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小兒病毒感染性口炎的簡介
對單純性皰疹沒有特效藥治療,采用局部治療,減少患兒痛苦。 1.康復新液漱口,每日四次。 2.西瓜霜口腔噴霧劑。 3.1%雷氟奴爾濕敷后涂擦魚肝油軟膏。 4.思密達(蒙脫石散劑)調成糊狀涂在潰瘍面上。 5.口服清熱解毒的中藥。......閱讀全文
簡述真菌感染性口炎的并發癥
如果治療不及時病變可向口腔后部蔓延至咽、氣管、食管鶒,引起食管念珠菌病和肺部的念珠菌感染鶒,同時出現吞咽困難。少數病例病菌可進入血液循環,成為白色念珠菌敗血癥,病情危重,偶爾可引起心內膜炎、腦膜炎等嚴重疾病。
治療小兒腸套疊的簡介
小兒急性腸套疊分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兩種。在非手術療法中有空氣灌腸、鋇灌腸和B超下水壓灌腸復位療法,其中空氣灌腸復位已被長期廣泛應用。 非手術療法:空氣灌腸復位腸套疊:采用自動控制壓力的結腸注氣機,肛門插入Foley管,肛門注入氣體后即見腸套疊腫塊各種影像,逐漸向回盲部退縮,直至完全消失,此時
小兒腺病毒肺炎的簡介
小兒腺病毒肺炎是病毒性肺炎中較常見的一種,多見于6個月~2歲的嬰幼兒。冬、春兩季發病率較高,多通過呼吸道傳染。起病特點為急驟發熱,往往自發病第1、2日體溫達39℃,一般可持續1周以上,抗生素治療無效。 腺病毒肺炎是我國發病率較高的病毒性肺炎,流行地區廣,以冬春季發病率最高,以三型、七型及十一型
真菌感染性口炎的并發癥及診斷
并發癥 如果治療不及時病變可向口腔后部蔓延至咽、氣管、食管鶒,引起食管念珠菌病和肺部的念珠菌感染鶒,同時出現吞咽困難。少數病例病菌可進入血液循環,成為白色念珠菌敗血癥,病情危重,偶爾可引起心內膜炎、腦膜炎等嚴重疾病。 診斷 根據各型臨床表現,配合念珠菌涂片、培養和鑒定,一般比較容易診斷。慢
關于真菌感染性口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真菌感染性口炎是指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炎中以白色念珠菌致病力最強,兒童期感染常稱之為鵝口瘡(thrush)。念珠菌是人體常見的寄生菌,其致病力弱,僅在一定條件下感染致病,故為條件致病菌,近年來隨著抗生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廣泛應用,使念珠菌感染日益增多。
關于細菌感染性口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細菌感染性口炎主要由口腔常駐菌在全身抵抗力降低時引起的口腔黏膜的急性損害,多見于兒童,臨床表現主要有假膜,故又稱膜性口炎,主要致病菌為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球菌。 (1)臨床表現口腔黏膜普遍充血、水腫,表面出現大小不等、邊界清楚的糜爛面,并有纖維素滲出物形成的假膜;剝脫假膜則呈現出血面,不久又有假
治療小兒人類細小病毒B19感染的簡介
對傳染性紅斑通常不需要治療。 1.對癥治療 在發熱時,可服用退熱劑。對一般關節病患者也不需要治療;對嚴重關節炎的關節疼痛等可采用抗炎對癥治療。嚴重的關節疼痛,特別是有慢性癥狀的患者,可用非皮質類固醇類抗炎藥治療。并發嚴重貧血患者需輸血治療,對暫時性再生障礙危象一般用輸入紅細胞治療。 2.免
關于小兒口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由于各種感染引起的炎癥,若病變限于局部如舌、齒齦、口角亦可稱為舌炎,齒齦炎或口角炎等。本病多見于嬰幼兒。可單獨發生,亦可繼發于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瀉、營養不良、久病體弱和維生素B、C缺乏等。感染常由病毒、真菌、細菌引起。不注意食具及口腔衛生或各種疾病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可
治療感染性動脈瘤的簡介
治療原則包括控制出血、去除感染、重建血運。除抗感染治療外,感染性動脈瘤尚無標準的治療方案。有動脈瘤破裂或有破裂高風險的患者可行手術切除或血管內栓塞。應根據患者情況,制定理想的治療方案。
治療人類皰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的簡介
1.HHV-6感染原發性HHV-6感染一般不需特殊治療,但如果感染嚴重、危及生命,如發生暴發型肝炎、移植相關性疾病(間質性肺炎、骨髓抑制)、壞死性Kikuchi-Fujimoto病、慢性疲勞綜合征伴危及生命表現、艾滋病患者感染HHV-6后病情加劇、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癥狀嚴重,則均應考慮使用抗病毒療
手術治療小兒腸套疊的簡介
手術治療的指征為: (1)腸套疊經空氣加壓灌腸等非手術復位未成功者。 (2)發病超過24~48小時,臨床疑有腸壞死者。 (3)復發性腸套疊,尤其發生于兒童者。 (4)成人腸套疊。 手術前應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禁食水、胃腸減壓,必要時采用退熱、吸氧、備血等措施。麻醉多采用全麻氣管插管。
治療小兒急性腸套疊的簡介
1.B超下行腸套疊水壓灌腸復位。 B超復位適應證:病程不超過48小時而全身情況尚好的病例。禁忌證:病程超過48小時而全身情況顯著不良者。腹部異常膨脹,X線示小腸嚴重積氣,可見張力性液平面者。B超復位適應證失敗后改手術治療。B超示“雙軌癥”一般應手術治療。 2.手術治療:灌腸復位失敗,套疊時間
關于真菌感染性口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介紹
1、診斷 根據各型臨床表現,配合念珠菌涂片、培養和鑒定,一般比較容易診斷。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應結合組織病理檢查。 2、鑒別診斷 與口腔黏膜上乳凝塊鑒別,嬰兒喂奶后乳凝塊附著于頰黏膜,喂水后常自行脫落,或用壓舌板輕輕可擦去,附著處黏膜光滑,無紅腫和糜爛,可助鑒別。
小兒病毒性腦炎的簡介
小兒病毒性腦炎是兒科比較常見的由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病情輕重不等,危重者呈急進性過程,可導致死亡及后遺癥。 小兒病毒性腦炎多由腸道病毒、蟲媒病毒、常見傳染病病毒以及單純皰疹病毒所致,不同病毒導致的腦膜炎有通過不同的發病季節,地理、接觸動物史等特點。如腸道病毒感染多發生在夏季,在人
關于小兒壞死性齦口炎的基本介紹
小兒壞死性齦口炎是由梭狀桿菌和奮森螺旋體混合感染引起的急性壞死性潰瘍性口腔病變。未及時治療重癥病例可導致患兒死亡。治療原則是去除病因,控制感染、消除炎癥,防止病損蔓延和促進組織恢復。
關于小兒壞死性齦口炎的病因分析
主要致病菌為梭形桿菌和奮森螺旋體,這些細菌是口腔固有的,在正常情況下不致病,當機體代謝障礙、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下降、營養不良或口腔不衛生時,則細菌大量繁殖而致病,引起急性壞死性潰瘍性口腔病變。
關于小兒壞死性齦口炎的檢查介紹
1.外周血 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顯著增多。 2.涂片檢查 可見大量梭狀桿菌和螺旋體。 3.組織病理檢查 為非特異性炎癥改變,上皮破壞,有大量纖維素性滲出,壞死上皮細胞、多形核白細胞及多種細菌和纖維蛋白形成假膜。固有層有大量炎癥細胞浸潤。基層水腫變性,結締組織毛細血管擴張。必要時做
診斷小兒壞死性齦口炎的標準介紹
此病確診的依據為特殊性口臭,苔膜與小潰瘍,涂片中找到大量梭形桿菌與奮森螺旋體。 1.起病急,病程短,自發性出血,疼痛。 2.牙齦邊緣及齦乳頭頂端出現壞死,受累黏膜形成不規則形狀的壞死性深潰瘍,上覆灰黃或灰黑色假膜。 3.具有典型的腐敗性口臭,唾液增多并黏稠。 4.壞死區涂片可見到大量梭狀
治療熱帶口炎性腹瀉的介紹
首先給予營養豐富的飲食,適當補液,糾正電解質平衡失調。腹瀉次數過多者給予止瀉劑。維生素B12、葉酸治療時間要持續一年。同時給予抗生素治療,口服四環素4次/日,共1個月,隨后改為2次/日,共5~6個月。應用磺胺類藥同樣有效,如琥磺噻唑。經過治療后貧血及舌炎迅速恢復,食欲好轉,體重增加,腸黏膜病變有
簡述皰疹性口炎的治療原則
1. 全身抗病毒治療:核苷類抗病毒藥和利巴韋林,對于原發性皰疹性口炎可口服阿昔洛韋200mg/次,5次/日,或者利巴韋林200mg/次,3~4次/日。 2. 局部治療:口腔黏膜局部用藥,常使用的制劑有溶液、糊劑、散劑及含片,如復方硼酸溶液、0.1%~0.2%洗必泰溶液含漱,酞丁胺軟膏、阿昔洛韋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腎病的簡介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可發生多種腎小球疾病,其中一種特殊的硬化性腎小球病被認為與該病毒感染相關,被稱為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腎病(HIVAN)。 1.毒品 靜脈注射二醋嗎啡引起腎病早已見文獻報道,且AIDS患者約50%有毒品成癮史,加上HIVAN與HAN的病理形態改變十分相似,常難以區
簡述水皰性口炎病毒的傳播途徑
VSV 能感染多種動物和昆蟲。家畜中自然感染VSV的有馬、牛(羊)、豬。血清學試驗證明野生動物(野豬、浣熊和鹿等)可以自然感染。在巴拿馬的樹棲和半樹棲動物血液中發現了IND-1型的抗體。在蝙蝠、食肉動物和一些嚙齒動物的血清中發現了抗NJ型的抗體。人感染主要見于實驗工作人員和流行地區與家畜接觸的人
簡述水皰性口炎病毒的培養特性
VSV在大多數脊椎動物、鳥類、爬行動物、魚類及昆蟲的細胞培養上可以生長。一般說來,VSV屬的病毒在感染脊椎動物細胞后,可以很快引起明顯的細胞病變,18~24 h即可引起細胞快速圓縮、脫落,在動物的原代腎細胞單層產生不同大小的蝕斑。而感染昆蟲細胞則引起持續性感染,無細胞病變。 VSV繁殖的兩個顯
概述水皰性口炎病毒的致病機理
VSV呈嗜上皮性,一般認為,VSV是通過上皮和黏膜侵入機體的。病毒的表面突起與細胞受體結合,然后囊膜與細胞膜融合進入細胞或直接被細胞吞入,形成吞飲泡,在酸性環境或細胞酶的作用下裂解,釋放核酸,在細胞漿內依賴逆轉錄酶進行大量復制,在細胞膜或胞漿空泡膜上出芽,釋放成熟的病毒顆粒,常聚集細胞間隙,并以
真菌感染性口炎的臨床表現及并發癥
臨床表現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 又叫鵝口瘡,好發于新生兒、小嬰兒,長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以及長期臥床休息的患者。特點是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可分布于口腔的任何部位,以舌、頰、軟腭、口底等處多見。首先有黏膜充血、水腫,口內有灼熱、干燥、刺激等癥狀。經過1~2天,黏膜上出現散在白色斑點
藥物治療小兒腎結核的簡介
不論是否需要手術治療,所有患者都要先使用抗結核藥物以控制結核的播散。根據精確的細菌學診斷指導用藥,不主張單一化療。典型的三聯方案是異煙肼、乙胺丁醇、環絲氨酸,療程2年。近年用利福平、異煙肼、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聯合應用,療程6個月,無一例復發。短程療法可減少治療反應(如黃疸、食欲減退、惡心、嘔吐、
治療小兒丙酸血癥的簡介
1.低蛋白(0.5~1.5g/kg.d)或低丙酸前體飲食為目前最佳治療,可減少酮癥酸中毒發作次數。由于空腹會增加丙酸代謝物排泄,故應增加喂養次數。 2.酮癥酸中毒發作時應立即停止所有含蛋白飲食,并給予靜滴含10%~15%葡萄糖的電解質溶液,積極糾正酸中毒。 3.急性發作尤伴有高氨血癥者可考慮
關于口腔炎的病因分析
口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癥,可波及頰黏膜、舌、齒齦、上腭等處。在小兒時期較多見,尤其是嬰幼兒,可單純發病也可繼發于腹瀉、營養不良、急性感染、久病體弱等全身性疾病時。引起口炎的主要有細菌、病毒及真菌。 細菌感染性口炎常以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為主要致病菌。這些細菌在急性感染、長期腹瀉等機體抵抗力低下狀況下,
關于小兒流感病毒肺炎的簡介
流感病毒肺炎是一種嚴重的間質性肺炎,有時可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或循環系統,本病多發生于弱小嬰幼兒,集中于6個月至2歲的年齡階段,流行多見于冬春寒冷季節。乙型流感病毒肺炎一般較甲型為輕。
簡述小兒壞死性齦口炎的臨床表現
本病為急性感染性炎癥,多見牙齦邊緣及齦乳頭頂端出現壞死,下前牙唇側多見。牙齦邊緣呈“蟲蝕狀”,牙齦乳頭消失變平如“刀削狀”。在壞死組織表面可有灰白色的假膜形成,容易擦去,擦去后可見出血的創面。唇、頰、舌、腭、咽、口底等處黏膜均可受累,形成不規則形狀的壞死性深潰瘍,上覆灰黃或灰黑色假膜,周圍黏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