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甲氨蝶呤的類別和鑒別方法
類別同甲氨蝶呤。規格(1)5mg(2)0.1g(3)1g貯藏遮光,密閉,在陰涼處保存。......閱讀全文
甲氨蝶呤的基本信息
化學式:C20H22N8O5分子量:454.439CAS號:59-05-2EINECS號:200-413-8
甲氨蝶呤的基本性狀
性狀本品為橙黃色結晶性粉末。本品在水、乙醇、三氯甲烷或乙醚中幾乎不溶,在稀堿溶液中易溶,在稀鹽酸中溶解。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稱定,加0.05mol/L碳酸鈉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釋制成每1mL中約含10mg的溶液,用2dm的測定管依法測定(通則0621),比旋度為+19'至+24°。
甲氨蝶呤的基本信息
本品為4-氨基-10-甲基葉酸及結構相似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為L-(+)-N?-[4-[[(2,4-二氨基-6-蝶啶基)甲基]甲氨基]苯甲酰基]谷氨酸,按無水物計算,含C20H22N8O5應為98.0%~102.0%。
甲氨蝶呤的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主要為口腔炎、口唇潰瘍、咽炎、惡心、嘔吐、胃炎及腹瀉。2、骨髓抑制主要表現為白細胞下降,對血小板亦有一定影響,嚴重時可出現全血下降、皮膚或內臟出血。3、大量1次應用可致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或藥物性肝炎,小量持久應用可致肝硬變。4、腎臟損害常見于高劑量時,出現血尿、蛋白尿
甲氨蝶呤的功能與主治
(1)全身用藥治療絨毛膜上皮癌、惡性葡萄胎、各類急性白血病、乳腺癌、肺癌、頭頸部癌、消化道癌、宮頸癌及惡性淋巴瘤等。(2)動脈插管灌注對頭頸部癌和肝癌有較好療效。(3)大劑量甲氨蝶呤輔以甲酰四氫葉酸鈣救援(HDMTX-CFR療法),作為骨肉瘤、軟組織肉瘤、惡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乳腺癌、卵
甲氨蝶呤的含量測定方法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通則0512)測定。供試品溶液取本品,精密稱定,加流動相溶解并定量稀釋制成每1mL中約含0.1mg的溶液。對照品溶液取甲氨蝶呤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流動相溶解并定量稀釋制成每1mL中約含0.1mg的溶液。色譜條件見有關物質項下,進樣體積10μL。系統適用性溶液與系統適用性要求見有
甲氨蝶呤的基本性狀
本品為橙黃色結晶性粉末本品在水、乙醇、三氯甲烷或乙醚中幾乎不溶;在稀堿溶液中易溶,在稀鹽酸中溶解。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稱定,加0.05mol/L碳酸鈉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釋制成每1ml中約含10mg的溶液,用2dm的測定管依法測定(通則0621),比旋度為+19°至+24
甲氨蝶呤片的檢查方法
有關物質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通則0512)測定。供試品溶液取本品細粉適量(約相當于甲氨蝶呤10mg),精密稱定,置10ml量瓶中,加流動相適量,超聲10分鐘,放冷,用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離心,取上清液對照溶液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1ml,置200m量瓶中,用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系統適用性溶液、色譜
甲氨蝶呤的理化性質
熔點:195℃沸點:561.26℃閃點:11℃密度:1.41g/cm3折射率:1.691外觀:黃色結晶性粉末溶解性:易溶于稀堿、酸或堿金屬的碳酸鹽溶液,微溶于稀鹽酸,幾乎不溶于水、乙醇、氯仿、乙醚
甲氨蝶呤的計算化學數據
1、 計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1.8?2、 氫鍵供體數量:5?3、 氫鍵受體數量:12?4、 可旋轉化學鍵數量:9?5、 互變異構體數量:24?6、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211?7、 重原子數量:33?8、 表面電荷:0?9、 復雜度:704?10、同位素原子數量:0?11
甲氨蝶呤的含量測定方法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通則0512)測定供試品溶液取本品,精密稱定,加流動相溶解并定量稀釋制成每1ml中約含0.1mg的溶液對照品溶液取甲氨蝶呤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流動相溶解并定量稀釋制成每1ml中約含0.1mg的溶液色譜條件見有關物質項下。進樣體積10l系統適用性溶液與系統適用性要求見有關物質項下
甲氨蝶呤的計算化學數據
計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1.8氫鍵供體數量:5氫鍵受體數量:12可旋轉化學鍵數量:9互變異構體數量:24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211重原子數量:33表面電荷:0復雜度:704同位素原子數量:0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1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不確定化
CRISPR改善甲氨蝶呤的抗癌療效
作為一種經典的化療藥物,甲氨蝶呤(methotrexate)已在臨床上使用了將近70年。它的基本作用機制是眾所周知的。這種藥物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DHFR),其中DHFR是一種產生被稱作四氫葉酸(THF)的葉酸功能形式的酶。THF是制備核酸---比如攜帶細胞遺傳信息的DNA和參與蛋白表達的RNA
甲氨蝶呤的主要功能
甲氨蝶呤,為抗葉酸類抗腫瘤藥,主要通過對二氫葉酸還原酶的抑制而達到阻礙腫瘤細胞的合成,而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與繁殖。
甲氨蝶呤的物理性質
1、熔點:195℃2、沸點:561.26℃3、閃點:11℃4、密度:1.41g/cm35、折射率:1.6916、外觀:黃色結晶性粉末7、溶解性:易溶于稀堿、酸或堿金屬的碳酸鹽溶液,微溶于稀鹽酸,幾乎不溶于水、乙醇、氯仿、乙醚。
甲氨蝶呤的分子性質數據
1、 摩爾折射率:118.97?2、 摩爾體積(m3/mol):295.6?3、 等張比容(90.2K):926.7?4、 表面張力(dyne/cm):96.4?5、 極化率(10?-24cm?3):47.16
甲氨蝶呤的適應癥介紹
主要適用于急性白血病、乳腺癌、絨毛膜上皮癌及惡性葡萄胎、頭頸部腫瘤、骨腫瘤、白血病腦膜脊髓浸潤、肺癌、生殖系統腫瘤、肝癌、頑固性普通牛皮癬、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等自身免疫病。 本品為抗葉酸類抗腫瘤藥,主要通過對二氫葉酸還原酶的抑制而達到阻礙腫瘤細胞DNA的合成,而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與繁殖。本
甲氨蝶呤的藥物相互作用
1、乙醇和其他對肝臟有損害藥物,如與該品同用,可增加肝臟的毒性;2、由于用該品后可引起血液中尿酸的水平增多,對于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患者應相應增加別嘌呤醇等藥劑量;3、該品可增加抗血凝作用,甚至引起肝臟凝血因子的缺少或(和)血小板減少癥,同此與其他抗凝藥慎同用;4、與保泰松和磺胺類藥物同用后,因與蛋白質
甲氨蝶呤的副作用有哪些?
1、胃腸道反應主要為口腔炎、口唇潰瘍、咽炎、惡心、嘔吐、胃炎及腹瀉。 2、骨髓抑制主要表現為白細胞下降,對血小板亦有一定影響,嚴重時可出現全血下降、皮膚或內臟出血。 3、大量1次應用可致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或藥物性肝炎,小量持久應用可致肝硬變。 4、腎臟損害常見于高劑量時,
甲氨蝶呤的分子性質數據
摩爾折射率:118.97摩爾體積(cm3/mol):295.6等張比容(90.2K):926.7表面張力(dyne/cm):96.4極化率(10?-24cm?3):47.16
甲氨蝶呤的應用劑量與用法
1、治療白血病:通常成人口服2.5mg~10mg/日,總量約50mg~150mg。兒童1.5mg~5mg/日。2、治療絨毛膜上皮癌:10mg~20mg/日,肌注或口服,亦可作靜滴,連用5~10日,療程量為80mg~100mg。3、治療頭頸部癌或婦科癌:10mg~20mg/次,動脈插管給藥,每日或隔日
甲氨蝶呤的藥物相互作用
1、乙醇和其他對肝臟有損害藥物,如與該品同用,可增加肝臟的毒性;2、由于用該品后可引起血液中尿酸的水平增多,對于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患者應相應增加別嘌呤醇等藥劑量;3、該品可增加抗血凝作用,甚至引起肝臟凝血因子的缺少或(和)血小板減少癥,同此與其他抗凝藥慎同用;4、與保泰松和磺胺類藥物同用后,因與蛋白質
甲氨蝶呤片的含量測定方法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通則0512)測定。供試品溶液取本品10片,精密稱定,研細,精密稱取適量(約相當于甲氨蝶呤2.5mg),置25m量瓶中,加流動相2oml,超聲使甲氨蝶呤溶解,放冷,用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對照品溶液、系統適用性溶液、色譜條件、系統適用性要求與測定法見甲氨蝶呤含量測
甲氨蝶呤片的基本性狀
本品為淡橙黃色片。
甲氨蝶呤的物理性質
1、熔點:195℃2、沸點:561.26℃3、閃點:11℃4、密度:1.41g/cm35、折射率:1.6916、外觀:黃色結晶性粉末7、溶解性:易溶于稀堿、酸或堿金屬的碳酸鹽溶液,微溶于稀鹽酸,幾乎不溶于水、乙醇、氯仿、乙醚。
甲氨蝶呤的藥物相互作用
1、乙醇和其他對肝臟有損害藥物,如與該品同用,可增加肝臟的毒性; 2、由于用該品后可引起血液中尿酸的水平增多,對于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患者應相應增加別嘌呤醇等藥劑量; 3、該品可增加抗血凝作用,甚至引起肝臟凝血因子的缺少或(和)血小板減少癥,同此與其他抗凝藥慎同用; 4、與保泰松和磺胺類藥物同
關于甲氨蝶呤的劑量與用法
1、治療白血病 通常成人口服2.5mg~10mg/日,總量約50mg~150mg。兒童1.5mg~5mg/日。 2、治療絨毛膜上皮癌等 10mg~20mg/日,肌注或口服,亦可作靜滴,連用5~10日,療程量為80mg~100mg。3 治療頭頸部癌或婦科癌 10mg~20mg/次,動脈插管給藥,
甲氨蝶呤的應用適應癥
1、全身用藥治療絨毛膜上皮癌、惡性葡萄胎、各類急性白血病、乳腺癌、肺癌、頭頸部癌、消化道癌、宮頸癌及惡性淋巴瘤等。2、動脈插管灌注對頭頸部癌和肝癌有較好療效。3、大劑量甲氨蝶呤輔以甲酰四氫葉酸鈣救援(HDMTX-CFR療法),作為骨肉瘤、軟組織肉瘤、惡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
甲氨蝶呤的藥代動力學
用量小于30mg/m2時,口服吸收良好,1小時~5小時血藥濃度達最高峰。部分經肝細胞代謝轉化為谷氨酸鹽,另有部分通過胃腸道細菌代謝。主要經腎(約40~90%)排泄,大多以原形藥排出體外;小于10%的藥物通過膽汁排泄,t1/2α為1小時;t1/2β為二室型:初期為2~3小時;終末期為8~10小時。少量
甲氨蝶呤的藥代動力學
用量小于30mg/m2時,口服吸收良好,1小時~5小時血藥濃度達最高峰。部分經肝細胞代謝轉化為谷氨酸鹽,另有部分通過胃腸道細菌代謝。主要經腎(約40~90%)排泄,大多以原形藥排出體外;小于10%的藥物通過膽汁排泄,T1/2α為1小時;T1/2β為二室型:初期為2~3小時;終末期為8~10小時。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