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6個生活垃圾計量收費試點小區今起“動真格” 省民政廳宿舍每戶發60個袋 廣州6個啟動生活垃圾計量收費試點工作的小區,至昨日結束第二階段“定時定點投放階段”,從今天起進入第三階段——計量收費階段。 不過,記者昨日走訪發現,除省民政廳宿舍開始派發分類垃圾袋外,大部分試點小區都沒有做好準備進入計量收費階段。有試點負責人坦言,試點有點急,居民未能適應,估計未能趕上計劃安排。 計量收費階段: 從2014年1月21日至2月20日,在原有運作基礎上,由居民按實際垃圾產生量在試點社區指定地點選購廚余垃圾袋和其他垃圾袋。維持現有15 元收費方式不變,居民購買專用垃圾袋后,返還所繳垃圾處理費和衛生清潔費,具體返還形式由街道辦、環衛部門或物業服務企業確定。 市城管委表示,6個試點小區(機團單位)今起正式開展生活垃圾計量收費試點工作,分別采取按袋計量和按桶計量方式開展。本階段目的在于培養居民垃圾分類按袋計量收費......閱讀全文
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需要分清輕重緩急、先易后難,要建立家庭有害垃圾單獨收集體系,建立包裝垃圾收費體系;要做好垃圾的分類,主要是要讓垃圾回收產業鏈符合經濟規律。 日益增長的生活垃圾,對我國城市的垃圾處理系統提出艱巨考驗。以填埋為主的傳統處理方式是否還能滿足發展需要?垃圾焚燒因鄰避效應導致周遭居
丟一袋垃圾付費5毛,丟得多付得多;垃圾袋實名制,亂丟處罰……近日,廣州發布垃圾分類新規,決定從7月10日起,在全市范圍內選擇若干成熟小區進行“按袋計量收垃圾費”試點,這項據稱是借鑒臺北經驗的新政策,尚未正式實施便引起社會各界熱議,也讓“垃圾分類”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今年年初,太原市就
進入7月,市城管委不同層級的官員在不同場合頻密釋放出垃圾分類相關政策設想,經城中各媒體報道后,在民眾中造成不同的理解,其中尤以所謂“垃圾費隨袋征收”和“垃圾袋實名制”的設想,最易引起理解上的混亂。 為此,市城管委分類處處長余尚風昨晚通過本報作出兩個重要澄清——— 第一、現階段,城管部
全國“兩會”正在北京召開。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新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開啟之年。 在這次“兩會”上,“十二五”規劃正式出臺。用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胡鞍鋼的話說:中國的“十二五”規劃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綠色發展的國家規劃。
隨著成都第三座大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青白江祥福環保發電廠本月點火試運行,成都正逐步向生活垃圾“零填埋”時代邁進(本報昨日曾報道)。垃圾焚燒將為市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昨日,成都市城管局透露,為配合垃圾焚燒、減量等環保需要,成都將全面推廣生活垃圾分類收集。
關注垃圾分類領域相關信息的人,大多對蘇州垃圾分類的微信公眾號印象深刻。當添加其公眾號時,屏幕上蹦出來的字眼讓人忍俊不禁:“垃分先森等你很久了。”垃分先森是蘇州垃圾分類微信公眾號原創的IP角色。公眾號運營者說,希望用這種人格化、接地氣的方式,讓人對公眾號文章產生親切感,從而投入到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
北京近日再次推出小區“垃圾分類回收”全市性行動,本年內600個居住小區、30%的黨政機關實現垃圾分類回收。從1996年北京市首設西城區大乘巷垃圾分類回收試點至今,這已是第五道市級小區垃圾分類回收招募令。 為了推動垃圾分類回收工作,幾乎每隔幾年,相關部門就會開展
廣東省廣州市出臺國內首部垃圾分類規章——《廣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將于今年4月1日起全面實施。這是國內第一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方面的政府規章。 暫行辦法規定,廣州市生活垃圾分為4類,包括可回收物、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明確指出生活垃圾從投放、收
今后,廣州的居民多扔垃圾將需要多支付垃圾費。近半個月來的廣州,“垃圾不落地”的收運方式、廚余垃圾“專袋投放”、生活垃圾“按袋計量收費”、餐廚垃圾集中收集處理等垃圾分類新政成為市民們熱議的話題。 據廣州市城管委介紹,在試點小區內,居民一個季度繼續繳納45元垃圾處理費,獲得93個特制、有防偽標
5年前,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建”抗議后,垃圾焚燒漸漸淡出了北京人的視野。 5年后,一個個“卷土重來”的焚燒項目讓人們猛然意識到,其實它們早已“不得不建”。 《中國新聞周刊》對北京的垃圾焚燒項目進行了調查,通過采訪政府官員、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專家、環保組織和民眾,試圖呈現這個龐大的困局里,每一方
閱讀提示:近日,工信部、住建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試點工作的通知》,以試點推動化解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實現水泥行業轉型升級,促進綠色化發展。 對于不了解水泥生產的民眾而言,水泥窯如何處置生活垃圾,優勢何在?是否存在老
8月1日正式啟用 廚余垃圾專袋用不完還可獲獎勵生活用品或每個獎5角 專袋用不完有獎 廚余垃圾專袋將按照每戶家庭每月30個的標準免費配發,在本月內完成配發,并且從8月1日起正式啟用。“屆時居民統一用專袋投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則由居民用另外的袋子投放。”獵德街負責人說。 如
我國作為人口大國、消費大國,生活垃圾已成為困擾和制約城市化進程的重大問題之一。垃圾分類作為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的一件大事,需要公眾的參與和政府、企業的積極配合,更離不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作保障。 11月30日,住建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在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上指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
國辦發〔2018〕12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2018年12月29日 (此件公開發布) “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
擁有2300萬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上海,每天的生活垃圾清運量高達兩萬噸,每16天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廈,倘若垃圾分類處理無序,垃圾圍城并非危言聳聽。 日前,上海市積極探尋破解城市垃圾圍城之“道”,確定了新的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四類,并擬設分揀員
安塘街設在國道邊用于轉運各村垃圾的垃圾斗。云安縣橫洞村還投入數萬元建設了村里的垃圾焚燒爐。 下白村的垃圾屋。 全省啟動“大清潔,鄉村美”農村清潔工程專項活動一個月后,廣受關注的解決“垃圾圍村”問題再度發力。 上周二,省政府跟各地級以上市及順德區簽訂了2012年至2014年城鄉
垃圾分類 廣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4月施行 處罰 個人:不按規定分類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每次50元罰款。 單位:不按規定分類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處以每立方米500元罰款。 目標 今年:垃圾分類率力爭達50%。 明年:建立完善的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系統。
龍崗一處機關食堂試點的餐廚垃圾處理設備。 為管住“地溝油”產生源頭,深圳市政府近日出臺《深圳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餐廚垃圾的收運和處理進行全流程管控。不論餐飲行業協會、餐飲企業,還是市民,均對辦法的出臺表示支持。但有聲音稱,要想讓《辦法》真正“見實效”,還需破
全國人大代表、金陵石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春生 人民網北京3月13日電(初梓瑞)“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類是資源。通過推進垃圾分類管理,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利用,將有利于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最終給人民群眾帶來利益和實惠。”全國人大代表、金陵石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春生告訴記者。
廚余垃圾是居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形成的食品廢棄物,主要包括餐前食品加工時產生的殘余物和餐后廢棄的剩飯、剩菜。 廚余垃圾含水率較高、有機質含量高、營養豐富,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但也容易腐爛變質,產生滲濾液和臭氣,并易于產生病毒和致病菌,造成病菌的傳播,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造成危害。 廚余垃圾
推進垃圾分類,需要鼓勵甚至利導,但強制手段也必不可少。事實上,很多人不是不知道垃圾要分類,也不是不贊成垃圾分類。但因為沒有強制性,它充其量只是一件可干可不干的事情。法律先行,通過嚴格的立法和執法保障來推動,《規定(草案)》應運而生。 2月21日起,《深圳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規定(草案)》,
近一個月以來,密集出臺的相關環保政策多次提及“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百億垃圾分類市場即將啟動。 垃圾分類市場化的步伐已經明顯加快,不僅項目數量明顯增多,千萬級的大項目頻頻出現。包括啟迪桑德、龍馬環衛在內的上市公司更是拿下不少垃圾處理訂單。 環保及公用事業首席分析師邵琳琳認為,隨著垃圾分類的不斷
隨著工業環保治理需求逐漸加強,近年來,鼓勵和規范工業固廢處理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陸續出臺,有利于快速推進工業固廢處理行業的成長。 《中國制造2025》要求:到2020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3.5億噸。“十二五”規劃中關于工業固廢提出"三化"
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廣東省深圳市城市垃圾產生量劇增,生活垃圾處理量已達到1.3萬噸/日,且每年仍以約8%的速度增長。與此同時,現有城市垃圾處理設施還難以滿足實際需要,城市垃圾減量效果不夠理想,資源化利用總體水平不高;新建處理設施又面臨選址難、環評難、建設難等問題。
我國城市人均年“產”垃圾440千克,年均總“產量”1.5億噸,由于實施處理的垃圾只占垃圾總量的很少一部分,有1/4的城市已再無適當場所堆放垃圾。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又一次將垃圾問題列為重點議案和提案。 垃圾處理涉及各方利益,政府如何設計垃圾處理政策,公眾如何落實垃圾分
據環境保護部發布的《2015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統計,2014年,全國244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超過1.6億噸(不包括循環利用價值較高的再生資源)。其中,廣東省產生量1860萬噸,廣州市產生量430.2萬噸(回收再生資源總量約250萬噸)。 面對“垃圾圍城”的難題,經
垃圾分類試點14年,其意義早已超出垃圾處理行業的工程范疇,啟發我們思考社區自治、社會自治的多元治理問題。垃圾分類已經回歸為一項名副其實的社會治理工作,在深圳鹽田區、廣州蘿崗區和增城區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已經邁入良性發展階段。總結這些成功經驗,筆者認為,關鍵是垃圾分類必須始于制度設計。具體分析,要重點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的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是“多樣的物種?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來”,我國政府確定的中國主題是“低碳減排,綠色生活”。 中國主題在呼應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呵護地球家園這一世界主題的同時,表明了中國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大力推行綠色新政的
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明確要求,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以大中城市為重點,建設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區)和生活垃圾存量治理示范項目。到2015年,3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左右;到2017年,設市城市生活垃圾得到
每日千噸餐廚垃圾 合理處理僅2.4噸 其余大量被個體戶收走, 成為豬食或被炮制成“潲水油” 我們雖然有證,但基本上不做。因為收集太難,收‘泔水’就像打架一樣,我們正規公司根本競爭不過那些個體戶。”說起餐飲垃圾處理,廣州綠由工業棄置廢物回收處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