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宣布,中國將在北京時間2012年7月1日的7點59分59秒和全球同步進行閏秒調整,屆時會出現7∶59∶60的特殊現象,2012年將因此多出一秒。
為什么會有閏秒調整?閏秒調整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嗎?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時間頻率研究所守時實驗室主任張愛敏。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時間頻率所守時實驗室保存著我國的時間頻率基準,他們通過網絡、電話等方式完成對全國的授時。
“閏秒調整是因為原子時與世界時之間,存在著微小的差異。”張愛敏說,現在世界上存在兩種時間尺度:國際原子時和世界時。國際原子時是以原子振蕩周期確定的,與地球自轉無關,因此是相對恒定不變的;世界時則是基于地球自轉的天文測量而得出的,會因為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而發生微小變化。由于兩種時間尺度對秒的定義不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個時間系統之間就會出現差異,所以有了協調世界時的概念。1971年國際計量大會通過決議,使用協調世界時來計量時間。我們現在使用的民用時間標準就是協調世界時。當協調世界時和世界時之差超過0.9秒時,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IERS)就負責對協調世界時撥快或撥慢1秒,這就是閏秒調整。“因為現在地球的自轉一直在變慢,所以在進行閏秒調整時都是增加一秒。”
對于閏秒調整的時機也有明確規定。據張愛敏介紹,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規定,在6月30日或者12月31日進行閏秒調整。從1972年至今,全球已經進行了24次閏秒調整,也就是說協調世界時一共增加了24秒,今年將是第25次閏秒調整。今年確定在6月30日進行,由于北京處于東八時區,所以將在7月1日 7∶59∶59后面增加1秒,于是就有了7∶59∶60的特殊現象。
“閏秒調整并不會給人們的普通生活帶來影響。”張愛敏表示,秒在普通生活中幾乎是最小的計時單位,閏秒對人來說幾乎是無法察覺的,但對于軍事、航天等高精尖領域來說,閏秒非常重要,電力、通信部門也會作出相應調整。
據《自然》消息,世界上最重要的計量機構決定,將從2035年起暫停在官方時鐘上增加“閏秒”以使其與地球自轉同步的做法。11月18日,世界各地的政府代表在巴黎城外舉行的計量大會(CGPM)上做出了這一決定......
負責協調世界時的國際計量局(BIPM)表示,科學家和政府代表18日在法國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投票決定到2035年取消閏秒。BIPM時間部門負責人帕特里齊亞·塔維拉表示,這項“歷史性決定”將允許“秒數連續流......
近日,Google、微軟、Meta和亞馬遜呼吁廢除閏秒,已得到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和國際計量局贊同。國際電信聯盟決定將于2023年的通信大會上再次對閏秒的存廢議題進行研究表決。為何要廢除閏秒?廢除......
近日,外媒報道稱,2022年6月29日或成為人類發明原子鐘以來歷史上最短的一天。假使地球繼續以更快的速度自轉,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再次打破這一紀錄。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月8日報道,由國際天文......
時間的產生、保持,以及把時間信息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送出去,叫作“授時”。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一代代授時人扎根大西北,甘坐冷板凳,篳路藍縷、創新自強,鑄就了精準的“中國時間”。——題記在舉世聞名的......
8月31日,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主辦的“從實物到量子——原子時誕生50周年”學術報告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會前,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會見了報告嘉賓,副局長吳清海出席并致辭。吳清......
“多希望世界給我多一分鐘、多一秒鐘,讓我再好好愛你……”歌詞里曾苦苦哀求的一秒鐘,真的可以實現了。因為,2016年還真的多出了“1秒”。這多出的“1秒”將加在格林尼治時間12月31日23時59分后,通......
圖為國家授時中心的時間測定系統。在很多公共場合,我們都會聽到整點報時,“現在是北京時間下午3點整”,對于這個看似簡單又熟悉的場景,估計很多人并不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國家這一標準統一的時間來自哪里?如何產......
在很多門類的化石的表壁上,有類似樹木“年輪”的痕跡,被稱為古生物鐘,可以用來當作計時器。根據“古生物鐘”的研究發現,地球和自轉速度在逐年變慢。1月12日,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預告,2015年6月30日(......
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新技術研究室陳鼎研究員與澳大利國家望遠鏡中心(ATNF)喬治·霍布斯博士、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威廉姆斯·克斯教授等合作,基于世界上領先的脈沖星計時陣列20顆毫秒脈沖星的觀測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