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圍繞如何積極應對城鎮化中的環保挑戰這一主題開展了系列調研。從調研情況看,當前一些地方城鎮化發展對自然生態和資源環境造成了較大破壞,迫切需要建立嚴格的環境底線制度,對城鎮建設的格局、規模和質量進行合理引導和管控,確保城鎮化發展真正新型、綠色、健康。 我國城鎮化發展面臨較大環保壓力 我國資源短缺、環境脆弱,城鎮人口產業集中、環境矛盾尖銳,多年來城鎮化快速發展積累了不少環境問題。若不提高城鎮化質量,勢必沖擊環境底線,帶來更大的環保壓力。 調查發現,當前一些地區仍將城鎮擴張、新城新區建設和土地資源大面積開發作為城鎮化發展的主要途徑,大拆大建、削山填湖,不斷蠶食生態空間。不少高風險的化工園區、污染企業布置在城鎮風道和水源上游,對當地大氣、飲水、居住安全造成威脅。為此,需要進一步明確:城鎮山水結構、風道河流、生態系統是大自然演化的結果,實施符合環境系統發展規律的空間環境管控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第一條底線;環......閱讀全文
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萬億立方米,地下水0.83萬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為2240立方米,在世界銀行連續統計的153個國家中居第88位。我國的水資源現狀存在總量緊缺、人均占有量低、地區分布不均、水土資源不相匹配、水體污染日益加
第六屆環境與發展中國(國際)論壇在京舉行 周鐵農、張榕明、宋健出席開幕式,周生賢作主旨報告 9月16日北京報道 第六屆環境與發展中國(國際)論壇暨第四屆中國國際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成果展覽會今日在北京展覽館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榕明,原全國政協副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中
剛剛閉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于節能減排工作情況的報告》,并通過了環境保護法修訂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辜勝阻在審議報告和法律草案時表示,《國務院關于節能減排工作情況的報告》與環保法草案是相互呼應的,節能減排必須和污染治理相結合。推進污染治理
能源消耗總量受到全球資源和環境容量的限制,是我國城鎮化進程中不可回避的約束條件 雖然對于中國城市的生態環境問題多有指責,但中國工程院的重大咨詢項目報告具體警告說,能源消耗已經成為影響中國城鎮化進程的主要問題之一。 由中國工程院錢易、唐孝炎、江億三位院士主持的“城鎮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保
國務院2月13日印發了《全國現代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大力發展現代農作物種業,并實施現代種業工程,建立種業發展基金。《規劃》提出,要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 鼓勵兼并重組。 《規劃》列出了未來五年要重點開展的14項重大工程,其中就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這是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分析測試百科網特摘取整理了與分析測試領域相關度較高的內容如下。更多依靠中國裝備 《中國制造
目前環保部正在加快制定“十三五”規劃,規劃將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氣水土三大環境戰役將推進實施。按照計劃,有望明年3月上報國務院。 值得注意的是,與“十一五”“十二五”相比,在目標實施上,環保“十三五”規劃將從單一目標即總量控制目標、減排目標,變成雙目標即環境質量改善和污染物總量控制,內容將涉
城市是現代文明的標志,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推動。智慧城市是信息社會城市發展的一個高級形態,是我國城市政府發揮后發優勢、進入信息文明前沿陣地的戰略機遇。智慧城市概念自提出以后,迅速得到業界和各級政府的響應,圍繞智慧城市的各種概念定義和解決方案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然而,由于智慧城市概念內涵和外延尚未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報告稱2030年中國城鎮化水平將達到70%——— 在中國城鎮化發展規劃即將出爐之際,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昨天在京發布了一份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水平將達到70%,城市人口總數超過10億。 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同撰寫的《2013中國人類發展報告》預
新華社受權于16日全文播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3月14日表決通過了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決定批準這個規劃綱要。 綱要全文約6萬字,共分為16篇:轉變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強農惠農,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
7月18日,參觀者在觀看展出的智能設備。本屆展會涵蓋工業自動化控制與節能環保、流體機械與動力傳動等專題的多個展區。 鄂爾多斯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一家光能科技企業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項目實驗。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是一座資源型城市。如何加快城市轉型、聚集創新資源、實現科學發展,是該地區近年來一直不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全文如下。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
據衛生部網站消息,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支撐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衛生部制定了《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并于近日發布。全文如下: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 &nbs
10.城鎮化與城市發展。 發展思路:我國已進入城鎮化快速發展期,但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面臨宏觀規劃失衡、生態負荷超載、城市功能紊亂、人居環境惡化等四大突出問題。依靠科技創新突破制約城鎮化與城市發展的瓶頸技術,是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居住適宜的新型城鎮,促進城鎮化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席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并講話。他強調,環境是重要的發展資源,良好環境本身就是稀缺資源,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推動經濟轉型,提升生活質量,為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固本強基,為人民群眾提供水清天藍地干凈的宜居安康環境。 李克強說,“十一五”期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近日正式發布。《規劃》強調,要完善推動城鎮化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加快自然資源及其產品價格改革,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盤雨宏
作為環境與發展領域高端國際智庫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合會),從2007年開始就提出中國要對發展進行綠色轉型,并持續8年為推動綠色轉型提出政策建議。 國合會2015年年會再次聚焦中國綠色發展,國合會中外委員、與會專家以“綠色轉型的國家治理能力”為主題,圍繞改革生態環保制度、提
正值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里約+20”峰會)召開之際,在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背景下發展綠色經濟、加固可持續發展機制框架,一直是中國政府積極踐行的戰略目標,而且業已取得豐碩成果。 晚6點,IT公司職員王存回到自己在北京的住所,打開節能燈,給湖南老家的父親撥了個電話。他
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開放后的中國經濟快速啟動,從1978年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11位,GDP總量約為1500億美元,人均GDP為150多美元,城鎮化率為17.9%,到2017年國內GDP達到13萬億美元左右,人均GDP上
科技部 農業部 水利部 國家林業局 中國科學院 中國農業銀行關于印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規劃(2018—2025年)》的通知國科發農〔2018〕3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農業廳(局)、水利(水務)廳(局)、林業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農業局、水利局、林業局,
更多的人口進入城鎮,更多的新建住房、公用設施,無不需要更多的能源來支撐。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城鎮化率每提高1%,能源消費至少會增長6000萬噸標準煤。以此估算,未來6年間,新增的能源消費將超過3.6億噸標準煤。 我國本就吃緊的能源供應,如何應對城鎮化加速帶來的考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主要內容如下。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中央在新的發展階
首先讓數據說明問題。關于PM2.5的成分和來源,雖然各研究組發表的結果有些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是最重要的:源于煤炭和石油燃燒的顆粒物(包括一次和二次顆粒物)占PM2.5總量的2/3以上。這個宏觀的結論很清楚,很重要。明確了這一點,就抓住了霾污染的源頭和大頭。 問題的嚴峻性到了什么程度呢?請
人民網北京5月8日電 5月8日上午,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在北京開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做了主旨演講,演講實錄如下: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很高興參加這次會議的開幕式。在國際社會繼續應對金融危機,積極應對全球性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來自各國的智庫代表、政要和前政要、專
金沙江上游雪山群雪線上升,冰蓋萎縮和消融明顯。 夏季高溫熱浪剛過,東北、西北及四川盆地等地又出現嚴重暴雨洪澇災害,隨后臺風頻繁生成和登陸,而各地霧霾天氣更是不時發出高級別預警。越來越多的城市、城鎮正在遭到來自氣候變化的威脅,而不斷推進的城鎮化也在加劇氣候變化,因為城市已成為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主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確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發展總綱,明確了新常態、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是指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
環境保護部黨組書記、部長周生賢近日在主持召開部黨組擴大會議,傳達學習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和全會《決定》時強調,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我們要科學認識、主動適應、積極應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新常態。這是在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基礎上做出的科學判斷,對于指導我國生態文
全國上下都在“不惜代價”治理,愿望是好的,但“不惜代價”的方法值得商榷。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更需要綠色、低碳、環境友好型的技術。 世界范圍內的水處理技術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追求高質量的出水標準、注重能源與資源的循環、注重環境友好,是未來的發展目標。 環境友好型,就是要做到無不適感
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共同愿景2010年上海世博會“環境變化與城市責任”主題論壇開幕 2010年上海世博會“環境變化與城市責任”主題論壇7月3日在江蘇省南京市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厲無畏出席開幕式并致辭。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