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罕見生長狀態有關的基因突變被發現
有一種罕見遺傳狀態的人,他們的大腦和身軀比正常人的小,但他們的智力基本正常。現在研究人員報告說,這些人攜帶著影響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分離的突變基因。這一發現以及對其他有極端矮小身材個體的基因分析,能為人生長的調控過程提供線索。Anita Rauch和同事找到了與畸形小頭Ⅱ型原始侏儒癥(簡稱MOPD II)有關的基因突變。有這種罕見遺傳狀態的成年人,身高僅1米、頭大小相當于3個月的嬰兒,但是他們的智力接近正常人。
帶有突變的基因是PCNT,它編碼中心粒周圍蛋白(pericentrin),這個蛋白質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對拉開染色體的細胞結構的固定起重要作用。雖然這些細胞層次的突變如何影響身體大小的準確機制還有待確定,但有意思的是,其他遺傳性小腦癥也被發現與細胞分裂的這個方面有關。作者在文章的結論部分推測,來自印尼弗洛里斯島的小人化石也許代表有這種基因突變的人。
蝴蝶用螞蟻撫養幼蟲
一篇報告解釋說,丹麥一些地區的美麗藍色Alcon蝴蝶欺騙螞蟻來撫養蝴蝶幼蟲,而不是螞蟻自己的幼蟲,因為這些蝴蝶幼蟲進化出了一種模仿螞蟻幼蟲的外層。這種學名為Maculinea Alcon的蝴蝶是寄生蟲,它們危害兩種紅蟻的健康。David R. Nash和歐洲的共同作者研究了丹麥的幾個Alcon毛蟲發育的地方。毛蟲先在沼澤植物上生長,然后小紅蟻(Myrmica rubra)和皺結紅蟻(Myrmica ruginodis)把它們搬到自己的窩里。這些螞蟻不顧自己的幼蟲而照顧蝴蝶毛蟲。生物學家了解到,這些蝴蝶幼蟲對螞蟻幼蟲表皮碳水化學的模擬越接近,蝴蝶幼蟲吸引螞蟻的成功率越高,但是這種模擬在不同的地方不盡相同。文章作者提出,當重新將瀕危的Alcon藍蝴蝶引進野生環境時,需要仔細考慮螞蟻與蝴蝶這種表皮化學的匹配問題。
海洋熱量增加不均勻
研究人員報告說,盡管北大西洋的總體溫度在上個世紀中增加了,但是在整個區域的分布并不均勻。這個例子符合全球變暖的總體模式,在科學家能更準確地預測變暖的影響之前,他們需要了解溫度變化的空間模式。Susan M. Lozier和共同作者發現,在北大西洋的過去50年中,雖然熱帶和亞熱帶的海洋變暖了,但是副極地海洋溫度降低了。他們用一個海洋總循環模型解釋了這些變化,它們主要與風以及與北大西洋震蕩有關。大西洋震蕩是海洋壓力不同造成的氣候現象。研究人員提出,盡管北大西洋溫度變化的空間模式不是全球變暖的直接反映,但是它可能有變暖的間接結果,與大氣循環的大尺度變化有關。
(詳細內容見www.science.com)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