆炸風險
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稱,美國華人科學家團隊研制出一款基于水基電解液的新型鋰離子電池,不僅電壓首次達到筆記本電腦等家用電子產品所需的4伏標準,且能完全避免現有商用鋰電池存在的著火和爆炸危險。相關的兩篇論文分別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科學》和《焦耳》雜志上。 現有電子產品中,鋰離子電池都使用非水性電解液。
英國開發出安全廉價新型鋰電池
英國利茲大學日前發布公告說,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性能與傳統鋰電池相當,卻減小了起火等安全隱患、且更為廉價的新型鋰電池,有望廣泛用于筆記本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 傳統的鋰電池使用液態電解質,并用一層聚合物薄膜隔開正負極,而在這種新型鋰電池中,兩者被結合在一起。利茲大學研究人員設
新型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問世
日前,記者從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獲悉,該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丹團隊研發了一種sp雜化氮摻雜的石墨炔,其在催化燃料電池陰極氧還原反應(ORR)中顯示出良好的催化性能。研究成果近期發表于《自然—化學》。 燃料電池是一種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具有零污染、能量轉化效率高、適用范圍廣泛等
新型柔性鋅—空氣電池可編織可穿戴
將電池制作成能彎曲、易攜帶的配飾,甚至編入纖維制成衣服,是否會成真?2日,記者從天津大學胡文彬教授、鐘澄教授、鄧意達教授課題組獲悉,該課題組通過一種快速、簡單、連續的方法制備出一種可編織的柔性線狀鋅-空電池;此外還設計制備了一種具有高效氧還原與氧析出催化性能的原子級厚度的介孔Co3O4/N—rG
新型21700鋰電池的優勢有哪些?
1、電池單體容量提升35%。以特斯拉生產的21700電池為例,從18650型號切換至21700型號后,電池單體電池容量可以達到3~4.8Ah,大幅提升35%。 2、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提升約20%。特斯拉披露的數據來看,早期使用的18650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約250Wh/kg,后來其生產的21700
新型熱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大幅提高
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8月1日(北京時間)報道,熱光伏系統(TPV)能將熱轉化為電,但其轉化效率一直比較低下。美國科學家研制出了一種新方法,對一塊鎢的表面進行操作后,其釋放出的光波能被光電池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基于此思路研制出一種紐扣光電池,其能源轉化效率為同樣大小和重量鋰離子電池的
新型鋰電池問世,高溫工作?沒問題!
以后在北方開電車也不是問題了?一種新型鋰離子電池既可以在零下 40°C 的低溫下工作,也可以在 50°C 的高溫下工作。這種新型電池陰極使用硫制作,電池可以儲存更多的能量。這是來自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的一項新研究。這種電池可以增加電動汽車在寒冷溫度下的行駛里程。此外,它們還可以用于衛星、
新型固態電池可給微型衛星供能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近日報道,NASA正與邁阿密大學合作,研制一種新型固態電池,其體型小巧,節省空間,可用在“立方體衛星(CubeSats)”等微型衛星上。研究人員表示,新電池有望徹底改變操控小型載荷的方式。 這款電池的原型由NASA肯尼迪太空中心探索研究與技術理事會首席研究員
世界首款!意大利科學家發明可食用電池
意大利技術研究院研制出世界首個完全可食用的可充電電池,這個電池是由我們日常飲食中常見的材料制成。目前,醫學研究以及食品安全方面的進步極大地促進了生活質量的提高,胃腸道的健康是人類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用于胃腸監測的診斷技術,如胃鏡和結腸鏡檢查,對患者來說是不舒服的。可食用的醫療設備正在徹底改變這一
電量可達商用電池 6 倍!斯坦福學者研發新型可充電電池
美國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ysity)團隊成功開發了一種可充電的堿金屬-氯電池,儲存的電量是目前商用電池的 6 倍。由于氯氣的反應性太強,難以高效轉化回氯化物,導致了可充電鈉-氯或鋰-氯電池的研發困難。該研究使用多孔的碳納米球材料作為電極,吸附的氯氣分子在碳納米球的微孔中受到
電池技術術語--電池儲存
鋰電池可貯存在環境溫度為-5°C—35°C,相對濕度不大于75%的清潔、干燥、通風的室內,應避免與腐蝕性物質接觸,遠離火源及熱源。電池電量保持標稱容量的30%到50%。推薦貯存的電池每6個月充電一次。
刀片電池是什么電池?
“刀片電池”其實質仍是一種鐵電池,它采用長電芯方案,通過增大電芯的長度(大于0.6米),將電芯扁長化設計,來進一步改進電池包集成效率。為什么取名為“刀片”?請看下圖:比亞迪長期專注于磷酸鐵鋰電池的應用研究,但由于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低等原因,被三元鋰電池取代,被擠出中高端乘用車主流市場,連比亞迪乘
韓國開發出新型電動汽車電池材料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發布消息稱,該院聯合首爾大學利用富鋰錳鎳鈷錳氧化物(LMR)材料,制作出可以克服表面熱化現象的新型陽極材料。該技術可以提高電動汽車電池的性能。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雜志《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 LMR材料比其它陽極材料能源密度高,安全性強,但在
快速續航之新型氫燃料電池飛機Skai
據外媒報道,Alaka'i Technologies公司日前推出了新一代依靠氫燃料電池飛機Skai。 該公司報道稱,Skai是一款電動垂直起降飛機(eVTOL),通過使用氫燃料克服了傳統電動系統充電時間過長、續航里程短的問題。據了解,寶馬的Designworks參與了這款飛機的設計。S
新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制備獲進展
近年來,納米多孔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MOF),在氣體吸附和分離、多相催化、傳感器和微反應器等方面展現出較好的應用前景。日前,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稀土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輕金屬與電池材料組,合成了一系列過渡金屬氧化物及其復合材料。 輕金屬與電池材料組研究員王立民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量子點新型太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陽電池重點實驗室在量子點新型太陽電池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陽電池重點實驗室發展了量子點敏化太陽電池中量子點制備的新方法。該方法制備的量子點和納晶氧化物表面直接接觸,在二氧化鈦表面覆蓋率高。 在國家973重大科學問題導向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新型薄
新型水鋰電突破電池極限 不爆炸不起火
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子刊《科學報道》,刊發了復旦大學吳宇平教授課題組關于水溶液鋰電池體系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一新的成果將滿足人們對鋰電池的所有要求,也為電動汽車等交通工具走進人們的生活解決了瓶頸問題。 鋰電池如今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從手機、電腦到大型機械設備、新能源汽車,都由
新型鋰電池的相關內容介紹
2014年10月14日,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人員今日表示,已成功研制出一種超快充電鋰電池,能在2分鐘內充電70%,且電池的使用壽命可達20年。 之前曾出現過快速充電電池,但使用壽命是一個問題,通常2年左右的時間就要更換。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人員日前解決了這一難題,他們用了3年時間研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