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打印金屬納米結構新法面世
據《先進材料》雜志報道,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基于光的打印金屬納米結構的方法。這種方法比目前任何可用技術都更快、更便宜。具體而言,它比目前的傳統方法快480倍,成本僅為原方法的1/35。 在納米尺度上打印金屬可創建具有有趣功能的獨特結構,對電子設備、太陽能轉換、傳感器和其他系統的發展至關重要。科學家普遍認為,納米級打印需要高強度的光源。但是,飛秒激光工具價格高達50萬美元,這對大多數實驗室和小型企業來說過于昂貴。 研究人員致力于尋找一種低成本、低強度的光,可以類似飛秒激光器的方式聚焦。他們選擇了超輻射發光二極管(SLED),它發出的光強度是飛秒激光器的十億分之一。 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將數字圖像轉換為光學圖像,并在玻璃表面顯示的系統。該系統的操作方式類似于數字投影儀。其利用超輻射光線的獨特性質,以最小的缺陷產生出聚焦清晰的圖像。 隨后,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由金屬鹽組成的透明墨水溶液,并添加了其他化學物質,以......閱讀全文
動態光散射納米激光粒度儀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傳統的粒度儀已經無法滿足測量顆粒分布的需求。而動態光散射納米激光粒度儀由于采用光電倍增管將這些脈動的散射信號接收并轉換成電信號,可按數字相關器處理識別動態光散信號,可用于顆粒分布測量工作。 簡介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傳統的粒度儀已經無法滿足測量顆粒分布的需求。而動
新型光鑷可捕獲納米顆粒
光鑷是一項正在飛速發展的技術,近年來,圍繞光鑷的新型應用層出不窮。光鑷是用高度聚焦的激光束的焦點捕獲粒子,從而使研究人員無需任何物理接觸即可操縱物體的技術。目前,光鑷已被用于捕獲微米級的物體,然而研究人員日益渴望將光鑷的應用擴展到納米級粒子上去。由法國雷恩第一大學Janine Emile和Oli
灰度數字光處理3D打印梯度材料與結構的一系列應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室丁振副研究員與北京大學方岱寧院士、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齊航教授等合作,首次通過一種新型雙固化材料體系與灰度數字光處理相結合的方式,獲得了性能可大幅度調控的3D打印梯度數字材料。該項研究成果以“Grayscale digital light
金屬所納米碳非金屬催化本質研究取得進展
納米碳材料在烷烴的氧化脫氫等反應中展現出反應活性高、烯烴產物選擇性高、催化活性保持時間長等優勢,其作為一種可再生的環境友好催化劑,可以替代傳統的金屬及其氧化物催化劑直接應用于烷烴催化轉化等相關反應中。經過近幾年的迅猛發展,納米碳催化領域在新型催化劑的開發制備、新穎催化反應體系的建立等方面獲得了多
什么是納米晶非晶態金屬
它是一種特殊用途的金屬,粒徑已經達到納米級,但是沒有固定的形態結構,納米非晶態金屬比納米晶態金屬有更大的比表面積。因此其在催化劑行業用途比較廣泛。如納米鎳非晶態顆粒,是一種高效的燃料催化劑。
金屬納米顆粒可清除口腔細菌
由莫斯科國立科技大學(NUST MISIS)與維亞茨基國立大學專家共同研制的新型牙齒清潔劑,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口腔的微觀環境,并消除在牙齒上形成的菌斑層,其效果已在基洛夫國家醫學科學院口腔研究室的臨床實踐中得到證實。 實驗中,志愿者使用這種含有金屬納米顆粒的新型牙齒清潔劑一個月后,口腔中菌群數量
重金屬離子納米檢測技術
反應過程 隨著納米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納米產業的不斷擴大,許多納米材料不斷地涌現出來。由于金納米顆粒具有較高的摩爾吸光系數和依靠距離可變的光學性質,它在化學、物理和生物等領域已有廣泛的應用,其中可視化檢測則是金納米顆粒重要的應用之一。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天然產物研究中心邵華武研
3D液體結構打印成功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化學方法,可在一種液體中對另一種液體進行控制,使其形成管狀結構。這種利用全液體材料打印三維結構的方法,可用來打印液體電子設備,為柔性可拉伸設備提供動力。相關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高級材料》雜志上。 研究人員將金納米粒子分散到水中,并將聚合物配體
透明墨水打印出全彩結構色圖案
結構色是一種由微觀物理結構與自然光之間的相互作用(如散射、干涉、衍射等)所產生的顏色。與傳統的化學色相比,結構色可以完全避免染料或色素的使用,是更加環保和穩定的呈色方式。然而,人工結構色的實現,需要借助先進的微納加工技術或組裝手段對納米生色結構進行高精度調控,成本較高且工藝復雜,較大程度上阻礙了
如何3D打印納米級傳感器
如何3D打印納米級傳感器不過,對于研究者們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他們找到了一種方法來制造這些納米尺寸的傳感器,同時又能夠仔細地控制它們的結構,從而進一步控制了它們的屬性。“我們會在真空中向基體撒布一種含有鉑和碳原子的前驅氣體,然后再施加電子束。這個時候,鉑原子會聚集并形成納米粒子,而碳原子會在它們旁邊自
近場直寫技術打印高度有序的微納米線陣列
——精密元件制作的新思路 近年來,通過對傳統靜電紡絲工藝的改進,科研人員已經能夠針對大量微納米纖維進行同時操縱而制備出有序的納米纖維陣列,然而卻始終無法保證纖維陣列的高度有序性,從而極大的限制了其在精密微電子和光電子器件等領域的應用。為了彌補這種缺陷,需要開發新的制備工藝來實現對單根微納米線的
高曲率多層納米結構包覆過渡金屬氮碳材料用于氧電催化
全文速覽 近日,陜西師范大學鄭浩銓教授、林海平教授和曹睿教授合作,設計制備了一種新型高曲率多層彎曲結構(也稱為洋蔥碳結構,onion-like carbon, OLC)納米球包覆Co-N-C(OLC/Co-N-C)材料,如下圖1所示。與20%Pt/C+RuO2復合貴金屬催化劑相比,OLC/
物理所金屬納米結構中光和物質相互作用研究獲系列進展
金屬納米顆粒和納米結構中的表面等離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s)具有眾多獨特的物理性質,在集成光子學、生物傳感、精密測量、信息處理和清潔能源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金屬微納結構中光和原子、分子、量子點等物質的量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微納光學領域的一個
貴金屬納米結構組裝及其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應用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孟國文課題組和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教授吳年強研究小組合作,在貴金屬納米結構組裝及其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應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以封面論文發表在《納米研究》(Nano Res. 2015, 8, 957-966)上。 由于電磁增
深圳大學表面等離激元光鑷操控金屬納米線方面獲新進展
近日,深圳大學光電工程學院微納光學研究所袁小聰教授課題組在表面等離激元光鑷操控金屬納米線方面研究取得了新進展。袁小聰教授和閔長俊副教授在國際納米科學技術領域權威刊物《Nano Letters》(2014年該刊影響因子為12.94)發表了題為《Plasmonic Hybridization Ind
Science:納米粒子新成員——混合金屬納米粒子
在3月30日《Science》雜志的封面文章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其他三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的新技術使他們能夠將多種金屬結合在一起,其中還包括那些通常被認為無法結合的金屬。研究人員表示,這一過程創造了新型穩定的納米粒子,這種納米粒子可以在化學和能源行業中得到很好的應用。 許多工業產品,
歐空局新項目將實現3D打印金屬部件
3D打印技術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卻是直到最近才終于不再以塑料為單一的打印材料了。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0月16日消息稱,歐洲空間局(ESA)日前公布的一項最新計劃,正試圖步入3D打印的“金屬時代”。 據該局向媒體發布的新聞稿,這項代號為“AMAZE(驚奇)”的項目將致力于實現以金屬為
高導電金屬凝膠可實現室溫3D打印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 日本東京都政府6日說,圍繞駐日美軍承認曾泄漏含有機氟化合物的泡沫滅火劑一事,東京都政府要求日本中央政府提供更多詳細信息。截至上月底,東京已有17個地區的地下水檢測出有機氟化合物超標。 東京都政府5日發布的新聞資料顯示,經由日本防衛省獲知,駐日美軍承認橫田基地曾在2010年
高導電金屬凝膠可實現室溫3D打印
據5日《物質》雜志報道,包括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團隊開發了一種金屬凝膠,這種凝膠具有很高的導電性,可在室溫下打印三維(3D)固態物體。這項技術為制造各種各樣的電子元件和設備打開了大門。 為制造這種金屬凝膠,研究人員從懸浮在水中的微米級銅顆粒溶液開始進行操作,先在其中加入少量
腫瘤納米光動力治療鑄就“免疫盾牌”
?? 近日,記者從廣東醫科大學獲悉,該校藥學院鄭明彬博士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蔡林濤合作,在納米免疫光動力治療腫瘤方面取得系列突破,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刊物《ACS Nano》和《Biomaterials》上發表。 鄭明彬介紹,團隊采用白蛋白和血紅蛋白雜交技術,包裹進光敏劑后,制備了
蘇州納米所光致形變納米復合智能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光致形變材料是一種在特定波長光(紫外、可見光等)的照射下,材料本體發生形變(伸縮、彎曲)現象的智能材料,具有遠程、非接觸、多選擇性的控制方式,可望在光敏開關、光學傳感器、光驅動馬達以及其他將光能直接轉變為動能等高效利用光能領域獲得應用。相比于含偶氮苯光致形變高分子材料,具有光致異構化特性的有機染
納米金屬粉末的特點有什么
納米金屬粉末的特點:1.高效催化劑:納米粉末所具有的高活性、比表面積大的特點使其常適于用作為催化劑。實驗研究表明,納米鈷粉、粉、鋅粉等具有極強的催化效果。利用這些納米粉末制成的催化劑在一些有機物的化學合成方面,催化效率比傳統催化劑要高出數十倍,可用于有機物氫化反應、汽車尾氣處理等。(納米鈷粉,納米鎳
“小不點”金屬納米團簇的“變心”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認識材料的尺寸不斷擴展,從宏觀到介觀,再到100納米以下,當尺寸進一步減小(圖1),進入“量子尺寸”范圍,組成材料的原子或分子會采取什么新的排列方式?會導致一些什么新穎的性能?結構和性能如何關聯?如何從原子水平理解“量子尺寸”效應?這些問題催生了一系列前沿研究領域,包括由此應
過程工程所等金屬半導體復合物核殼納米結構研究獲進展
金屬-半導體復合物的“等離子體協同效應”,使其在光催化,光電器件以及激光等領域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因此,如何精確地控制合成金屬-半導體復合物納米結構,已然成了研究熱點。 在雙組份復合系統中,核殼納米結構是最簡單的,也是最有效的結構。但是由于金屬與半導體之間的界面能比較大,使得半導體傾向于
精確打印3維硅膠結構的浴液
通過一個由3維打印的液態硅膠制造的可灌注管道網絡,水被泵入一個微型有機凝膠支持材料中 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一種油基“浴液”(或支持系統),它能幫助精確打印不同形狀的3維硅材料。他們用這種方法制造出模型氣管植入物和一個功能性液體泵(以及其它與生物醫學相關的物品)來證明該系統的能力。在1980年代早期
3D打印新技術精細“雕刻”光子晶體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團隊使用了連續數字光處理3D打印技術,利用紫外線光束在光敏樹脂溶液中雕刻形成3D結構。除了在打印方式上創新,研究團隊還對打印所需的墨水進行了大膽革新。研究結果表明,連續數字光處理3D打印技術在個性化珠寶配飾及裝飾、藝術創作等領域有著比較廣闊的應用前景。 實習記者 都芃 五彩
收縮水凝膠擴展納米制造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和中國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能利用各種材料創建超高分辨率、復雜3D納米結構的策略。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 研究團隊此次開發的新技術,為微加工領域的長期挑戰找到新的解決方案:一種將可印刷納米設備的尺寸減小到幾十納米長、幾個原子厚的方法。他們的方案與傳統的被稱
金屬所揭示納米金屬的本征拉伸塑性和變形機制
最近,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盧柯研究組在提高納米金屬的塑性和韌性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他們發現,梯度納米(GNG)金屬銅既具有極高的屈服強度又具有很高的拉伸塑性變形能力。這種兼備高強度和高拉伸塑性的優異綜合性能為發展高性能工程結構材料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該研
《納米快報》:一維半導體納米結構光子學
在基金委青年基金、納米重點項目和國家納米測試基金及973課題的支持下,湖南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潘安練、鄒炳鎖教授等團隊成員和北京大學、國家納米中心以及德國馬普研究所合作,在一維半導體納米結構光子學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正式提出了半導體一維納米結構中光子輸運的概念,建立光傳播的理論模型,并在實驗
歐洲宇航局發起空間金屬3D打印項目
近日,歐洲宇航局在倫敦科學博物館發起了一項代號為“AMAZE” 的雄心勃勃的研究項目,旨在革新3D打印技術,使得宇航員能在國際空間站上打印他們自己所需的金屬工具或者讓地面工程師打印整個衛星。 該項目耗資2000萬歐元,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金屬3D打印項目。來自歐洲的28個產業合作伙伴將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