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晨報》報道,申城持續高溫,上海細菌性食物中毒預警平臺也連續多日發布黃色預警。昨天和今天,細菌性食物中毒風險提高到了最高等級——“紅色,請特別注意食品安全”。當達到這一預警級別時,食物中毒發生概率將在25%以上。預警發布后,全市上千家飯店在第一時間通過短信收到警示,食監人員也將加大對餐飲企業的突擊檢查力度。預警同時提醒市民,盡量不要食用生食水產品、生拌菜,隔頓飯菜要冷藏,使用前徹底加熱回燒。 昨日,記者從滬上多家醫院了解到,這幾天腸胃炎病人大幅增加。不少年輕人喜歡用冰鎮飲料、啤酒降溫,使得腸胃非常脆弱。 肚子疼痛、腹瀉難受、高燒、吃了止瀉藥都沒有用,小劉昨天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市第一醫院內科急診室,抽血化驗結果顯示,他得了急性腸胃炎。原來,小劉前天晚上在露天排檔吃了幾大份龍蝦,又喝了幾杯冰鎮啤酒,隨后就開始肚子痛了。最初還以為只是普通的“胃不舒服”,于是喝了杯熱水就躺在床上睡覺了。可沒想到,第二天早晨他渾身發......閱讀全文
春季又到了海鮮大量上市的季節,因為加工保存不當,加之氣溫升高,美味的海鮮經常會引起食物中毒,而微生物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一大原因,那么海產品中微生物都有哪些? 魚的微生物來源: 1、環境 活魚微生物很大程度受所處環境的影響,淡水魚的微生物與淡水中微生物類似
在我國,傳統的水環境監測方法多為理化分析法,可定性、定量,準確性高,但通常只能反映瞬時污染狀況,對污染物監測的連續性不夠,難以對突發性的水體污染事故及時預警,不能反映水體中各種有毒物質的長期綜合效應;而生物監測技術,因反應靈敏、成本低、直觀,能反映各種污染物的綜合影響,日益受到環境監測領域的重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常見的食物中毒來源,耐高溫和高鹽濃度,而后者常常用于食品制備和儲存。該研究小組希望利用這方面的知識來開發一種能夠預防食物中毒的方法以確保食物中所有的細菌都被殺光。 他們還仔細觀察了這些研究結果是否有助于那些使用傳統抗生素進行治療患者的治療進展。 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人的皮膚
在產品微生物檢測過程中,實驗員們會接觸到許多不同的微生物種類,小編就來總結下檢測實驗中常檢出的微生物。大腸菌群大腸菌群,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大腸菌群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人和溫血動物的糞便。一般食品中大腸菌群超標,表示食品受動溫血動物的糞便污染,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的方法來攻擊金黃色葡萄球菌。他們揭示出這種細菌如何調節它的鹽水平。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6年8月16日那期Science Signaling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second messenger c-di-AMP inhibits
1、形態特征芽胞桿菌屬(Bacillus)中的一種。菌體細胞桿狀,末端方,成短或長鏈,1.0~1.2×3.0~5.0微米。產芽孢,芽孢圓形或柱形,中生或近中生,1.0~1.5微米,孢囊無明顯膨大。革蘭氏陽性,無莢膜,運動。菌落大,表面粗糙,扁平,不規則。菌落形態:在普通瓊脂平板培養基上,37 ℃
一、流行病學 產氣莢膜梭菌為厭氧芽胞菌,是引起食源性胃腸炎最常見的病原之一。可引起典型的食物中毒、爆發。由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疾病為魏氏梭菌中毒。患者臨床特征是劇烈腹絞痛和腹瀉。攝食被本菌污染的食品后8�22小時開始發病。在食品中該菌數量必須達到很高時(1.0×107或更多),才能在
一、流行病學 產氣莢膜梭菌為厭氧芽胞菌,是引起食源性胃腸炎最常見的病原之一。可引起典型的食物中毒、爆發。由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疾病為魏氏梭菌中毒。患者臨床特征是劇烈腹絞痛和腹瀉。攝食被本菌污染的食品后8�22小時開始發病。在食品中該菌數量必須達到很高時(1.0×107或更多),才能在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19年第33號〕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方便食品、飲料、水產制品、餅干、薯類及膨化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等6大類食品398批次樣品(產品抽檢結果可查詢http://sac.nifdc.org.cn/)
1.購買食物時,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 QS 標識,不能購買三無產品。 2.打開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不能食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若蛋白質類食品發粘,
(一)食品安全常識1.購買食物時,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 QS 標識,不能購買三無產品。2.打開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不能食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若蛋白質類食品
隨著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對水體的污染也越來越明顯,水體中存在的多種有毒生物嚴重影響水體的質量,利用實驗室生物毒性分析儀來對水質生物的毒性進行檢測,可有效提高環境治理效果。實驗室生物毒性分析儀的檢測方法與傳統檢測方法得到的檢測結果相差較小,其具有操作簡單和對水體毒性預警及時等優點,采用毒性檢測儀對水質
日前,北京正式實施《北京市消夏露天餐飲經營管理暫行辦法》,其中規定禁止在消夏露天餐飲場所制售涼菜,在消費者中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在長沙,市民消夏也最愛吃涼菜,很多人從市場、夜市上買點熟豬頭肉、豆腐絲、毛豆等涼菜,就能享受一頓簡單的消夏餐了。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監測科科長、副主任醫師梁
美國科學家使用脫氧核糖核酸DNA檢測技術,辨認食物內導致中毒的細菌,以更早地發現這些細菌,從而能阻止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市面上的食品琳瑯滿目,讓人食指大開。不過,隨著食物中毒事件上升,公眾漸漸對食品安全有所顧慮。為應對食物中毒情況,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專家,在進行有害細菌
秋季海鮮品種豐富,肥美新鮮,海鮮愛好者們又可以一飽口福了。不過,大快朵頤之際,需要當心海產品中常見的一種細菌—副溶血性弧菌!一旦中招,噴射性水樣便的滋味可不好受! 副溶血性弧菌是什么?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嗜鹽菌,呈弧狀、桿狀、絲狀等多種形狀,廣泛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積物和海產品中。魚
美國科學家使用脫氧核糖核酸DNA檢測技術,辨認食物內導致中毒的細菌,以更早地發現這些細菌,從而能阻止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市面上的食品琳瑯滿目,讓人食指大開。不過,隨著食物中毒事件上升,公眾漸漸對食品安全有所顧慮。為應對食物中毒情況,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專家,在進行有害細菌的
在《Bergey氏鑒定細菌學手冊》第8版中,蠟樣芽胞桿菌的分類地位為芽胞桿菌屬的第I群,該群有22個種。根據營養型菌細胞的寬度分為兩類,蠟樣芽胞桿菌、蕈狀芽胞桿菌、蘇云金芽胞桿菌、炭疽芽胞桿菌和巨大芽胞桿菌屬“大細胞菌種”。 1950年Hauge在對挪威奧斯陸某醫院職工和病員進食甜食后引起的食物中
在《Bergey氏鑒定細菌學手冊》第8版中,蠟樣芽胞桿菌的分類地位為芽胞桿菌屬的第I群,該群有22個種。根據營養型菌細胞的寬度分為兩類,蠟樣芽胞桿菌、蕈狀芽胞桿菌、蘇云金芽胞桿菌、炭疽芽胞桿菌和巨大芽胞桿菌屬“大細胞菌種”。 1950年Hauge在對挪威奧斯陸某醫院職工和病員進食甜食后引起的食
海關總署發布進口食品化妝品安全風險預警通告,涉及319家進口商 9月23日,海關總署發布進口食品化妝品安全風險預警通告(進口商),共有319家企業被預警。(中國國門時報微信號) 點評:這些企業所生產經營的某種(些、類)食品化妝品曾發生過不符合我國法律法規而被拒絕入境的情況,達到《進口食品不良
為防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中國衛生部21日專門發布公告就食品中毒等進行預警。這是食品安全法頒布以來衛生部發布的首個食品安全預警公告。 今年入夏以來,中國一些地方群體性食物中毒事故多發。根據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通報的信息,2010年1月至5月,全國共發生108起食物
你病了,昏昏沉沉,對昨天野餐的第二份土豆沙拉深感后悔,因為你現在是每年400萬加拿大食物中毒病例中的一員。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這幾乎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公共衛生專家、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醫學和牙科學院(Faculty of medicine &
在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由于人員、環境、設備設施、原輔料和包裝材料、其他與產品接觸面、生產加工工藝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容易在食品中引入致病菌。無論是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還是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根據HACCP原理,對微生物的控制和管理要從以上方面進行充分的危害分析,特別針對不同食
一、大腸菌群介紹大腸菌群并非細菌學分類命名,而是衛生細菌領域的用語,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這些細菌在生化及血清學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義為:需氧及兼性厭氧、在37℃能分解乳糖產酸產氣的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一般認為該菌群細菌可包括大腸埃希氏菌、檸
Bad Bug Book: Foodborn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d Natural Toxins Handbook Staphylococcus aureus1. 微生物名稱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球形細菌(球菌),顯微鏡下成對、短鏈或成串、葡萄狀群
輕微的細菌感染由于不需要做任何治療身體也能自愈,所以很容易被大家忽視。例如輕度食物中毒,雖然癥狀微乎其微,但其最終會導致慢性炎癥和可能危及生命的結腸炎。頻繁發生的沙門氏菌感染破壞了人體對常駐結腸細菌有毒成分的正常保護 發表在《Science》雜志上這項研究揭示了細微的細菌感染是如何逐漸病變成嚴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03月22日,農業部發布關于征求《全國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計劃(2017—2020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修改意見的函。該“意見稿”根據《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農產品質量安
生物安全法草案二次審議稿已開始公開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0年6月13日。社會公眾可以直接登錄中國人大網(www.npc.gov.cn)提出意見,也可以將意見寄送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北京市西城區前門西大街1號,郵編:100805。信封上請注明生物安全法草案二次審議稿
11月22日,《Science》期刊發表一篇題為“Recurrent infection progressively disables host protection against intestinal inflammation”的文章,揭示了細菌性感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累積,易導致嚴重的炎癥
簡單認識致病菌 病原生物包括細菌、病毒、螺旋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支原體、真菌及放級菌等。一般所說的致病菌指的是病原微生物中的細菌。 細菌的致病性與其毒力、侵入數量及侵入門戶有關。條件致病菌只在特定條件下致病,如有傷口可以允許細菌進入血液,或者免疫力降低時。 常見的食源性致
數十年來,抗菌藥物在疾病治療和促進農業生產方面居功至偉,但抗菌藥物在使用過程中會誘導產生具有耐藥性的抗性菌株,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和擴散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又產生了新的威脅。 2014年歲末,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評出年度十大公共衛生挑戰,其中,最終可能導致人類無法抗擊各種細菌的抗菌藥物耐藥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