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產124.3%:“雙密”技術開啟油菜綠色革命
近日,在湖北省荊州市油菜高密高產高油技術模式觀摩會現場,專家測產指出,采用耐密高產高油新品種和密植高產高油新技術(即“雙密”高產高油技術),江陵縣馬家寨鄉150畝稻油輪作區連片種植的油菜新品種“中油雜501”,理論畝產達361.2公斤,畝產油量達182.0公斤,比當地油菜平均單產增加124.3%、平均畝產油量增加172.5%,為油菜單位面積產油量倍增提供了可推廣、可復制的綜合技術解決方案。 當前,我國食用植物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且進口來源地高度集中,供給安全面臨巨大風險。油菜是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也是我國唯一的越冬油料作物,不與主糧爭地,在確保主糧絕對安全不動搖的國家戰略下,提高油菜單位面積產油量是增強我國油料供給保障能力的重要途經。 2022年農業農村部提出《油菜產業綠色革命科技行動方案》,計劃通過實施油菜科技大會戰,10年內達成國產菜籽油產油量倍增的目標。然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油菜平均畝產從2012年的12......閱讀全文
傅廷棟院士:油菜地里的守望者
每逢早春三月,華中農業大學的油菜試驗田里一片金黃的時候,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每天都會在油菜田里對油菜一株株地觀察、記錄,一呆就是一整天。圖為傅廷棟在飼料油菜田放羊 從“小傅”、“老傅”到“傅老”,50余年來,傅廷棟像辛勤的蜜蜂一樣,遨游在油菜王國里,釀造科學的蜜汁。因為他相信:“搞農業的,沒有
歐盟油菜籽作物狀況整體良好,產量擔憂減退
據歐洲分析師表示,目前西歐地區的油菜籽作物狀況整體良好,這有助于緩解市場的擔憂。此前市場曾擔心去年秋季天氣溫和,加上歐盟禁止使用一種常用的殺蟲劑,可能導致油菜籽作物遭受大面積蟲害。 分析師表示,今年歐盟油菜籽產量可能低于上年創紀錄的水平,不過單產和產量仍有望超過近幾年來的平均水平。歐盟農作物
技術集成吹響油菜產業結構調整號角
多功能深耕機現場作業。 5月13日,在湖北黃梅縣分路鎮旱地油菜示范現場,人頭攢動,示范田里,各種現代化的農機裝備一字排開。 隨著現場一聲令下,6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同時啟動,幾分鐘便完成油菜的收割、脫籽和裝袋。緊接著,幾臺多功能深耕機登場,只見剩余半米高的油菜秸稈被瞬間粉粹,并將緊實
油菜種子含油量調控基因首次被克隆
1月28日,《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漢中院士團隊最新成果。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克隆了農作物種子性狀的第一個細胞質調控基因orf188,并揭示了該基因調控油菜種子高含油量的作用機制。該成果為油菜高含油量育種提供了新途徑,為育種過程中
研究發現25個基因參與調控油菜氮效率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徐芳森課題組聯合基因組重測序和轉錄組測序技術深入揭示了調控油菜氮效率的生物學機制。相關成果發表在Plant,Cell & Environment上。 已有研究表明,甘藍型油菜的氮效率存在巨大的基因型差異,然而其調控機制并不清楚。課題組前期通過苗期營養液培養實驗和大田實驗篩選了
傅廷棟:油菜產業發展的關鍵是效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18.shtm 傅廷棟院士在現場察看油菜長勢。? ? ? 劉濤攝 傅廷棟在開幕式上發言。? ? 劉濤攝 “影響油菜產業發展的瓶頸是什么呢?關鍵是效益,是農民種油積極性的根本所
油菜種子含油量調控基因首次被克隆
1月28日,《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漢中院士團隊最新成果。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克隆了農作物種子性狀的第一個細胞質調控基因orf188,并揭示了該基因調控油菜種子高含油量的作用機制。該成果為油菜高含油量育種提供了新途徑,為育種過程中
植物油菜素內酯信號轉導研究取得進展
油菜素內酯是一種控制植物生長和發育的植物激素,受體激酶BRI1是位于細胞表面的油菜素內酯受體。二硫鍵的形成對于跨膜蛋白的結構和功能至關重要,但人們對于BRI1蛋白中二硫鍵以及半胱氨酸位點的生物學功能缺乏系統研究。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呂東平研究組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
來中國60余年,甘藍型油菜練成“半冬性”技能
生長期僅200天左右、畝產油菜籽達130公斤、與水稻形成無縫銜接……這就是上世紀50年代中期才來到中國的甘藍型油菜。 經過60余年的持續改良,它適應了中國五湖四海的氣候環境,不僅掌握了“半冬性”的新技能,而且產量逐漸提升。 近日,《自然—遺傳》(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了中國
油菜種子含油量調控基因首次被克隆
日前,《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漢中院士團隊最新成果。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克隆了農作物種子性狀的第一個細胞質調控基因orf188,并揭示了該基因調控油菜種子高含油量的作用機制。該成果為油菜高含油量育種提供了新途徑,為育種過程中雜交母本
極早熟高產油菜助力破解冬閑田利用瓶頸
日前,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研究所了解到,該所針對早熟油菜單產偏低、抗病性差和耐寒性弱三大難題,選育出滿足雙季稻區冬季生產的極早熟高產油菜新品種陽光131,為破解三熟制冬閑田利用瓶頸提供了有力品種支撐。陽光131 中國農科院油料所供圖 油菜不與糧爭地,南遷北移潛力巨大。油料所研究員程勇介紹,
多組學數據庫“齊聚薈” 助力油菜“全能”競技
油菜產業集觀賞、蜜源、生態、經濟作物等多種功能于一身,是新興的“全能選手”。圍繞油菜,我國科學家近年來實現了從理論、技術、產品到轉化的鏈式創新,推動了我國油菜基礎研究與應用步入世界第一方陣。 然而,如何將基礎研究中長期積累的資源和多組學數據優勢轉化成育種優勢,仍是當前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期油
蛋白質組學揭示油菜卷葉機理(一)
題目:Hist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Comparative Proteomic Analys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Leaf Rolling in Brassica napus期刊: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人工氣候箱應用于油菜低溫春化的研究
在這一點上,油菜所需的低溫春化季節已經過去,油菜在種植田間的第一年是不能開花得到種子的。小孢子植物的花種子,這一年的可以產生兩代,縮短年限的雙單 倍體育種和遺傳研究中,使用人工氣候箱對半冬性甘藍型油菜植物顯著效果被用于人工低溫春化的研究。幼苗是在試管中進行低溫春化處理,可以處理更多的植物在相對體積小
國內首批抗根腫病油菜新品種選育成功
經過七年的科研攻關,由華中農業大學傅廷棟院士領銜的油菜團隊成功攻克油菜根腫病,選育出我國首批具有應用價值的抗根腫病油菜新品種“華油雜62R”和“華雙5R”。近日,該成果順利通過了湖北省組織的田間鑒定,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新品種對4號生理小種具有免疫抗性,對保證油菜安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我國油菜
蛋白質組學揭示油菜卷葉機理(二)
?????圖4. 差異表達蛋白的COG注釋分析????????????????????????????? 圖5. 差異表達蛋白的KEGG富集分析5. 為了進一步對這些差異蛋白的功能進行分類分析,作者進行了功能富集分析。通過對差異蛋白的富集分析結果發現,這些發生上調的蛋白能夠改善Bndcl1株的光合性
Frontiers in Nutrition:油菜素內酯調控番茄果實采后冷害
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加工所左進華研究員團隊聯合蔬菜所與國際園藝學會采后分會主席、美國康奈爾大學Christopher B. Watkins教授團隊在農林科學TOP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Q1,IF:6.576)在線發表題為“Revealing the Specific
山地油菜全程機械化助產業提質增效
5月8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山地油菜綠色高質高效全程機械化生產現場觀摩培訓會在婺源召開,全國油菜產業領域相關領導專家、江西省各縣市農技推廣人員及油菜種植大戶等250余人參加了會議。山地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現場展示
3000萬!中油雜39創單個油菜品種轉讓紀錄
中國農科院油料所供圖 11月28日,在2021湖北農業博覽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研究所選育的高產高油、宜機收油菜新品種“中油雜39”品種經營權以3000萬元成交價現場簽約武漢中油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全國單個油菜品種轉讓新紀錄。 中油雜39是油料所王漢中院士團隊選育的適宜長江流域冬油菜區種植的油
油菜籽的分等分級的判斷依據——葉綠素
菜籽油是我國最重要的食用植物油,約占我國食用植物油消費總量的35%,而菜籽油的品質指標確是葉綠素含量,因為葉綠素含量受環境中的多方面的影響,同時植株上角果的成熟度直接影響到葉綠素含量。在加拿大菜籽出口的標準是:一級菜籽葉綠素含量小于30mg/kg,葉綠素含量大于30 mg/kg則為二級,葉綠素含量的
油菜內源基因核酸檢測試劑盒使用說明
油菜內源基因核酸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探針法SN標準) ◆ 產品說明 轉基因檢測系列可針對食品、飼料等樣品中轉基因成分的特異核酸片段進行擴增,通過實時擴增曲線判定結果。本產品用于油菜成分的檢測,檢出限為0.1%。 ◆?產品組成( 48測試) 045032M 試劑
智能考種系統研究油菜氮磷鉀肥效應
??? 所謂智能考種系統,就是能通過軟件自動計算種子粒數、面積、周長、長度、寬度、長寬比等數據的智能系統,它的應用讓人們摒棄了傳統考種的復雜流程,讓考種變得更加方科學、方便。 ??? 就以油菜考種來說,油菜產量由單株角果數、每角果粒數、種子千粒重三因素構成。這些因素是室內考種的基本項目,其考測結
土壤水分測定儀指導油菜種子貯藏
油菜種子貯藏特性:吸濕性強。油菜種子種皮脆薄,組織疏松,且籽粒細小。通常我們會使用種子風選儀來挑選比較優異的油菜種子,以提高市場上的種子品質。油菜收獲正近梅雨季節,很容易吸濕回潮,但是遇到干燥氣候也容易釋放水分。通氣性差,容易發熱。油菜種子近似圓形,密度較大,一般在60%以上,不易向外散發熱量,而油
植物水勢壓力室分析土壤水勢對油菜的影響
水分是作物生長的關鍵因素,作物與水分的關系極為密切,土壤水勢的高低對作物的生長發育以及產量有著明顯的影響,為了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探求應用水勢值作為作物灌水指標的可行性,我們以油菜為供試作物進行了試驗研究。植物水勢壓力室是對植物水勢進行研究的重要儀器。 試驗采用盆栽法進行。供試土壤為輕壤土,試驗設置
油菜考種系統提高考測結果的準確度
?? 一般來說,油菜的產量是由單株角果數、每角果粒數、種子千粒重三因素構成。這些因素是室內考種的基本項目,因此考測結果的準確如何,直接影響試驗結果的正確反映。因此現在為了避免人工考種的誤差影響,多是采專業的油菜考種系統。? ? 油菜是用于制作菜油的主要原材料,因此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隨著菜油需
中科院:油菜素內酯信號轉導研究獲進展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呂東平研究組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韓志富副研究員合作,對BRI1蛋白中所有半胱氨酸位點的生物學功能進行了系統解析。該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新植物學家》。 油菜素內酯(BR)是一種控制植物生長和發育的重要植物激素,BR的受體BR
加發現可控制油菜種子“綠化”基因 降低農業損失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一個遺傳增強的植物基因調控網絡,可防止油菜作物在成熟時產生“綠色種子”。 “種子綠化”是一個長期困擾農業界的問題,僅在北美地區每年造成的損失就接近1.5億美元。 卡爾加里大學生物科學系助
中美科學家揭開甘藍型油菜“家族血統”之謎
甘藍型油菜是油菜的常見類型,也是人類食用植物油的重要來源。中美科研人員歷時4年研究,通過全基因組重測序揭開甘藍型油菜“家族血統”之謎,有助于通過基因選育提升甘藍型油菜的產量和品質。相關研究成果已于近日由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在線發表。 甘藍型油菜由白菜與甘藍通過自然雜交進化而來,因產量高、
質構儀用于油菜籽粒壓縮特性的研究
油菜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占世界油料作物的50%以上。我國油菜籽產量占世界產量的30%,居世界首位。油菜籽在收獲、運輸、干燥及儲藏的過程中受到載荷壓縮,當其受到的壓力超過自身承受范圍時,籽粒就會變形甚至破裂,危及儲藏安全,降低種子發芽率,進而降低加工產品的質量。 1 樣品準備油菜籽
“油菜院士”傅廷棟:農業科研就得圍著農民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73.shtm 長江兩岸,時下正是油菜花開的季節。整片整片金黃色的油菜花耀眼奪目、沁人心脾。 3月初,記者在湖北武漢華中農業大學國家油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油菜田里看到,許多穿著白大褂的實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